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非常意外。
李二陛下会微服出现在大唐盐业协会。
“陛下!外臣一进长安就被长安城的宏伟所倾倒,正准备前往馆驿,半道上就被排队的人堵住了。”
李二陛下询问,多吉恭敬的解释起来。
大唐的皇帝陛下当面,多吉哪里敢造次。
“贵使可是说这大唐盐业协会门口的队伍?”
“正是!排队的人都把朱雀大街的路都堵住了,外臣下车一看,便好奇的过来一观。便不想走了。”
李二陛下一听笑而不语。
转头看着坐在自己边上的李然,仿佛是一个慈父在赞赏自己的孩子一样,脸上多了几分骄傲。
“大唐果然是人才辈出,这雪花盐更是世间难得,外臣就唐突的冲进来。”
这么短的时间内,当朝皇帝能出现在这里,那么自己在大唐盐业协会所做的事情,肯定会有人告诉李二陛下的。
现在乖乖说,总比被问起的好。
“贵使这是着急了吧?”
李二陛下口气平淡,多吉多少听出点不同的味道。
“外臣是着急了,这是一个惊天的消息,外臣养气的功夫不到家,把持不住。”
“嗯,饶是朕刚开始的时候也差点没把持住。贵使和李爱卿商谈的怎么样了?朕没打扰到你们吧?”
多吉心里多少没底,转头看了一眼李然。
“回陛下,臣和吐蕃使者相谈甚欢,关于雪花盐的事情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
“哦?进展如此神速?”
李二陛下饶有兴致。李然现在做的这些都是在为李二陛下解决头疼的问题。
基本上确定下来,那就意味着事情进展很顺利。
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
“陛下,事关国计民生自然拖延不得。只是涉及的钱财数量巨大。吐蕃国力有限实在有些难办。”
多吉直言不讳,面露难色。
“李爱卿你和贵使是商谈的结果如何?”
“陛下,大唐把吐蕃和吐蕃西边的区域交由贵使还有他的朋友经营。需要交纳五百万贯。供货价格不变。”
听到五百万贯的时候,李二陛下眉头跳了跳。
如闻仙乐,如夏日喝冰饮。
暗道这小子出手挺重的。
“嗯?为何供货价格不变?吐蕃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增加很多,大唐似乎无利可图啊。李爱卿你这个买卖没有谈好。”
李二陛下这么说,多吉的心就提了起来。
李然马上给多吉打了一个眼色。
“陛下!臣以为,吐蕃遣使千里迢迢而来交好的诚意满满。故而让利给吐蕃。”
李然这么说,李二陛下的脸色稍微变的好些。
“贵使!李然爱卿说的是真的吗?”
多吉脸上变了变。
“回陛下,我主囊日松赞,派外臣大唐来是为了恭贺陛下登基的。”
“当真?”
李二陛下,心里虽然高兴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这是玄武门之变后第一个承认自己合法性的国家。
虽然平时没少闹摩擦,但是起码他是第一个。
这是一个开始,只要有人起头后面自然有接着来。
这算是一个破冰之举。
“外臣带了我主囊日松赞的国书,还有礼单贺仪!”
“陛下,既然囊日松赞遣使到大唐,大唐也应该重视一下,臣以为应该举办的隆重一些。贵使你觉得本侯说的可有道理?”
李然开始提点多吉。
“那是自然,吐蕃的仪仗还未到长安,要稍等几日,届时外臣会到城外和仪仗汇合一起进入长安,而后朝拜陛下递交国书。”
听到多吉这么懂事,李二陛下脸上算是有了些许笑意。
“这么说来,囊日松赞是有心了,既如此李爱卿说的是有理的,大唐也不能亏待了吐蕃,价格方面让让也是应该的。刚才贵使说什么来着?”
见李二陛下松口,李然悄悄推了一下多吉。
这么明显的暗示,不顺杆往上怎么能行。
“陛下!五百万贯兹事体大,还望陛下能宽限些许时间。”
“这个吗,贵使最好和李爱卿继续商量一下才好,毕竟雪花盐是李爱卿负责的。”
“臣明白,只是吐蕃要的地方太多了,臣一时也为难。”
两个人就这么一句我一句的唱着双簧。
“外臣以为,这五百万贯交付需要时日,还有交付大唐国库的时候,陛下能否保证吐蕃的利益。”
“贵使恐怕担心的不是拿不出五百万贯,而是担心赖账吧?”
李二陛下眼神凌厉。
“外臣不敢,只是在商言商。”
“好一个在商言商,看来贵使也是一个做买卖的好手啊。罢了!这雪花盐一事,由大唐和吐蕃亲自缔约。昭告天下!”
李二陛下亲自拍板,多吉心中大喜。
这就不是一般的商业买卖了,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了。
各项权利都得到了保障。大唐肯定想找借口赖账都赖不掉。
“外臣谢过陛下!”
“贵使现在算是吃了定心丸了吧?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保证金的交付了,分三次交付如何?缔约之后吐蕃交付四成,第一批盐交付的时候再给三成,最后三成在明年冬天交付。”
多吉想了一下,点点头。
“行!”
李然伸出手,多吉也伸出右手。两人三击掌算是定下了这个事情。
“好了,剩下的事情贵使和李爱卿继续商量便是,朕只是路过。”
仅仅是路过这么简单吗?破绽百出的借口才可怕。
李二陛下的话让多吉内心大惊。
李然敢狮子大开口要一百万贯,不是没有依仗的。
“臣恭送陛下!”
“外臣恭送陛下!”
长孙狐狸转身出门的时候对着李然竖起了大拇指。
“贵使!请坐吧。”
送走李二陛下和长孙狐狸之后,李然又一次回到了座位上。
多吉对李然的态度又恭敬了很多。
“哎呀,侯爷少年老成,多吉眼拙莫要见怪。”
“贵使客气了,接下来的头等大事贵使要办的漂亮才行。这可是很关键的。”
“侯爷说的是,多吉回去之后马上修书快马带回吐蕃。”
李然笑着摇摇头。
“非也非也。贵使还是没弄清楚当下的要务。”
多吉刚开始一头雾水,转念一想顿时就明白了。
现在的禄东赞虽然没成长起来,但是也已经不简单了。
“侯爷可是在说仪仗和递交国书之事?”
李然笑着点点头。
“多谢侯爷提点!”
“雪花盐的事情是陛下,亲自定下的,接下来的事情按部就班就好了。吐蕃需要派人在长安设立一个机构,专门对接相关事宜。本侯听说囊日松赞之子,少年老成。是一位少年英雄,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