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三四章:友声下

……,……

季丰和副使仲相说,要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这并不是偷闲,乃是了解民意、结好密人的要务,是身为聘使非常重要的职责。而宴会之后的第二天,即有公子均持赀礼上门来访,请教乐诗之事。

“均自君父手中录得诗籍,颂咏良久,越发觉得精妙。故不嫌冒昧,前来请教足下。”他长身肃拜,很是诚恳的说,态度比当日郊迎时更加尊重,几乎是以师礼相见。

这个时代,典籍也好,乐诗也好,不是一般的难得。更何况,还是这些流传后世的《诗经》名篇呢?也怨不得公子均这般急切,这般诚挚。

“公子言重了,”季丰回拜逊谢道,“丰年浅识薄,不敢言教,相互探讨可矣。”

两人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一个有心求教,一个有心结好,相处得十分融洽。临别之时,季丰甚至当场作诗一章,赠给公子均。

其诗名为《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虽然诗句并未写完,但从这一段中,公子均已经能读出很多。

悦耳的伐木和鸟鸣声,交融出空山清响的气氛,恰似这会相处氛围的美好,以及昔年两邦为盟时的融洽;

鸟儿因伐木声而预感到一些不好的事,于是连忙向友类示警,提醒大家尽快脱离灾难,“迁于乔木”;

而密须、周邦作为友邦,也应该好好经营友情,互相珍惜,以获取好的结果,“终和且平”。

公子均知道,义渠戎前一阵备重礼前来请姻,邦内曾认真讨论过。周人时隔多年再次来聘,重申旧好,显然就是在担心这件事情。

毕竟义渠戎占据豳地的心思,十多年前就已经暴露无遗,如今密须若轻易卷入其中,无论是支持义渠也罢,还是自己贪图豳地也罢,于两邦之间都是很危险的。

他珍重的收起诗简,向季丰拜揖作别:“贵使之意,均知之矣。感谢贵使赐以乐诗,均必定善加珍藏。”

“此为丰之荣幸。”季丰回应道,起身送公子均至门前。

接下来两日,又有几位大夫前来拜访,都是与公子均相善之人。他们或是来请教乐诗,或是想与周邦公子结好,或是未曾参与当日之宴、想看看这位刚满十五岁的聘使。季丰都一一耐心的予以接待,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这样又过了两三天,几乎没什么上门来访的人了,季丰这才带着宰觯、贞等几人,前往邑中诸酒肆、马肆、工坊等探访。

宰觯已经奉命探访了两三天,又担任着家宰,精于庶务,对物产、物价等了解颇多。在吉邑收集这些讯息,他能大致了解到邑中各行业的状况,推断出密人目前的手工业发展情形。之后如果派贾人互通有无,就可以有的放矢,不至于浪费资源。

两天下来,季丰忍不住庆幸,幸亏次兄仲宁派了这位家宰,无论公事还是私事,他都帮了自己的大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