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开封城

驿道旁郁郁葱葱,山花烂漫,杨志看着路旁荒芜的田地不禁皱起了眉头,一路过来随处可见逃离家园的难民和在寻找出路的义军,但是城外的田地到现在都没有开始播种,说明梁寻在开封遇到的阻力是相当大的。十几个小孩在路边玩耍,看见大队的骑兵呆呆地停止了动作,跑回到家里大人身边。

杨志的目光缓和了一些,有些事急是急不来的,杨志问身边的赵鼎:“赵大人,如果这些田地没有人耕种,按照大宋律法应该怎么处理?”

赵鼎和杨志一路走来,两人的关系已经大为改善,赵鼎听杨志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耕,心里点了一个赞说:“不管有没有播种,官府都可以照常收税,对于无主的田地,官府通过括田所或者司农寺来协助处理。一般的情况下安排提点刑狱到各县巡查,司农寺和地方上负责统计,只不过有时候数字上扯皮的比较多。”

杨志点点头说:“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不管是有几亩薄田还是良田万顷,都希望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但是现在我顾不上这许多,大军在侧,错过了农耕,到秋收就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这里将和蒲州一样,所有的田地都要种上粮食,破坏稻田的按律法和军纪处理。tehu.org 火鸡小说网

赵鼎一下子沉默了,他理解杨志的苦衷,十万大军在汴梁要生存,杨志又不允许手下去扰民,粮食就成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赵鼎是个务实的人,晓得润州方面补给上有困难,康王的军队走时把汴梁的粮食差不多都带走了,此刻说一堆宽慰话于事无补,只能提醒杨志道:“汴梁百万人口,逃走了三十多万,很多田都是无主之地,要想强行耕种很难。”

“军队屯田呢?”杨志其实从蒲州出发就开始盘算这个事情,现在最困难的还是大地主,自己跑了,留下管家或者穷亲戚帮着看田地,很可能不会让军队插手:“我们必须加快,在金军打过来之前把播种的事情结束,我打算颁布命令,凡是留下荒地的,为了防止秋后地主逃走,提前按两倍粮食收租,用铜钱抵租的,五倍收取。另外我会在今天快马通报润州,所有的官田、皇田、无主的山地、滩地,全部交给定北军耕种,暂定三年;赵大人,你也不要去润州了,留下来帮我。”

赵鼎吓了一跳,晓得杨志这是下了决心,凡是敢在这件事上对抗的,杨志一定会采取暴烈手段;不过对于汴梁来说这是好事,杨志都准备耕种三年,那么定北军就不会像康王赵构那样遇事逃走。赵鼎颔首说:“大人如果有此决心,下官责无旁贷。”

两人说着话,队伍渐渐走近驿馆前面的长亭,李纲、梁寻带着汴梁的一半官员在此等候,路旁围观的百姓足足有两三万人。春风拂面,长亭边柳丝飞扬,看着骑兵整齐地走过来,不少人都伸长了脖子,要看一看这支从河套一直打到滑州的队伍。

李纲唏嘘道:“很久没见了,看见这支队伍,仿佛就看见了在幽州的那个沧浪营。”

“李大人,你也算是杨志的老上司了?”梁寻开着玩笑,脸上有些疲惫,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此刻的好心情;定北军进入汴梁,明里暗里遇到无数的阻扰,但是卫州和滑州的消息传来,阻扰的声音最起码少了一半,尤其是开封府和民间的商人,对定北军的态度大为好转,至于那些权贵,算了,梁寻自问手段不够,还是交给杨志去操心。

李纲略微点点头:“我很后悔,只是没像种帅那样死去,就要继续做一些事,我不会逃避责任。”

梁寻轻轻摇头,张邦昌称帝都还做着官,李纲不过是打了几个败仗,算不了什么,原来汴梁指挥的战斗无一胜利,李纲最起码没有不战而逃;李纲晓得梁寻的意思,也不由笑了。骑兵的队伍在长亭停住,杨志、赵鼎等人纵马出列,来到李纲等人面前下马,杨志朝李纲施礼道:“有劳大人等候了。”

李纲微笑道:“应该的,杨大人挥军而来,是汴梁百姓的期待,收复滑州,算是一个好消息。”

梁寻、赵鼎等人互相见过礼,杨志对李纲说:“估计后面我们有一天的事要商议,就不在陈桥驿休息了吧,直接进城。”

事情是没这么急,但是陈桥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所在,陈桥驿也是接待金国和辽国使者的驿馆,一般的宋朝官员宁可到前面的镇上休息,自由自在,不给其他人留下话柄;众人会意一笑,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一路浩浩荡荡开进汴梁城。官员们不是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汴梁是什么地方,大宋都城,杨志就算把百官和太学生都赶走,也不是杨志这样一个没什么资历的人能搞定的。

若不是杨志现在已经名满天下,手下有一支不败雄师,连这汴梁城都不好进。但是杨志没这个感觉,他是开封本地人,从下面的三教九流,一直到上层的王公权贵,差不多都打过交道,尤其是随身携带的那些知识,杨志只是平时没想太多。就在在进城的时候,杨志看见开封巍峨高大的城墙,不禁涌起一种责任感。

斯民斯土,杨志心里竟然有了一阵不言的情绪,杨志强行压制住自己想喊一声“我回来了”的冲动,缓缓地放慢了马速。身后的骑兵忽然一声呐喊,不知是谁唱起了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

李纲在轿子中一下子愣住了,这首歌在大军北伐燕云的时候,就流传于军中,再一次听到万人齐唱,李纲顿时泪流满面;当初的豪迈,在今天已经化作了悲呛,从攻打幽州到现在第三次保卫汴梁,仿佛是一个噩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