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董卓迁长安

“我的草!”

刘备狠下心来问:“什么价格!”

“万人敌人能抵万人;千人敌人能抵千人!”

“什么意思?”

曹操和刘备神情茫然,何为万人敌能抵万人?

“张飞关羽万人敌。你们抵押给我一个吧。我可以借你们三千军马!”

刘备大惑不解:“不万人敌抵万人么?怎么会有三千人呢?”

张飞惊骇地说:“大哥是想用我与二哥交换兵马吗?”

刘备惊慌地解释说:“不对。我只问了一句!”

刘备一抹汗,这曹铄几乎绕到了他的身上,这人还真没有按捺住任何善意。

“一匹马,顶俩人!”

““那末,也该是三千三百三十人了吧!

“不就是告诉你们的吗?人越多,价格越高。如果你们俩一块抵押的话,最准给你们5000块!”

“噗!”

刘备眼睛一翻,倒在地上痉挛。

“我的孩子们,你们看看鸯儿能值几支兵马?”

曹铄眼珠一转,心里嘀咕着:你居然想坑人。

“她您一定要倒过来贴!”

曹操说:“这是为什么?”

他说:“如果她来到我身边,我也要管吃管住。她既不会武艺,也无法上阵,如果是看中了我哪一个部下,我岂不是也要为她预备嫁妆吗?难道你就不想拿出嫁妆来,故意将她丢在我身边吗?”

“不,肯定不会的!”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曹操是如何产生这一念头的呢?原来,曹(?)的妹妹是个很能干的女子,她的父亲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让她做了一个很有才能的女人——曹(?)家的兵马。

于是,他便让弟弟曹这个人在北海(今河北冀县东北)做了一个州的牧,不久后又把他调回了自己的家乡——冀州,担任州牧。

曹操想:我养育您13年,临行前总要向您的亲弟弟曹铄捞些资本才行。

曹铄眯着眼睛问:“是小鸯想去冀州吗?你们不放吗?”

“不,肯定不是!”

曹操哪能承认自己不过是要曹鸯再等些日子罢了。

“王凌,到陈留襄邑接姐姐的信全走了!”

“诺!”

“你……

曹操满脸沮丧,早知如此便不再提起这件事,全怪他多嘴。

“兵马还不换,不换我会走的。等你破了关我再说!”

“不换!”

两人齐声回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们也并非没有领悟。

“净他妈的浪费时间了!”

曹铄和两人闲谈的此刻功夫终于被诸侯们安排到刘岱身边。

袁绍神色凝重的说:“魏侯、刘刺史都已同意,但魏侯必须讲信用,不能进入洛阳城!”

“你放心吧。我对洛阳城里的势力不感兴趣。你代替董卓。想和我周旋,还能过来一试吗?看我冀州会不会和董卓一样脆弱!

“不堪一击?”

人们面无表情,自己的50万军队,拖延月余于此,还没有攻破洛阳城,您竟称脆弱?

后来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看着袁绍,自己却和曹铄打了起来,莫非冀州真比西凉还要可怕?

“咳!”

袁绍不好意思的咳嗽两声后又接着说:“咱们商量着怎么攻城吧!”

曹铄忽然站立起来,毫无良知的说:“你商量着,等到虎牢关被攻破的时候,我会回来的!”

“我的草!”

大家都轻蔑地望着曹铄身后,心生骂声。

虎牢关中,董卓引来李儒和李肃想问吕布究竟是否归来。

““李儒、吕布今何在?

“箕关!”

“箕关吗?他已经在箕关3天了。为什么还要留在箕关呢?

董卓气得看了李儒一眼,吕布不就是想回到洛阳么?怎么会突然就走了呢?难道是李儒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李儒怎么可能会被曹操所杀害呢?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为何会这样?为什么还要临时变卦,留在箕关不回来呢?

李肃交代说:“相国、箕关忽然为一批号称白马黄巾之贼军占领,温侯退路受阻,一时回不了洛阳“。

董卓质询:“他何不去弘农郡呢?”

虽行至箕关附近,但道路并不畅通,是吕布却始终呆着?张飞的父亲张飞是刘备集团中最有权势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关羽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这让张飞很恼火。一天,张飞来到曹操府去见自己的侄子曹冲。由弘农郡返回,虽绕道远路,却并不费力。

李儒说:“白波黄巾军在河东郡有几十万之众,温侯军队一被它缠上,怕是没了月就回不回来了。箕关才几千人,若强攻,不出三日,就能攻下了。”

“摸摸!”

董卓拍桌子瞪了两人一眼说:“他再不来,这个虎牢关就得为十八路诸侯所破!”

李儒劝说说:“相国,现在还在考虑怎么度过面前的困难就对了!”

董卓很不生气地问:“那么,您说说如何渡过难关吧?”

十八路诸侯们这两日不知是吃错了药,竟不计亏本强攻虎牢关并屡次险些撞到城头,好在危急时刻,为其飞熊军击退。

但此飞熊军死伤惨重,令他肉疼难忍,再此一落千丈,老底败落。

“还是迁都长安吧!”

“迁都?”

董卓吓得看着李儒,这次迁都不是儿戏,能不能说动就动?

李肃警告说:“洛阳有近百万人,一迁都这些人就会被发配到诸侯那里吗?”

董卓对这些老百姓并不关心,他只关心朝里那些老骨头们,他们肯定不赞成他们迁都。

“这一切自然也就不可能廉价诸侯。因为迁都就必须将一切夺去。”

董卓问:“难道这不是兴师动众吗?”

李儒释文说:“前些日子在洛阳时,盛着一首童谣,寓意迁都长安就能保相国飞黄腾达“。

“什么童谣?”

董卓急不可耐的看着李儒。

“西头一汉东首,鹿入长安方能无斯难”。

“什么意思?”董卓糊涂了!

“西头一汉者,是应高祖旺于长安之西都,传为一十二帝也”。

“东头一汉者,是应光武旺在东都洛阳也,传为一十二帝也。”

“天运轮回。丞相迁还长安。方能无虞。东渡洛阳气衰微。西渡长安龙又起。倒加相国龙。

李儒不再接着讲,反而对董卓投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目。

董卓摩拳擦掌,急切的说:“嗯,那么迁都吧。咱们这里回到洛阳去吧!”

““李肃你告诉樊稠和张济反正保洛阳10天不丢!

“诺!”

董卓为樊稠和张济两人留飞熊卫一千人,步卒三万人防守虎牢关,另选西凉铁骑二万人一应验。

遂与李儒,李肃等同返洛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