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杭州城里这池水,该清清了

《月上枝头》全本免费阅读

谢云初一个眼神过来,“当初是谁拍着胸脯保证定能够协助好唐公,平平稳稳收复安济坊的?”

“话虽如此,可是......可是......将军,我是真的很想留下来听审啊,您就帮我想想办法吧。”某人几乎就要化身哈巴狗,两只手一直扯着谢云初的袖子。

“你一个大男人,这样拉拉扯扯的多难看,”暗卫在一旁幸灾乐祸。

“你......”韩守康被这一激,愈发不想去了,“大人,你看他......”

“你这么闲?地道里那些女子的身份都查清楚了?这两年杭州城里失踪的女子名录都核对过了吗?有哪些是在地道里的,哪些是已经被装船送走的,哪些是暂时没有查清的?”谢云初一回头,问题如同闪箭一般一支一支射出,暗卫只觉得自己膝盖一软,待最后一支箭射完,他已经满头包。

“属下这就去查,这就去,”说着,匆匆忙忙走了,临走,还被屋子前的门槛绊住,差点直接脸贴地了。

等送走了烦人精,谢云初转头看着韩守康,“其实不用我说,你心里也明白。有些责任,是刻在我们的骨血里的,一代一代传下来,逃脱不得。当年你不想投身官场,我帮你在你祖父面前说项,你还记得你当时是怎么承诺的吗?你说,即便不做官,身为韩家子弟的责任,你绝不会逃脱半分。”

一双深浓如黑曜石的眸子和韩守康对望着,“我知道这段时间,让你打着韩家子弟的名号办事,你很别扭,总觉得靠了家里的。可是我们做的这些事,不光是为了自己,为了疾风军,而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安济坊这案子,不仅牵扯到杭州知府,更麻烦的是他背后的琅琊王家,若是处理不好,受罪的难道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此处手无寸铁的百姓吗?那些姑娘和孩子,被偷被抢甚至被杀,他们的家人难道不心碎吗?”

谢云初站起身,轻轻叹出一口气,“你不想去琅琊王家,也是因为不想继续用着韩家嫡孙的身份去和那些人交际应酬吧?”

他拍了拍韩守康的肩膀,“我不勉强你,若是你实在不想去,此事我另想办法。只有一点,你想一想,今日若是你祖父韩阁老在此处,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样的选择?老爷子一生为公,最是厌恶韩家子弟打着家族的名号在外招摇撞骗。此事我亦没有事先和韩老爷子通过气,但是,你设想一下,如果你祖父在此处,他是会支持还是反对?”

谢云初见韩守康不做声,拿起桌上的茶壶往外走,“我去续点茶水,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

“将军,我去!”

还没走两步,就听到韩守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你真想好了?”

“想好了,想好了,我去,我去还不行么,”韩守康快步往前,接过谢云初手里的茶壶,“其实道理我都懂,咱们这里,也在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我只是不知为何就是想逃。但将军您说的对,有些责任,是刻在骨血里的。我既从小得了生长在韩家的各种实惠,自然也应该担起韩家子弟的责任来。”

韩守康拿着茶壶往外走,刚走了两步,又回头道,“将军,但是我也是真的想看越婆子审讯啊。”

谢云初哭笑不得地望着他,“你尽快回,我尽量拖拖,能不能看上,就看天了。”

“对了,还有两份东西,一份是徐文才的正妻写的信,给王家家主的,里面是徐文才这几年贪赃枉法,还有欺凌小男孩,弄出人命的记录,不一定全,可以做个参考。另一份是咱们这里查到的徐文才的各种罪行,你回头都推给唐大人,说是他查到的就行。这两封信,等没有旁人的时候,你交给王家家主。”

“知道了!”一听可能还能赶上回来看审讯,韩守康跑得飞快。

后面的几天,仿佛特别漫长。

赵大娘子每日除了依旧在家照顾瑞哥儿之外,还在内室的里间单独辟出一块地方,供上了菩萨,日夜祈求此事顺顺利利。

而唐家这边,自打传出了徐府的大娘子成功上门见了唐夫人以后,各家的拜帖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

母女俩在屋里头疼,“这下子好了,开了个头,见了这个不见那个,一转头就把人得罪了。可是要挨个见,费时费力不说,谁先谁后,又让人烦恼,稍有不慎,人家背后还得说咱们。”

“说就说呗,”夕瑶伸手拿过一片杏脯,“嗯,这个好吃,哪家铺子买的?回头给海妹和囡囡带点去,她俩准喜欢。”

“你这丫头,就知道吃,”唐夫人伸手戳了戳夕瑶的脑袋,“你爹爹以后可是要在杭州城里待下去的。之后安济坊的各项事务,免不得要和各个有司衙门打交道,不维护好关系,日后只会更难。对了,你想好怎么和海妹以及囡囡说你的身份了吗?总不能一直瞒着人家吧。”

夕瑶双手趴在几案上,一个漂亮的下巴耷拉在胳膊上。

“没呢,说起这个事情,哎,当初想着,不和她们说是为了她们的安全,可如今真走到这一步了也为难,瞒了这么久,真不知道怎么开口。”

唐母没搭话,这事儿当初既是夕瑶的决定,如今就留给她自去烦恼吧。她翻看着桌上堆着的拜帖,细细思索着如何接待这些大娘子们。

“娘啊,依我说,真不用现在费这个心思呢。横竖过几日等琅琊王家有了动作,咱们这边也能看看要怎么清算。一个安济坊,背后涉及的事情太多了。就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账目不清,药材采办和库存完全对不上,那多余的药材去了哪里呢?是从来没有入库过,还是入库了又被人拿走了?这么大量的药材,就这么堂而皇之运出城吗?还是分散给了杭州城里大小的药铺?”

“除了药材账目不清,安济坊还涉及人口倒卖。我亲眼看见的就有孩子发热,小病说成大病,动辄索要高价医药费,然后逼着百姓签下长契。我也打听过,这些签下长契的,回头东家都会找各种理由从长契变成卖身契,一个好好的良民就这样贱价卖身为奴。这里头,要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