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毒誓

杨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凉茶,缓缓地说:“王爷,原本我是打算陪你走到底的,既然你有了担心,等灭了西夏以后,我便带着一家人去南方过悠闲的生活。但是在这之前,我不希望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另外,我要这次参与刺杀的所有人。”

谭灵矫松了一口气,杨志是一诺千金的人,既然这么说,是怎么也不会再对付赵楷的,自己的一条命就算是保住了;不过谭灵矫明白,杨志的这个条件赵楷说什么也不会答应,像杨志这样的人,不能为己所用,宁可杀掉,也不能留机会给别人。

杨志就算不做官,也是关中书院的招牌,到了南方,宋徽宗和景王他们会让杨志过悠闲的生活?不管是杨志给他们出个主意,还是定北军中大批将领跟随南下,都是赵楷不能承受的,要不然赵楷也不会默许郭家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法。只是谭灵矫插不上话,赵楷和杨志不仅身份高,而且还是亲戚,自己一个外人实在无法开口。

而杨志不发话,谭灵矫也不敢走,刚才的动手已经表明,自己与杨志的武功相差太远,就算是全力以赴,也不过两三招而已;赵缨络娇叱着说:“杨志,胡说什么,三哥可是我亲哥,什么走不到最后,三哥不发话,你哪里也不要去。”

赵缨络的表态给了赵楷足够的台阶,赵楷立即擦擦头上的汗,满脸堆笑地说:“妹夫,我也不说误会什么的敷衍你,这件事是本王的错,错听了谗言;就像缨络说的,我们是一家人,好日子还在后面呢,大家都别意气用事。这样吧,我把薛家和天师府交给你处置,郭家毕竟是我的支柱,我让郭琰给你们赔罪。”

薛妃可是赵楷的正室,把薛家交出来,其实就是要废掉薛妃;或许在赵楷心中是早就想做的一件事,但是在外人眼里,到时候十有八九会认为是杨志的逼迫。杨志还没来得及表态,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动手和嚎叫的声音,龙虎真人悲愤的声音在外面的厢房响起:“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傅希列,你好狠……”

杨志立即意识到,这是赵楷的手下在清除天师府的人,看样子赵楷早就做了万一不成功的准备,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凑巧;像龙虎真人这样的高手,要不是他身边的人突然出手,断断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招,只是傅希列这样的茅山宗师也参与了这件事,让杨志意料不到。赵缨络和谭灵矫双双变色,他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对于赵楷的手段有了更深的忌讳。

以前那个风流倜傥的郓王彻底不存在了,现在的赵楷已经不是几年前需要杨志和曹千里小心翼翼保护才会安心的那个郓王,杀伐果断,算无遗策;但是杨志不喜欢,并不是因为赵楷对自己的猜忌,而是一有不同的想法就杀人,要是将来赵楷登上宋徽宗的那个位置,杨志不知道对于大宋和大宋的子民来说是福是祸。

杨志喜欢做大事的郓王,但是不喜欢武则天、汉武帝之类的人物,在杨志的心目中,这些人连自己的追随者和家人都随心所欲地处置,律法何在,底线何在;但是眼前的赵楷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今天的局面,表面上是自己占据了上风,其实赵楷早就知道自己不会杀他,所以只是一个试探。第九

但是与天师府的结怨,自己注定是背了黑锅,没人会以为不是自己威胁赵楷的原因;不过杨志不在乎,自己都没有去惹他们,天师府都想自己死,这个梁子是早就结上了。至于其他的事,有一天见到天师张继先再说,杨志微微一笑说:“王爷,就按你说的办。”

杨志的微笑让赵楷暗暗心惊,他晓得杨志看穿了自己的用心,试探着问道:“你真的不怕名声受损?”

杨志笑笑说:“那也比我们玉石俱焚,让其他人看笑话的强。”

赵楷大笑道:“知我者,妹夫也。妹夫,你以后就安安心心地在定北军呆着,什么时候回江南,我自然会安排好。当着缨络的面,我发一个毒誓,将来我若是辜负了你们夫妇,不得好死。”

“王爷”,“三哥”,杨志和赵缨络异口同声地说言重了,逼得上司做出这种举动,传出去也不好听;只是赵缨络的心里还是不大相信,三哥赵楷真的以后不会顾忌杨志的实力。不过杨志好像没有任何的感觉,连声感谢中询问赵楷下一步该怎么办,仿佛今天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屋子外的血腥味也没有飘进来。

在赵缨络和谭灵矫目瞪口呆中,杨志和赵楷已经没有丝毫停滞,将后面的具体细节都商量完毕,两人便决定分开行动,赵缨络两人只能在心里感慨,做大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杀伐果断的人。

杨志和赵缨络起身告辞,带着接受了命令的谭灵矫一起行动。临行前,杨志还是去看了一眼从地道里起出来的火器,不仅有赵楷从云中军中运来的霹雳雷,还有大量汴梁秦家的火药,都用一个个瓦罐装着,杨志估计要是炸起来,自己带着赵缨络未必逃得掉。

好在赵楷是个怕死的人,只要活着就有荣华富贵,甚至将来会坐上龙椅,所以不到最后一步,赵楷是不会采取这样的措施。杨志的心里有了一丝疑问,赵楷不会武功,在自己面前就是一个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面团,要是自己下了手,赵楷的人怎么掌握引爆的时间,杨志低声问了林冲一声,林冲苦笑着说:“很奇怪,在地道里没有发现接应的人,我有一个感觉,那是个宗师级的人物,武功远超过我。今天的事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利。”

对于名声受损,杨志毫不在乎,自己现在的名声就好了吗?将来真要是灭了西夏,名声恐怕就更差。想当年王韶取得河湟之地不久,就被转运判官马瑊收集罪证,最后在朝堂上争执起来,就连一直支持王韶的王安石都没有帮王韶说话,只是挽留王韶不要辞职;至于另一个名将狄青就更悲催,直接被宰相文彦博当面怀疑狄青要造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