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还没大亮。
长安城外已经开始人头攒动,大有人声鼎沸的意思。
若是没有事先告知,城头上的士兵都会以为是外敌入侵了。
聚在城下的那些人衣服可不似寻常百姓。
定睛一看才发现都是穿着吐蕃的服饰。
人越聚越多,守城的士兵多少有点心理没底,开始向城内报告。
“快!报告内城金吾卫外城聚集大量吐蕃人,恐有变数。”
守城的朗将有点拿捏不准。
随即差遣收下的兵士向内城报告。
事先听到上面说,今天吐蕃使者递交国书,要举行盛大的典礼。
眼下城外的人多的有点超过自己的预期了。
士兵把情况告知内城之后,左右金吾卫如临大敌,也将情况送入宫中。
此时的李二陛下正在立政殿更衣。
听到内侍来报。
“陛下!金吾卫来报,城外有大量的吐蕃人聚集不可不防。”
“今日吐蕃使者递交国书,要在长安举行仪式,令金吾卫外松内紧,注意防范,不可大意,进城之后要严查。”
李二陛下今天心情不错,吐蕃不远万里达到长安就是为了祝贺自己登基的。
这是第一个外部支持,李二陛下非常看重。
李然和吐蕃使者接触也不少,当初雪花盐的事情是一个敲门砖。
李然也给多吉很多的暗示,多吉能被派往长安自然不是酒囊饭袋。
此时的长安城外,吐蕃人已经聚集的差不多了。
有不少管事的人开始在维持秩序,大唐百姓也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吐蕃人出现在长安。
纷纷开始指指点点。
“这些吐蕃人什么时候来?你看人家穿的衣服好生怪异。”
“听说了,好像是到长安祝贺陛下登基的。”
“何止这些,突厥才被打跑吐蕃人就来了,我看八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不要命了!谁是黄鼠狼谁是鸡,可不敢乱说。”
一旁书生模样的人被同行的另外一个书生捂住嘴巴。
左右看了一眼,幸好没有巡城的金吾卫,不然讲这种话不把你抓进去才有鬼。
“哼哼……吐蕃人狼子野心,觊觎大唐好久了吧,此番过来搞不好就是试探而已,此前突厥南下……”
“可不!八成是想来捞好处的,结果看到咱大唐获胜了,马上又换了一副嘴脸罢了。”
“多亏了陛下英明没有抛弃长安,不然我们这个时候不知道在哪里了。”
“确实!听说突厥打过来的时候不少大臣劝陛下迁都,最终陛下没有抛弃长安,没有抛弃我们。”
“也难怪吐蕃会来贺,八成是预料到陛下英武。”
慢慢的百姓讨论的风向开始转变了,开始吹捧李二陛下的文治武功。
又把李二陛下早些对战突厥无往不利的战绩。
这种事情只能说懂的人都懂。
至于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百姓自然讳莫如深无人敢提,但凡敢说的都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长安城外的吐蕃人已经集结完毕。
随后停在长安的城门被打开,一队队身着明光铠的金吾卫的士兵从城内鱼贯而出,开始维持秩序。
吐蕃人这边队列已经整顿完毕。
巨大的号角大头。
“起!”
一声令下之后,号角被吹响。
靠前的百姓捂着耳朵。
排在仪仗队前面的鼓手也开始敲打起来。
这是吐蕃独有的乐器。百姓极少见过甚至根本就没有见过。
这次仪仗队的规模宏大,数量惊人。
原本的进城路线是长安西边的金光门进入,穿过朱雀门和承天门直达太极殿。
在李然的暗示下,多吉改变了位置。
从长安的城的南门也就是明德门进入长安。穿过安义、保宁、兴化、兴道坊到达太常寺门口。
再太常寺门口暂歇之后,使者就能穿过皇城,走承天门进入太极殿递交国书。
没错!吐蕃使者走的就是承天门进入太极殿。
李二陛下听到金吾卫来报,吐蕃的仪仗队规模非常宏大。临时修改了进入太极殿的路线。
原本的行进路线是走长乐门进入太极殿的。最后李二陛下一想,还是打开中间的承天门让吐蕃使者进入太极殿。
这是超规格的待遇,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第一个来贺的呢。
吐蕃仪仗队从进入长安的那一刻开始就备受关注。
沿途有金吾卫维持秩序,路过的街道全部封锁,不准有车马和行人上路。
百姓们站在路边上围观比上元日还要热闹。
“快看!吐蕃的仪仗队进城了!好大的号角!”
“还有那个!为什么要露出半个胳膊?好奇怪的穿着!”
“那个是啦嘛!”
一群啦嘛也在仪仗队中间,一边往前走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
仪仗队的人数起码有数千人之多。
原本是没有这么多人的,多吉也就是禄东赞揣摩了一阵李然说的话。
开始动用钞能力,在长安找了一些人穿上吐蕃人的衣服凑数。
原因无他,李然承诺第一批雪花盐出来之后有限供应吐蕃。
当然李然的条件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除了这些以外李然还想让松赞干布来一趟长安。
理由貌似还很充分。
囊日松赞作为一国之主肯定不能离开吐蕃,那就让他最得力的儿子来一趟长安。
以后合作的机会很多,先把第一次大规模的合作维护好了,才能方便往下进行。
吐蕃要在长安设立一个办事处或者机构方便对接,李二陛下承诺用国家信誉保证吐蕃在雪花盐上面的利益,吐蕃来个王子不应该吗?
而且这次国书递交之后,李二陛下也会遣使回访吐蕃,到时候在把松赞干布迎到长安。
等于大唐和吐蕃互有来往,也是一段美谈。松赞干布也能做实为国出力的功劳。
也是为将来接替囊日松赞的时候打下一个基础。在李二陛下面前混个脸熟多少有点好处的。
多吉一想,李然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是明面上的东西。而且还挑不出毛病来。
砸点钱就砸点钱吧。
所以吐蕃仪仗队的人数一加再加。
以至于进入长安的时候,旗帜多少有点遮蔽日的感觉。
仪仗队行进到安仁坊的时候开始高呼
“恭贺陛下秦王殿下荣登大宝,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陛下秦王殿下荣登大宝,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陛下秦王殿下荣登大宝,万岁万岁万万岁!”
……
气氛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
长安的百姓也跟着仪仗队高呼万岁。
此时李二陛下正带着文物大臣站在皇城上远远的看着吐蕃的仪仗队。
那宏大的规模,逼格满满,自己脸上有光啊这次。
声音越来越近,李二陛下心里那个激动。
不停的拍打着李然的肩膀。
“你小子可以!吐蕃这次算是下了血本了!”
“陛下!这一次吐蕃不亏。花点钱而已。”
李然小声回答李二陛下。
“到底许了人家多少好处,朕怎么感觉这里面多少有点投李报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