第二十三章邯郸纸贵
秦国,咸阳。
酒肆的阁楼上,一老一少正望着栏杆外的行人。
“家主,你们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来话长。”
“还好有徐伯在,不然大事休矣。”
徐钰苦笑着摇了摇头。
当她赶到河内郡的时候,王翦大军已经返回了关内蓝田大营。
一前一后,早已经过了十数日。
“家主言重了。”
“怎奈秦法严明,禁用我等方士,就是我们不来,他们也有办法医治大军。”
徐福抚了抚胡须,在思考着接下来该当如何。
“这次的行动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看来还是小觑了他们。”
徐钰的表情没有变化,双眸迷离地望着来来去去的人潮,这次行动的结果似乎在她意料之中。
“也不尽然。”
“这次虽然没有受到嬴政的重视,但也结交到了他身边的人。”
徐福混浊的老眼闪过一丝光亮。
这次军中之行,虽然没有引起秦国的重视,但至少结交到了赵高这个关键人物。
“哦?”
“可有什么意外发现?”
徐钰瞳孔微缩,涣散的目光重新聚集起来,转头看了一眼老者。
“中车府令赵高,喜好车乘神骏,这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徐福神神秘秘地说道。
别看赵高那厮只是个宦官,也没有什么实权,但他却是最了解秦王嬴政的人。
“嬴政正值壮年,应该用不上我等才是。”
徐钰轻摇了摇头,目光又望向远处,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家主此言差矣。”
“嬴政正值壮年不假,以他现在的积劳方式,必患隐疾也!”
“我等只需在咸阳小住,等待时机足矣!”
徐福胸有成竹地说道。
咸阳跟六国其他都城不同,哪怕时值深夜,也能看到官署亮着灯光。
经常有车马停在王宫门口,常常能看到大臣李斯、丞相王绾等深夜出入。
加之从赵高口中透露,秦王勤于政事,经常只休息一两个时辰。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徐钰揉了揉发胀的脑门,最近脑子里总是乱糟糟的。
沉默了片刻后,继而开口:“既然如此,你我分头行动。”
………………
赵国,邯郸。
瘫痪了一段时间的赵国朝堂,在庞煖归来后,重新运转了起来。
在他的举荐下,不少世家子弟、王公士子一一被启用。
赵迁整日忙着改进早知工艺,几乎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丞相,各地频频有旱情传来,该如何是好?”
“这件事王上知否?”
“王上整日不见踪影,我等上何处去寻?”
“兹事体大,此事暂且搁置,待老夫呈王上定夺。”
“善,我等再议燕军侵扰边境之事。”
……
今日朝会由丞相庞煖代为主持,赵国今年出现百年难遇的大旱灾。
各地连日出现高温天气,河流干涸,土地开裂,庄稼纷纷枯萎。
“打浆时间足够长,纤维足够细,脱胶方面也已经优化。”
“这捞纸的手法,熟练之后纤维便能均匀地摊在竹篾上面了。”
“纸张要平整光滑,重力倾轧的方式也改进了,这晾晒出来的纸张质量也一次比一次好。”
赵迁亲自在造纸作坊,把控着每一道工序。
不大不小的院子里,数十个死囚犯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周围还站着不少神情肃穆的兵士,让本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了。
“王上!”
徐虎匆忙跑了进来。
“何事?”
“丞相有事求见。”
“走,随本王去看看。”
赵迁习惯性地拍了拍手,带着徐虎绕出了小院。
“老将军亲自来访,可有什么紧要的事?”
“老臣拜见王上。”
庞煖颤颤巍巍地俯身下跪,年过七旬的他,身子骨还算硬朗。
“这里没有外人,老将军不用行如此大礼!”
“快快请起!赐座!”
赵迁连忙去扶起老将军庞煖,徐虎端着一个凳子放到了庞煖身后。
“老臣惶恐,赵国有王如此,夫复何言也!”
庞煖有些感动地叹道。
世人皆云赵王昏聩荒淫,今日得见,方知传言不可信也!
“老将军言重了,您与武安君皆乃国之柱石,国之大幸!”
“本王治国无甚经验,以后恐怕还得仰仗二位才是!”
赵迁拱了拱手,态度十分恭敬。
庞煖乃三朝元老,这点礼数还是受得起的。
“王上过誉了,老臣今日来有三件事禀于王上。”
“老将军请说。”
“其一,赵国大旱……”
庞煖将朝会讨论的三个棘手问题说给了赵迁,想看看他怎么处理。
“老将军可有解决之法?”
赵迁出于礼貌,想听听庞煖的看法。
再一个,人家确实比自己有经验,问一问也是应该的。
“唉,难也!”
庞煖叹息一声,继而说道:“此次旱灾前所未见,加之国库空虚。”
“纵使王上之前查抄了不少钱财,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若是散尽钱粮,秦国再度来犯,又当如何也!”
庞煖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表示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此事。
“老将军莫慌,且将国库现有的钱粮拨出大部分,用于各地赈灾。”
“让赵国子民先度过难关再说。”
“至于后续钱粮问题,本王自有办法。”
“赵国没钱粮了,秦国有,齐国有,诸国皆有。”
赵迁瞥了一眼案上宣纸,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