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易小川跟不上时代,连战连败!
“将军,北线交战,我军败退……”
“将军,西侧被敌军攻破……”
“将军,敌军合围而来,我们挡不住了……”
“将军……”
接连传来的噩耗,让易小川的神色有些震动!
没想到他亲自率兵出击后,本以为可以力挽狂澜,最后竟然换来了这样一个接连惨败的结果?
虽然知道数百年没有指挥作战,自己的军事战术和战略思想,肯定有所滞后延迟,有些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了!
但易小川并非莽撞之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袁绍军中练兵,训练士卒的同时,也是利用这种训练找回当初南征北战的感觉。
在军中训练方阵,两军模拟对战的时候,易小川觉得自己还是那位大秦战神蒙毅,怎么来到战场之上,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差距这么大?!
易小川此时突然有些感受到赵括那种深深的无力感,难道他一直是纸上谈兵?其实根本没有理解透彻大汉,或者说汉末三国时期的作战思路和战略思想?
“将军……”
部将急切的呼喊,终于将易小川从失神中唤醒回来,他沉声道:
“袁将军他们应该已经顺利撤出南皮,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既然如此……撤,立刻下令撤兵!”
“末将遵命!”
望着部将将撤兵军令下达,鸣金收兵的声音回荡四方,易小川心下依旧有些不甘心。特意将斥候的侦查情报收集起来,一边撤退一边查阅。
易小川此时虽然有些纸上谈兵了,但他毕竟曾经也确实南征北战过,有过实操经验,而不像赵括赶鸭子上架!
易小川得出了两个结论——其实也不是他没有跟上时代,没有利用这段时间的练兵学习如今的战术和战略。而是赵王刘羽的军队,迥然不同!
首先是武器装备上面!
据情报侦查,两军交战,战场厮杀的时候,往往己方军队的兵器会随着挥砍卷刃,甚至是断裂。而敌军的武器却可以坚持许久。
还有在铠甲上面,己方军队的防御铠甲宛如纸糊的,根本挡不住敌军的武器,就算挡住也很勉强。可是敌军的铠甲,却可以承受己方将士的挥砍和穿刺。
易小川想到赵王刘羽这位穿越者,所建立的科技中心,心下隐隐猜测,看来赵王的工业水准,已经达到可以炼钢的效果,通过材料的革新,让武器更加精良。
钢和铁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质量有着云泥之别。
差距不就体现出来了?
这让易小川有些无奈,他虽然懂的青盐制盐法,但让他炼钢?还不如找一位资深铁匠,一锤一锤锤出百炼精钢更加实际!
易小川只知道炼钢,好像是将生铁融了还是怎么的,然后主要是将里面的碳元素降低,还是什么金属杂质提炼出来的?
算了!易小川突然有些头疼,回忆起高中被物理支配的恐惧了!
武器的差距,让双方将士战场厮杀交战,袁军完全不如赵军,不说一击即溃,但也是撑不了多久。
本就军心士气不如敌军,武器装备又不如,这完全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除了武器装备外,第二点就是战术思想问题了。
易小川采用的,或者说秦朝采用的战术思想,实际上是继承了战国吴起的思路。
——寻常时操典化训练制度,步兵操练,依照个人特色分配兵种,战时依靠基层主观能动性,作战将军只需要调配大的方向,保证后勤和支援到位,剩下的就是排开方阵,让士兵们推上去。
作战力量系统构成单一、结构松散,是一种基于体力、装备、粮草辎重等后勤体系的对抗。
可是如今的大汉,虽然是汉随秦制,但也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整合了先秦以来所有的军事成果。简单来说,汉军继承了吴起+孙膑的结合体!
孙膑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孙膑认为基层军官的作用,是控制好士兵并且作为指挥官控制士兵的枢纽。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要学会因地制宜使用阵型,并且随时准备变阵。即小队方阵,运用八阵作战!
所以吴起对于装备比孙膑更看重,吴起的思路,打仗胜利的因素就两个:装备和操典。
那么易小川学习采用了吴起的战术思想,结果显而易见了——武器上袁军不如赵军。而操典指的是军事操作、演练的要领和原则的典范性规定。
易小川虽然在袁绍军中练兵数月,但毕竟只是数个月,而不是数年。
如果易小川遇上普通将领,或许可以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和老道技巧,以及短时间的练兵熟悉,化险为夷,甚至占据主动权!
但问题是!
敌将是高览和太史慈啊!
高览虽然名声不显,但毕竟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可以和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并列,可见统兵能力之强!可以与颜良文丑并列,可见武艺之高!
实际上,高览曾经与许褚、徐晃大战不分胜负!
太史慈武艺自不用多说,当初与小霸王孙策打的不相上下,后辅助孙策扫荡江东,这不仅是武艺的证明,也是他统兵作战的能力体现!
这么勇武的两将联手,行军作战和统帅能力,压的易小川顾此失彼,左支右绌。普通将领发现不了的漏洞,破绽和不足之处,两将却能见微知着、洞幽察微!
就是这三点,让易小川连战连败!
易小川心下叹息一声:“一代版本一代神,如今我已技不如人!”
几百年过去,沧海桑田,地理变迁,岁月变换,发展日新月异,武器装备革新换代,军事思想逐渐精湛,易小川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小川老矣,尚能饭否?!
易小川感慨万千的时候,部将突然策马疾驰而至,神色惊骇:
“将军,敌军绕道从前路包围上来了,听声音大致有上万多骑兵,斥候侦查到也是这个数量,不知其中是否有诈!将军,我等该当如何?”
“什么?!”
易小川收敛心思,惊醒过来,皱紧惊讶道:
“不可能的!根据我们的情报,赵王刘羽全部骑兵加起来,都不足两万,冀州数郡分散下来,怎么可能有兵马调动上万过来……”
易小川愣住了,他突然想到不久前的情报——幽州牧刘虞兵不血刃的将幽州交给赵王刘羽!
除了幽州偌大地盘、人口和部属班底,养马场内的战马,同样在此列啊!
他们都已经收到情报,赵王刘羽将战马抽调回冀州,又有什么难度?况且冀州境内,可还有水泥路,道路交通更加便利,比他们渤海郡强多了!
“原来如此!”
易小川惊醒过来:“难怪赵王刘羽会决定先拿下幽州,而不是一鼓作气平定渤海。
“若是在幽州牧刘虞调走之后,被公孙瓒借机兵变篡位,就算最后抢回地盘,但那些战马,肯定会被公孙瓒劫走的!
“比起渤海,幽州、或者说幽州的战马无疑更加重要!一定要在公孙瓒劫掠之前,先行夺下这些刘虞的地盘,以此壮大自己的兵马!
“不对啊!赵王刘羽已经拥有了幽州养马场,骑兵的数量可以瞬间暴涨。那他费尽心思,生擒袁尚和袁谭干什么?
“袁绍手中有什么足以让他觊觎和垂涎的战略物资吗?渤海战马又没有多少、武器装备不如赵王刘羽,还剩下什么?等等!”
易小川突然惊醒过来,他突然回想起袁绍大军是靠什么前往青州了,不是走陆路,况且南侧平原国已被包围,无路可走了。
而是渤海湾水路!
那么赵王刘羽觊觎和垂涎的战略物资,不久呼之欲出了吗?——
“渤海水师!赵王刘羽觊觎的是渤海水师啊!我怎么忘记这一茬了!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海军啊!”
若是可以早一点想到渤海水师,易小川就能利用这一点,布局更多的谋略战术,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此时易小川他们还被高览和太史慈率军合围,都要插翅难飞了!
“报!~~~前方数里发现敌军骑兵踪迹!”传令兵突然快马加鞭来报。
一般这种骑兵踪迹,十有八九是敌军斥候,那么很快就是敌军正面部队了。果然没有过去多久,震动的马蹄声回荡四方。
易小川知道敌军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从前路包围上来了。渤海郡虽然地处海河平原,土地肥沃,但同样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他们步卒居多,面对骑兵的包围,届时怕是插翅难飞!
“怎么办?”
易小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可若是他一人,凭借其高强武艺,还是可以脱身的。但他部下数千将士,总不可能将他们抛弃吧?
一时找不到办法,但他们还是立刻转向,向着山林险隘、沼泽水网的位置行去。不得不说,天无绝人之路。在一处密林中,易小川竟然发现了脱身的办法。
“嗡嗡嗡——”
望着上方盘旋的蜜蜂,以及那硕大的蜂窝,易小川喜上眉梢,大喜过望:“马蜂窝!立刻命令众将士就地取土,图谋果露的肌肤上!”
“将、将军,这是为何?”
副将听着越来越接近的马蹄铁,早就吓破了胆,根本不明白易小川的战略。
易小川笑道:“我们利用马蜂脱险!”
……
轰隆隆——
此时绕道从前路包抄过来的将领是太史慈。
他与高览联手,击溃易小川统率的袁军后,就果断让高览在背后牵制易小川,而太史慈统率骑兵绕道前路合围。
之所以突然有了这么多骑兵,还需要多亏主公兵不血刃夺下幽州,有了幽州养马场的战马,又利用冀州四通发达的水泥路,战马已经抽调到数郡。
而身处前线的将士,自然是第一时间得到战马!
得益于北方将士多是擅长马术,并且马术也是赵王大军的必备课程之一,再加上有着‘双马镫’和‘高桥马鞍’这两大神器。
太史慈和高览五万多大军中的步兵,很快转换成骑兵。正是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暗中绕道,包抄前路,方才让易小川一时不察,陷入重围之中。
太史慈绕道前路包围,自然是深入敌内,这也是危机重重的。但他以身犯险,身先士卒,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发觉敌军的统帅,竟然是那位易先生!
这位连他们主公都重视的“易先生”,不仅谋略过人,连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如此出色。
虽然面对太史慈与高览联手,连战连败,根本没有力挽狂澜和摧枯拉朽的军神姿态,显得只是平常将领水准。但他们毕竟是两将联手!
若是单打独斗,不会赢得这么轻松!
所以那位易先生,也不是真的那么不堪。行军作战,统帅能力,其实非常强大!
这么一位有勇有谋的敌人,如今找到机会,太史慈和高览自然需要斩尽杀绝!
随着斥候逐渐传回情报,太史慈一点一点的靠近易小川。哪怕对方率军逃亡山林险隘地界,太史慈依旧没有安全起见撤退。
骑兵虽然需要在开阔地带与敌军交战,这样才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但他可以不用深入密林,在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徘徊,运动战,游击战。
只是!
就在太史慈率军杀来的时候,易小川竟然列阵相待,看起来似乎想要与他一较高下似得。然而此时不仅前方有太史慈率骑兵杀来,后面还有高览率军追杀。
易小川此时的战阵,面临前方,而没有顾及后方。对抗太史慈可以说的通,但问题是,对方难道不顾及后方的高览大军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反而引起了太史慈的怀疑,没有冒然前进。他没有让骑兵按兵不动,骑兵的优势就是机动性,自然需要利用,令其游弋在四周。
徘徊的同时,也可以侦查敌军有没有其他埋伏,或者还有什么阴谋诡计的伏兵。
此时拖延时间,优势在太史慈,而不是易小川!
但就在此时,前方的易小川突然策马杀来,太史慈周围的亲兵护卫立刻将之拱卫起来。
只听见易小川远远喊道:“太史慈,可敢出来斗将?”
“两军交战,吾身为主帅,岂能擅离职守,逞匹夫之勇?”
太史慈委婉拒绝,倒不是他害怕易小川,原历史敢与小霸王孙策单挑死斗,更是发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这种勇武的悍将,绝不会害怕敌将的挑衅斗将!
但如今太史慈是统帅,而不是领将!他不可能抛下这些骑兵部下,一时兴起,技痒难耐跑去与敌将斗将。万一这时候有意外发生怎么办?
身为统帅,就是需要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在中军,指挥调度,避免任何意外出现而得不到指挥官的指挥!
“哼!贪生怕死却还如此强词夺理!”
易小川策马靠近,豪情万丈道:“若是你怕死,可以让你周围的亲兵护卫一起上!”
咻——
一支羽箭直接射来,插在易小川前方数米远,深入地面,尾羽还在颤抖时,冷肃的声音回荡出来:“再进一步,乱箭射死!”
其实太史慈很想直接下令,将这位易先生乱箭射杀。但大汉也有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比如两将斗将,不可偷袭!比如敌将搦战,不可群攻!
名望在大汉尤为重要,若是一个人声名狼藉,将寸步难行。
太史慈不想落得一个胆小怯弱,不敢斗将,派兵偷袭,没有堂堂正正之风的骂名!
“汝退回去吧,吾不会与汝斗将的!”太史慈沉声说道:“退回去,两军开战!”
“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有古人之风。”
易小川由衷感叹,不管是北海救孔融,还是扫荡江东,都可见太史慈的信义!
但可惜,如今他们是两军交战,他们是敌非友啊!既然诱引不出太史慈,易小川也不在拖延时间,对着部下下令道:“动手!”
“哗啦——”
“嗡嗡嗡——”
埋伏在树干上的士卒,立刻将马蜂窝抛下,易小川果断策马后撤,同时往脸上抹上泥浆。
出于思维惯性,太史慈以及周围的部将,下意识抬首望向上方,手中的武器已经条件反射的出手。眼看着一个庞然大物逐渐跌落下来,直接挥手就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