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兖州士族百姓震动,纷纷出手各显神通!

第110章 兖州士族百姓震动,纷纷出手各显神通!

静!

死一般的安静!

程昱等将死死盯着刘羽,但若是观察仔细,可以看到他们的瞳孔已经有些失神,眼神涣散,明显是处于震惊之中,大脑显得有些空白!

郭嘉等刘羽的老部属,当初刘羽提出这个“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的时候,他们也是极力反对的!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郭嘉等人是寒门出身,他们与荀家等世家不同,家世没有那么渊源,损失不会太大,可以说对他们自己、对家族利益受损不是很严重。

可问题是!

此举会动摇刘羽班底下的世家子弟,譬如荀彧、荀攸,沮授、田丰等等,都是士族,或者与士族盘根错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会选择无条件的站在刘羽这一边,帮着刘羽掘了自家家族的根基吗?!

或许有些愚忠的部属会,但更多的是不会!

不管是汉高祖,还是汉光武帝,他们本身确实是雄才伟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可以得到天下,至少开国前都是笼络世家!

但是刘羽,他是赵王,他雄踞幽冀,夺下并青,如今蚕食兖州、豫州。看似势力庞大,近乎夺下大汉半壁江山。

可若是“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一出,这各州各郡的世家豪强,必将拧成一股绳,对刘羽的统治形成反抗。甚至祸起萧墙,后院失火!

黄巾起义为何可以爆发?为何可以蔓延?

其实有一个很深层的原因,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们身为刘羽部将,并且有不少都是世家子弟,有足够隐秘的情报来源,自然知晓这些内幕。

因为汉灵帝想要对世家出手了!

鸿都门学的出现,就是灵帝与世家的明争暗斗佐证之一。朝堂上面的政治斗争,几乎白热化。

最后的结果是——

黄巾起义的爆发,地方坐视不管,朝廷无力剿灭,最后下放军权,以至于军阀割据,群雄逐鹿!

大汉近乎走向大厦将倾的地步!

灵帝这等政治手段高超的帝王,都玩崩了。刘羽就算势力庞大,但也只是一位诸侯王啊!

只是诸侯王,而不是汉帝啊!

结果会如何?

只会让敌人笑掉大牙,笑刘羽步子迈得太大,将自己玩崩了!

郭嘉等谋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极力反对。他们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刘羽的未来着想。

哪怕要动世家,也要登基称帝之后,占据大义的名份出手。届时更有胜算!

而不是现在,诸侯王之上,还有一个汉帝刘协指手画脚!

但最后,刘羽用这番话“近乎”说服了他们!

就像现在说服了程昱等兖州降将一样,“近乎”说服了郭嘉等谋臣!

刘羽表达出来的意思很明显——他要利用大汉九成五(95%)的底层百姓,去对抗大汉不足半成(5%)的食利阶层!

这么做,确实有可能做到!

这也是一条汉高祖、汉光武帝没有走过的道路。可能成功吗?

郭嘉等谋臣还是摇了摇头!

黎民百姓的力量确实很强大,只要利用得当,甚至可以撬动一个国家的根基!

黄巾起义不就是利用这股力量吗?!

但问题是,黄巾起义最后还是失败了!

这股力量撬动了国家的根基,却不足以改变当前的社会矛盾问题!

阶级固化!

贫富差距!

同样还是无法解释——怎么避免刘羽部下的世家子弟,坚定不移的跟着他,去自掘坟墓,挖了自己的根基!

这也是郭嘉等谋臣,只是“近乎”被说服了,而不是“完全”被说服了的原因!

身为刘羽的部下,他们更清楚自家盘根错节的关系。可谓自家人知自家事!

荀彧和荀攸或许不会背叛刘羽,但是其他人无法保证!

别的不说,袁绍决堤之计,不管是决堤黄河,还是决堤滹沱河。都能对刘羽制造巨大影响,甚至可以将他十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朝荡尽。

但是因为这一招计策,对河北派系的家族的影响。以至于引发审配等河北派系的投诚,倒戈相向,近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袁绍。

他们可以那么轻松夺下青州,这些倒戈相向的河北派系,也是功劳不菲的!

为了家族的利益尚且如此,河北派如此,其他青州、兖州、徐州、豫州等地方的士族,绝对都是如此!

难道刘羽的人格魅力比袁绍更大吗?!

郭嘉等人是这么觉得!

他们主公的人格魅力比袁绍大多了!

但身为一方诸侯,可以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吗?

虎躯一震,纳头便拜?

这种侥幸心理,只会将己方势力带向万丈深渊!

只有完全把握,才能全力出手!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纵观春秋战国、秦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改革若是动摇士族的利益,最后必定是无疾而终的!

就算要强行推动,那也将是累累骸骨,尸山血海堆出来的!

而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君主的鼎力支持!

汉帝刘协会支持刘羽吗?

肯定不会!

只有刘羽成为汉帝,才是最妥善的改革前提!

郭嘉等谋臣,害怕他们的主公,赵王刘羽,最后走向无疾而终!

而无疾而终,就代表着失败,代表着打击!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过刘羽显然看出了郭嘉的忧虑,看出了他们的赞同,也是因为自己执意如此,不得不选择赞同!

这让刘羽有些感动!

郭嘉等谋臣跟随自己数年,并肩作战,荣辱与共,是真的忠心耿耿的为自己着想!

刘羽也给出了之后的解释,发展群众力量只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同样是关键!

若是做好了,不仅可以绑架这些利益集团,也能反馈到自身获利,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后续安排,郭嘉等人通过推演,有利可图之后,方才被“完全”说服了。

这时候,郭嘉、赵云等将领谋臣,就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刘羽这一边,要对兖州进行试验区,摊丁入亩赋税改革。

……

程昱等兖州降将们,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上面惊醒过来。

他们心中还有很多很多疑问,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他们还是觉得赋税改革、摊丁入亩这一招,太过激进了,步伐迈的太大会扯到蛋。

但看着刘羽提出来后,郭嘉等谋臣毫无异议,赵云等将领面色不改,程昱等兖州集团,心中的千言万语,最后只能完全咽回肚子里去了。

他们说到底,只是降将啊!

他们方才投降,还没有真正得到刘羽的完全信任!

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反驳,那不是给新老板难堪,那是取死之道啊!

因此程昱也有很多疑惑,但最后还是没有问出来,只是颔首道:

“属下明白了!”

“谨遵公令!”

满宠、毛玠、李典等将领谋臣,最后拱手领命。

刘羽满意的颔首道:

“诸位回去之后,张榜告示,记的聘请吏员一字一句念出来。还需要寻找当地人方言解读,避免黎明百姓误解了话意……”

刘羽将一切细节都考虑周到,就连张贴的告示,都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然后通过印刷部印刷出来,避免抄漏抄错引发非议了。

这让程昱等人有些无语,刘羽从始至终,考虑的都是那些黎民百姓,都没有考虑过那些世家豪强闻讯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吗?

又安排了其他琐事之后,程昱等人就告退离去了。

……

当程昱、满宠和毛玠等人回到辖地之后,刘羽的告示也紧随其后送来了,上面还有印刷的油墨味,足以将他们贴满全城的份数。

程昱等人命人将告示贴满全场,命吏员一字一句解读。此政策一出,果然引发全郡县的轰动!

百姓们震动了,那些世家豪强们也震动了!

“将军,李氏族长拜见。”

一名侍卫递上了拜帖,李典看过之后,有些头疼的揉着太阳穴,最后还是下令道:

“带他进来。”

刘羽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对世家豪强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他部下有世家子弟,李典、程昱、满宠、毛玠等等很多人,其实也是士族出身。

他们这些兖州降将,方才投降,这“投名状”就是斩向自家家族的刀子?

李典等人都有些无语了!

“曼成,不是都说赵王是仁王吗?他这是要将我们李家赶尽杀绝吗?

如今兖州各家都要疯了,这赶跑了曹操这豺狼,来了赵王这猛虎吗?我们这些绵羊,就要引颈就戮吗?”

李氏族长倒也不傻,环顾四周,确定没有隔墙有耳后,这才俯身来到李典耳边,悄声说着,都来不及叙家常、说场面话,直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叔父,大王是猛虎不假,但你们也不是绵羊,就不用给吾来这一套装作委屈了。”

李典倒是深明大义,沉声说道:“大王的赋税改革确实与李家不利,但却是利国利民之举。

“大汉的弊端,已经走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船大难掉头,若是想要挽大厦之将倾,只能下猛药力挽狂澜了。

“这一步,确实有些激进,但确实不得不迈的一步!”

李氏族长气结。

他很想问一问,你李典到底是不是姓李的?你李典是不是靠着家族的供养,读书识字,学文习武,一步一步走到这一步的?

难道这些全都忘记了?

但这一次他是过来求情的,不是过来树敌的。李氏族长深呼吸一口气,说道:

“曼成,伱既然投靠赵王,并且官复原职,显然是深受赵王信任,不如就代表我们李家表达一些抗议,与赵王商量一下,让他收回成命如何?

“我们也不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之辈,冀州的两税法就不错。我们可以接受两税法,但这个什么摊丁入亩,真的会要了我们老命啊!

“曼成啊,李家数千的子弟,上万的食客,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每日的消耗已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摊丁入亩下来,我们李家必垮!

“也不怕曼成知道,不仅是李家,兖州其他家族,摆得上台面的,全部都在互相联络,想要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向赵王递上话。

“我们对赵王的仁义也是久仰大名,想要与赵王和谐与共,共建美好家园的。但赵王也要给我们这个机会啊。他这是什么?下马威吗?

“行吧,就当是下马威,只要赵王答应退一步,我们各家可以派一个代表俯首称臣。若是好话说尽,赵王还不答应的话,那就休怪我们了!”

闻言,李典冷笑:“怎么?叔父这是先礼后兵吗?”

“不敢!”

李氏族长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他说道:“但曼成,兔子急了还咬人,赵王若是逼急了!我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把?!”

“叔父久居兖州,对天下大势怕是不甚了解。对赵王的为人性格,也是所知甚少啊!”

李典摇头嗤笑道:

“你以为只有吾‘言听计从’吗?程昱、满宠、毛玠他们,你回去问问这些家族代表,他们是否赞同反抗,有任何异议?叔父知道原因吗?”

李氏族长皱眉摇头。

李典沉声说道:

“因为赵王当庭说出赋税改革、摊丁入亩的时候,其部下郭嘉等谋臣、赵云等将领,面不改色,坚定不移!

“吾不知道赵王如何劝服他们,但中高层将领谋臣没有异议,那么赵王手下雄兵百万,那些底层士卒,自然更加不会有异议了。

“赵王的势力铁板一块,那么就是无懈可击的!至少不是兖州势力可以抗衡的!否则败走兖州的就不是曹操,而是赵王大军了!

“兖州士族若是顺从赵王的赋税改革还好,若是不顺从,曹操可以屠了徐州,你当赵王不敢下手屠了兖州吗?

“言尽于此,叔父以后不要来见吾了!就此别过吧!来人,送客!”

这时候侍卫过来,李氏族长沉声道:“难道我们李家就等死吗?”

“大王已经给了你们一条活路!”

“什么?!”

李氏族长愣了愣,他怎么不知道“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中,还有一条活路?还有一线生机?

“分家吧!”

李典叹了口气说道。

“曼成,你疯了不成?!”

宗族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将一盘散沙团结起来,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然后子孙后代开枝散叶,家族的力量就越来越大。

在大汉这个察举制的制度下,这股力量又能向着方方面面渗透,任人唯亲,继而达到一种“近亲繁殖”,世家盘根错节的控制力。

现在李典让他们分家!

确实,分家的话,将地主阶级降至富农,甚至中等偏上的农民级别,这“摊丁入亩”赋税改革,影响可以降至最低。

但问题是,这一分家,宗族的力量就直线下降,团结起来的力量化为一盘散沙。然后给其他势力各个击破,逐渐蚕食。

李家家族将不复存在了!

这不就是变向的“推恩令”吗?!

难道赵王的如意算盘,就是为了分裂他们士族的宗族力量吗?!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李典对着侍卫挥了挥手,李氏族长深深望了李典一眼,也没有强留,直接一甩衣袖走人了。

像这种对话,出现在兖州各郡各县不少地方,兖州士族、士族相关人员,都想要通过自身的人脉,向上递上话,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们相信,众志成城,赵王面对这股力量,一定会掂量掂量的!

可惜就如同李氏族长面对李典,要么败兴而归,要么直接吃了一个闭门羹,还有哪些满口答应的,转头就抛之脑后,更甚者直接大义灭亲。

当然也有一些愣头青,没有眼力劲,没有政治觉悟和智慧的,真的为他们家族、或者关系密切的力量向上递话,这些人的仕途也止步于此了!

兖州士族在刘羽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政策传递下去之后,各显神通,纷纷出手。

他们准备先礼后兵。

世家豪强是有私兵的,称为“部曲”,都是他们私自豢养的家兵、私兵。

纵观汉末三国,诸侯争霸带的实际上都是部曲,就是靠着这些力量滚雪球发展壮大。

譬如李家,李典的从父李乾,在乘氏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实际上就是部曲私兵,而后带领众人跟随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一个李家如此,还有其他家族呢?

若是赵王刘羽执迷不悟,他们就要出兵对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