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四世袁家的自信

皇帝刘宏太过胡来,自中平元年之后,能顺利担任一年半年的三公都是极为不易,可即便如此,袁隗也极为自信,自信只要袁家能够掌控一切,就一定能够压得住骤然崛起的董卓、董虎叔侄。

袁家第一代当家人是袁安,历经汉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帝王,先后担任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以刚正严明著称,和帝刘肇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车骑将军窦宪欲要领兵北击匈奴,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以及朝中九卿皆反对,袁安仅摘掉官帽与太后力争就有十余次,尽管最后还是没能阻止窦宪讨伐匈奴,之后窦宪四次北击匈奴,迫使着北匈奴不得不西迁……

自大汉朝立国时就与匈奴人干仗,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北匈奴也还是时不时南下侵汉,自汉章帝时就有北伐匈奴人的廷议,而袁安也是极力反对的一员,按理说,匈奴人每每侵汉,只有一方彻底倒下,这场战争才会停止,经过汉章帝在位时的十年休养生息,北伐匈奴也算不得什么,但有三个事实不可忽视。

其一是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匈奴人已经在走下坡路,一旦干掉了北匈奴,草原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强大草原势力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方?南匈奴?鲜卑人?对于大汉朝来说,北匈奴、南匈奴、鲜卑人三方混战且实力相当才是最为有利的事情,正如董虎所领的董部义从、美稷单于庭、弹汗山鲜卑三方相互厮杀,且谁也干不掉谁时,对于大汉朝来说才是最为有利,哪一方势强就打压哪一方,哪一方势弱就支持哪一方,只有彼此混战消耗实力才最为符合大汉朝的利益,正如窦宪四次北伐匈奴,打残了北匈奴,迫使着北匈奴西迁,也造就了另一个强大的鲜卑草原霸主。

其二是大汉朝崩溃的财政,自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到汉章帝病逝仅有六十年,王莽篡汉,帝国经历过一次天下大乱,虽然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想要极力恢复经济,但此时的大汉朝不是一开始立国时的大汉朝,世家豪门太多了,刘秀仁德善待功勋大将是不假,但也并未从世家豪门手里夺回财政大权,反而因为少府、大司农、水衡都尉合并缘故,让本属于皇室的财赋丢了个精光,即便三代帝王六十年休养生息,崩溃的帝国财政也并未得到太多的缓解、恢复、增长。

其三窦家是外戚,窦宪北伐匈奴本身并不是什么为国为民,而是为了掌控军队,借此掌握天下大权,王莽就是借助外戚篡汉的,这才过去几十年,各大家族不愿意窦家借此掌握大汉朝的兵马大权。

总之一句话,司徒袁安敢带着三公、九卿与窦家对怼,袁家也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天下群臣之首,在各大家族中的威望一时无两。

袁安死后,成了大将军的窦宪一时权倾朝野,甚至有废掉汉和帝的心思,中常侍郑众联合司徒丁鸿,一举杀了窦宪门下党羽,迫使窦宪交出兵马大权,最后窦宪及其几个兄弟全都服毒自杀,中常侍郑众因功成为大长秋,宦官因此而登上历史舞台。

汉和帝的生母是梁氏而不是窦太后,在窦太后病逝后,汉和帝便为梁氏平反并重用梁氏一门,也就成了后来的梁氏后戚……

袁家起于袁安,因与窦氏外戚对抗而成为群臣之首,死后其子袁敞承其志,因其父与窦氏对抗,在汉和帝铲除了窦氏一门后,袁敞也因此官路亨通,一路做到了司徒一职,汉和帝死后,其皇后邓氏顺利地成为太后,废长立幼册立不足一岁的汉殇帝刘隆登基,不久后刘隆夭折病逝,又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即汉安帝。

汉安帝年幼无法理政,太后邓氏以及其兄邓骘联合中常侍郑众、尚书令蔡伦垂帘执政,随着汉安帝逐渐年长,对太后邓氏、大将军邓骘逐渐不满,清流士大夫也不满宦官和外戚掌权,袁敞和一些人就想一举弄死了邓骘,然而事机不密,其子与尚书郎张俊吃酒时走漏了风声,袁敞被迫自杀。

袁安的另一个儿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生子袁汤,汉安帝弄死了外戚邓氏一门,病逝后由太后阎氏垂帘听政,迎立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然刘懿登基大半年就病逝了,是为少帝。

刘懿病逝,太后阎氏、车骑将军阎显、中常侍江京、樊丰秘不发丧,中常侍孙程、张贤、孟叔、马国等十九位宦官发动宫廷政变,迎立汉安帝的儿子刘保为帝,即汉顺帝,汉顺帝死后,由其皇后梁妠垂帘听政,也就开启了大将军梁冀的时代,汉冲帝在位两年,病逝时仅三岁,八岁的汉质帝刘缵仅在位一年,被大将军梁冀毒杀,其后汉桓帝刘志登基……

袁安与大将军窦宪对怼,其子袁敞更是参与了推翻大将军邓骘的政变,另一个儿子袁京虽然远离雒阳政治,然而袁京的儿子袁汤(袁逢、袁成、袁隗的父亲,袁绍、袁术的爷爷)随着顺帝刘保的登基,每每与外戚顽强争斗的袁家(袁安、袁敞父子)就受到了重用,袁汤的仕途也算是四平八稳,先后担任司空、司徒、太尉,大汉朝的三公让他轮流做了个遍,但汉顺帝刘保病逝后,大汉朝又迎来一个强横的外戚梁氏。

怎么办?袁汤继续与大将军梁冀对怼,但他没能斗得过大将军梁冀,最后被免去了所有官职,数年后病死在家中。

袁汤没斗过梁冀而免去所有官职后,权势滔天的梁冀却在数年后被汉桓帝刘志联合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弄死,因刘志亲身经历梁冀的跋扈,因袁家喜欢与外戚争斗,在梁冀死后,袁汤的儿子袁逢、袁隗也再次进入朝堂政治,但这个时候与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政治不一样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梁冀后,这位亲身经历过梁冀勾结外廷文武的二十年,极为厌恶“大将军”三字,也不信任外廷文武,转而亲信内廷宦官,也从这个时候,宦官的权势一跃超过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而且还开启了党锢时代。

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与外戚争斗了几十年,在清流官吏、文人中有着难以想象的威望,也造就了强大的汝南袁家,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梁冀,在皇帝亲信宦官,开启了党锢时代后,大汉朝朝堂上政治争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本的皇权与大将军外戚的争斗,转而变成了内外廷的激烈厮杀,而且还是皇帝支持的内廷宦官与外廷文武的厮杀。

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与外戚大将军厮杀、对怼,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祖孙三代都是隐形站在皇帝、皇权一边的,也因这个关系,无论祖孙三代最后是如何的失败,一旦皇帝执掌了皇权,一旦皇帝干趴下了外戚大将军,袁家总是能顺利再次崛起,再次获得重用,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大将军梁冀后,党锢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皇帝站在了内廷宦官的身后,也就是皇帝与宦官捆绑在了一起,袁家还与谁争斗、对怼?

与宦官争斗、对怼?那就是站在了皇帝刘志的对立面,就会被党锢干掉!而这个时候,一个叫“袁赦”的中常侍宦官的出现,解决了袁逢、袁成、袁隗三兄弟的困难,袁家自此在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两代帝王时,转变成了夹在内宫、外廷之间的“墙头”家族。

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时,一直以“刚正不阿”闻名天下,一直是清流中的扛把子,可现在的袁家却因为“党锢”而自保选择了“墙头人”角色,在清流官吏中难免遭受非议,不仅如此,即便袁家内部也同样有一些人极为不满,诸如袁隗的侄子袁闳就极为不满,情愿做个隐士也不愿意袁隗举荐入仕,甚至在“司隶校尉阳球事件”时,袁闳也在朝廷抓捕清流党人名单中,当然了,因此时的袁家与曹操曹家差不多,即便曹操打死了中常侍蹇硕的叔父,内宫宦官们在曹腾斡旋下,蹇硕的叔父死了也就死了,同样的,在袁逢、袁隗的低姿态示好下,内廷宦官们对袁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袁家为了在党锢之下自保,选择了“墙头人”角色,但袁隗并不甘心如此,精明若鬼的袁隗能不知道袁绍、曹操私下里结交清流党人,帮助清流党人躲避抓捕吗?但他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私下里予以帮助。

袁隗想要恢复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的荣誉、威望,在中平元年黄巾军造反后,皇帝刘宏彻底结束了对清流党人的党锢,袁隗也迅速与内廷割裂开来,可袁家毕竟在“墙头人”角色上玷污袁家的名望,如何能够洗刷这些年遭受的耻辱?

只有一个法子,彻底干掉整个内廷宦官!

只有重新成为干掉内廷宦官的急先锋,才能恢复“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时袁家名誉,才能与上三代一样,让袁家成为清流官吏、文人中的扛把子,成为天下官吏中魁首!

袁隗极为自信,自袁安时代开始,先后经历了大将军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势强外戚,这五位大将军哪一个不比何进、董卓强大?可最后又如何?还不是个个身死族灭?他袁隗就算应允了董卓“司空”一职又如何?

何进同样极为自信,正如袁家四世子孙所经历过的五任大将军,他们又哪一个不是在活着时候威压天下?只要妹妹做了太后,只要自己做了真正大将军后,区区一个董卓、董虎又如何能翻出手掌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