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坐在椅子上道:
“猴崽子,你既然对杨宪案那么了解,想必对现如今朝堂上的局势也很清楚吧?”
侯平安也坐在椅子上,一边想一边道:
“算是了解一点。”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分别以当今大明左丞相李善长和太史令刘伯温为首。”
“两党彼此斗争多年,可能在洪武元年之前就已然开始。”
“不过由于淮西集团大多是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老臣,更受他的信任,所以无论是实力还是结果,淮西集团都能稳压浙东集团一筹。”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却故意皱眉道:
“既然如此,党争误国,这时候要是再出来个背地搞事的锦衣卫,岂不把大明朝堂搅的波谲云诡?”
“最重要的是,锦衣卫奉天子之命,暗中调查百官,无疑会惹得人心惶惶。”
“要是淮西浙东两党不堪重负,联起手来,陛下不就真成孤家寡人了吗?”
侯平安嘴角一撇,无奈摇头道:
“你这话说的不对,没有锦衣卫,大明朝堂也会波谲云诡。”
“应该说,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人心如果那般干净,这世上的事早就简单了。”
“至于人心惶惶,我觉得并非是坏事,因为两党绝不可能联手。”
“原因有二,其一:浙东集团的首脑刘伯温乃是一个刚正不阿,公忠体国之人。”
“不然的话,陛下也不可能让他掌管御史台,既如此,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刘伯温是什么样的人,他手底下的人就是什么样子,否则的话,以刘伯温的脾气绝不可能姑息。”
“他对杨宪案的态度和所为,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锦衣卫虽然监察百官,可也要讲究证据。”
“人家刘伯温两袖清风,又从不徇私枉法,他为什么要怕锦衣卫呢?”
“那么日子既然照样过,刘伯温干嘛要跟李善长联手?”
朱元璋听到这,心中大定,面上却依然佯装疑惑,追问道:
“那第二个原因呢?”
侯平安开口道:
“自是淮西集团的首脑李善长了。”
“这家伙虽然面上宽和,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胸狭小,善嫉善妒之人。”
“也因此,他跟刘伯温相识多年,却一直是面和心不和。”
“现如今,刘伯温久病缠身,纵然有心,也无力再与李善长争斗。”
“至于浙东集团,除了刘伯温之外再无旁人是李善长的对手。”
“那么当胜利唾手可得,像李善长这样的人,绝无可能放弃。”
“所以这个时候,锦衣卫的出现就至关重要了。”
朱元璋早已听得全神贯注,这会儿自是飞快问道:
“怎么说?”
侯平安抱着胳膊道:
“党争虽然误国,可也有弊有利。”
“朝堂之上,一家如果独大,那么皇上的地位必会受到威胁。”
“想要制衡,就必须要培养另一股势力,然后小心把握其中的尺度,只要不伤及根本,党争于国无碍。”
“而现如今的大明,正是急需制衡之时。”
“刘伯温若是倒了,浙东集团也会树倒猢狲散。”
“彼时淮西集团,本就是多年老臣,身上功劳无数,若是就此再无敌手,想想也知道气焰会膨胀到何等地步!”
“到了那个时候,皇上想下手可就难办了。”
“要么伤和气,要么伤家国。”
“既如此,不如趁着建立锦衣卫,给他们所有人敲一个警钟,也免得这之后一个都不留!”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依然有所担心:
“话虽如此,可锦衣卫真的能抗衡淮西集团吗?”
侯平安毫不犹豫道:
“锦衣卫身为皇上的手脚和耳目,如何不能?”
“当然,若想万无一失,自是要找一个最为合适的人,来担任锦衣卫的首脑。”
朱元璋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想知道的,赶忙问道:
“那你觉得谁最合适?”
侯平安负手而立:
“燕王朱棣!”
“棣儿?!”
朱元璋眉毛一挑。
侯平安却是面色一白:
“你说什么?”
“啊,没……没什么呀。”
朱元璋立马装模作样道:
“咱就是好奇你为什么会说他?”
“毕竟没记错的话,燕王今年也才十六岁吧!”
侯平安看到这,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便没深究,继续开口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老朱头。”
“燕王虽年轻,可行事果决,性格坚毅,绝对是能堪大用之人。”
“不信的话,你再多活个……嗯,二十四年就能看到了。”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