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黝黑的马三保,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
“三保,我交代给张玉一件事情去做。这件事情是筹集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边军十万我迟早是要收回囊中的,而十万人和那么多马匹未来所需要的口粮,就是我们成功路上最大的关键。”
“我知道,这件事情交给了张玉去做,但是一定瞒不过你。实际上应该是你在做。”
马三保笑了笑:
“为殿下分忧效力,是三保的荣幸。”
朱棣说:“收了多少粮草了?”
马三保沉吟道:“十万大军行军一日,便需要粮食两千石,需要二百辆牛车,或是两千伏驼。我们此去前途未卜,至少需要收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加上沿途损耗,那至少得百万石。而牛车也至少需要七八万辆。这个数字,很大。”
朱棣也暗暗咋舌,一年的口粮,百万石啊!
马三保继续说:“这么庞大的粮草,一旦开始正式的收,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朝廷的注意。毕竟这么多的粮草,来龙去脉,朝廷都是会盯着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们不能大张旗鼓的问题。”
“目前我与张玉指挥佥事是在暗中行事,分成两头行动。他负责的是让人假扮成粮商,分到整个北直隶的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还有咱们北平府。队伍共计八十六支,去到整个北直隶下属的所有县、村的田坎地头上去与农民,还有地主沟通。”
“他付了定金,以比市场价高半成的价格,预购来年的粮食。总共二十万石。”
朱棣眼前一亮:“继续说。”
马三保又道:“而我,则兵分第二路。安排了人冒充京城与南直隶的粮商,在北直隶与河南去寻找当地的粮商,以及大地主。以高出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他们今年,与来年的所有粮食。总共四十万石!”
“如果一切顺利,明年这个时候,我们的手里应该能够汇聚粮食六十万石粮食。加上沿途损耗,应该是五十万石。”
朱棣听完,长叹一声:
“需要两年,我们才能有把握起兵。两年啊……三保,朱允炆会给我两年吗?”
马三保摇头:“我不知道。这一次王爷充病召回了儿子,兴许也已经让建文……不,至少是让建文身边的人警惕起来了。也许,一年都不会给到我们。”
“半年呢?大半年后的秋,我们所购买的那些粮食就已经丰收了。我们等得到吗?”
“不知。”
马三保摇头,但又说:“对了。边军不是存放有朝廷拨的粮草吗?如果殿下统治了边军,那么这些粮食也是属于我们的。”
朱棣呵笑一声:“朝廷一直防着。边军一年只给拨两个月的粮食。剩下的,是需要将士们自己在田里种,自己在田里收。他们种的那些个……不够。”
马三保退下了。
朱棣一个人靠坐在床头上发愁:
“系统先生,你说我该怎么办。”
系统:“宿主可以妥善的使用者也。可以妥善的使用百科。”
朱棣:“可是这个月额度用完了。”
系统:“宿主可以等待下个月……”
现在时间争分夺秒了,朱棣哪儿还等得住。
他有些后悔,早知道不用百科去查‘迫击炮’了。浪费俺一次机会!
他又看向自己的数据面板。
宿主:朱棣
民意:93万。
国力昌盛:未登基,暂无。
互联网可登入:者也(20日后可用)、百科(26日后可用)
可召唤人数:1(民意100万/1人)
看见这个民意,朱棣眼睛都直了。他记得上一次看的时候,明明自己只有89万啊。怎么现在有93万了?
“系统先生,我这民意怎么涨了?”
系统:“无法统计。宿主可以自己反思,最近是否做过让老百姓更支持您的事情。”
朱棣想不到。
他在屋里想,苦思冥想。自己生了一场病,民意涨了?
那这个涨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自己把握住这个条件,那自己就可以闷不做声的再召唤一个人来为自己分忧……
一个月后。
京城。
朱允炆看着手中的三封信,陷入了沉思和挣扎之中;
三封信的内容都是燕王病入膏肓,想要在临终前再看一眼自己的儿子。
第一封信是朱棣写的。第二封信是北平布政使齐泰写的。而第三封信,则是锦衣卫密探写的。
朱棣的言辞恳切,朱允炆不动容。
但是齐泰写的信,却让朱允炆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齐泰的意思是,现在整个北直隶都知道燕王病入膏肓,都在可惜燕王即将要英年早逝。建议陛下能够放他三个儿子回去,让他看一眼,也好九泉之下瞑目。
除此之外,齐泰还表达了自己的言外之意:全天下都知道陛下要削藩了,全天下也都知道朱棣要倒霉了。但是朱棣在整个北直隶拥有很高的威望,包括在军营之中也有威望。而这些威望并不能让士兵哗变投靠他。
可如果,陛下连让他父子团聚都不行的话。北直隶,以及士兵一定会心寒。觉得朝廷没有温度。觉得建文太过心狠手辣,没有感情……
朱允炆不知道齐泰为什么会帮朱棣说话,但他坚信齐泰肯定不会背叛自己。也坚信,齐泰肯定有这么做的道理的。
也许,真的是齐泰看见了一些自己没有看见的东西——民意。
第三封锦衣卫的信,则是确定了朱棣真的病入膏肓了。不是装的。
是啊。
回想自己这一年来的行动,也许,真的太快了些吧?
也许民间百姓,也许基层都认为,自己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吧?
不。
朕,要做任君!
朱允炆喊来了贴身太监,问道:“燕王的三个儿子,最近如何了?”
太监满脸苦涩:“那个朱高熙还是个混不吝,天天在京城到处宣扬陛下的坏话,说来扫墓,不让走了。他说的多了,以至于如今整个南京府的百姓也都觉得……也都,也都有所说辞。”
朱允炆有些急切:“他们如何评价朕的?”
太监说:“他们说,陛下可真是心急如焚。刚坐稳皇位,就迫不及待的要收拾自己的叔叔们。燕王又不会造反,把人家的儿子扣在京城干啥,要想收拾燕王,大可一份旨意下去,燕王就伏诛了。”
听见这话,朱允炆陷入了深思。
许久后,朱允炆叹口气:“放人。让朱高炽他们回北平去,见我四叔最后一面吧。”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