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〇八章:远赴下

次日朝食过后,贞眉离开了閟宫,与伯籍父等人汇合于宗宫的庙庭,辞别宗庙及代表邦君的世子、太史等。伯籍父以小史的身份,暂领内史之职,出任入贡的邦使。

内史乃邦君近臣,受邦君差遣,入则传达君命,出则交通诸国,伯籍父身为巫景的女婿,又有随同出使的经验,熟悉大邑商的许多祀典和礼仪,正适合出任此次春贡邦使职务。

完成庙辞,贞眉等人又赶往宗宫之西的京社,辞别社神。社神是司掌土地的神祗,祭祀的社坛向来位于宗庙的西边,成“坐北朝南、左祖右社”格局。

周族的社神称为“京”,祖、社所在地即为京邑,在豳为豳京,在岐为岐京,正如大邑商的社神称为“亳”一样。

辞别社神,也就是辞别故土了,因此这次社辞之仪,使团的伯籍父等人并不与会,只有贞眉等入贡的巫人、美人参加。

结束之后,贞眉众人与使团的其他职人、扈从汇合,分乘多乘舆车,一路出了京邑,沿着南乡、前乡之间的驰道一路南行,到达渭水之滨。

这里有一条大道,沿渭水北岸一直往东而去,可以通往位于下游的呈邑,此邑是周邦四年前所作,也是周邦如今的东疆,与丰国、镐国等隔着渭水相望。

呈邑这个邑名,来自于之前曾在此建国的毕呈氏。毕呈氏为风姓,建国于此地的毕原,立邑曰呈,兼以为国名。

武乙即位之初,太行山戎人势大,不时侵袭大邑商的西道、西北道,甚至摧毁其驻守的诸甸、诸牧或诸戍等,于是西土各邦国以道路不靖为由,渐渐停修贡职,背离大邑商。

周邦受大邑商赐封,在周原稳固下来后,出征伐灭临近的呈国,其余周边西土诸邦国这才臣服,继续向大邑商入贡。而周邦则继续向东出征,为大邑商讨伐太行山地区的戎人,得以受封“牧师”重职。

呈邑之去京邑,路程大约两百五十余里。四年前作邑时,邦君任命重黎后裔、前遂大夫伯和父为小司工,负责作邑事宜。

作邑刚成,邦君受命征伐始乎之戎,其后又有征伐翳徒之戎的三年之役,于是伯和父转任小司马,负责调配马匹、戎车、武器、粮秣、军服等,而呈邑也就成了周师的后勤据点,一直持续到现在。

司马、司工,与司土合称为“三有司”,属卿士寮,卿士寮是执掌邦事的最重要官署,“三有司”为其辖下最重要的三职。伯和父担任的小司马,为司马之副,但并不常设,有事则设其职。

至于时任司马,乃是邦君次子仲宁,正随邦君在外出征中。

贞眉一行的行进速度并不快,第一天越南乡、南遂至渭水边,宿于南遂的宿馆,第二天沿渭水北岸大道一路东行,宿于东遂的宿馆,第三天、第四天宿于中道的东羁馆、东二羁馆,至第五天夕食时分到达呈邑。

伯和父早已得到东二羁馆迳人的通报,亲自在邑外道旁的东三羁馆迎接。他验过了伯籍父的竹符,热情的邀请众人进到馆来,备好酒宴为使团众人接风。

次日朝食过后,使团继续东行,约五十里到达东四羁馆。这座羁馆,是周邦在东方设置的最后一座,配有一行军士驻守,距离京邑有三百里之遥,距离京邑南遂也有两百五十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