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刘羽夺下徐州,江淮风起云涌!

第143章 刘羽夺下徐州,江淮风起云涌!

像糜家这般为了活命,进献全部家财的豪强不少。甚至就连世家都大出血,就为了可以在刘羽大军入城后,可以保的他们家族活下来。

明明一开始,若是他们鼎力支持刘羽的赋税改革,或许可以得到不少的优待,甚至受到重用。但他们因为家族利益取舍,选择了反抗。

而当反抗失败之后,他们又只能忍痛割爱的大出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短视,目光短浅,完全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之中。

属于守财奴的一种表现!

反倒是有远见的世家,果断的站在刘羽这一边。因为他们看出刘羽大势已成,鲸吞天下只是时间问题,在大势所趋之下,应该要顺应潮流。

只要他们顺应潮流,就可以跟上潮流。哪怕此时倾家荡产,未来也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这就是让家族赌未来,但这种需要承担风险的抉择,很少有家族可以做到。

而若是他们没有提前下注,未雨绸缪。那么就失去先机,失去了共患难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事后的投降是根本得不到重用的!

言归正传,在徐州世家豪强的里应外合之下,深夜时分,彭城四方的城门悉数被洞开,根本没有任何的反抗,一副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姿态。

刘羽统率着大军,毫无阻碍的入驻彭城。

大军第一时间接管了城防、巡逻、治安等军事,文臣接管了彭城的财政赋税等账册相关。

彭城世家瑟瑟发抖的各自回到家中等待最后的裁决,他们甚至连赵王的面都见不到,只能在忐忑恐惧、患得患失中,等待赵王最后的决定。

陈家家主陈珪在黎明破晓之前,自缢身亡。嫡子陈登将陈家数十年的账册,行贿,世家来往,一切蝇营狗苟的秘闻等全部上缴。

包括陈家自己的黑料,以及彭城世家,乃至徐州五郡其他世家,甚至连淮泗、京师的世家都有所牵连。毕竟天下世家,盘根错节,同气连枝。

陈家这是将包括自己的家族,一网打尽了。陈登也没有求饶,在家中静静的等死,但在死之前,他要拉着徐州世家陪葬!

当刘羽得到这份黑料的时候,望着上面罄竹难书的罪证,就连他都不得不感慨,与政治圈的黑暗相比,其他一切都显得光明磊落起来了!

里面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世家沆瀣一气对抗阉党,同时以此要挟皇权的一些隐秘资料……

里面有世家与灵帝的明争暗斗,借着黄巾之乱、凉州之乱以此要挟朝廷……

里面还有灵帝病重,世家想要借着帝少主强,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的尔虞我诈……

里面甚至还有董卓妄行废立,世家与其的交涉谈判,最后换来袁家的鼎力支持,坐实这件事情,可怜少帝登基不过四个多月,成为东汉唯一一个被废黜的皇帝……

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罄竹难书的罪证!

当然这些证据只能算是一些“空口无凭”的证据,但里面的一些证据、一些利益链条却“有迹可循”,但你肯定查不下去、得不到铁证如山的证据!

这就是世家、或者说利益集团的厉害之处。

他们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但因为利益集团太过强大,就算明知如此,他们也会让办案人员查不下去。

正因为这种有恃无恐,他们才可以窃国!

不过对于刘羽而言,他不需要证据,他只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的理由!

刘羽直接下令青州兵南下,包抄徐州琅琊、东海,世家豪强但凡有所反抗,直接搬出这些“子虚乌有”的证据,就足以让他们“哑口无言”!

不过月余时间,徐州淮北的琅琊郡、东海郡、彭城国,尽数落到刘羽之手,大军与下邳的赵云、徐晃合军,兵锋所指,正是在广陵郡的袁术大军!

至于徐州的世家豪强子弟,该杀的杀、该留的留、该冷藏的冷藏、该放过的刘羽也没有赶尽杀绝!

身为一位统治者,他不能给人留下“屠夫”、“不讲理”、“刚愎自用”等等评价。这也是为什么,刘羽做事必须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一个“名正言顺”!

而如今,徐州世家中但凡有立功者,刘羽也会让他们“戴罪立功”、“论功行赏”,甚至功劳足够,可以赦免死罪。譬如陈登!

这就会给天下人一种刘羽赏罚分明、以理服人的看法。这也会让那些敌方势力的文臣武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选择投靠刘羽,而不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这属于一种心理战术!

对在野人才的招纳,对敌对人才的降服,对中立人才的吸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种心理战术很快得到应验!

当刘羽率军与下邳的赵云、徐晃合军后,兵锋指向广陵郡的袁术大军时,袁术军中有不少文臣武将,暗中传信求降,甚至想要里应外合,戴罪立功。

袁军人心惶惶、军心晃动,人人自危!

哪怕就是袁术这位仲氏之主,心下都有些惴惴不安、担惊受怕起来了。可广陵郡于袁术而言,是绝对不能丢的!

——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

因为如今的淮河入海口,还是在广陵郡的海西县一带。

未来南宋时期,为了阻挡金兵南下,决堤黄河,以至于后面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淮河争不过黄河,只能顺着射阳泽中渎水道南下,汇入长江了!

但如今是东汉,公元一九七年,还不是未来公元一千一百多年的南宋。因此淮河还是从广陵郡的海西入海。

这意味着,若是任由敌人渡过淮河下游,进入徐州广陵郡地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广陵郡进攻淮南地区。届时淮南必将扼守不住,必败无疑!

所以才有“守淮必守徐”的说法!

袁术从南阳来到淮南至今,对广陵郡多次动兵、谋夺广陵郡的原因正是如此。

徐州广陵郡对于淮南袁术的重要性,就是相当于淮南的门户、命脉,他不能丢掉广陵!

哪怕赵王刘羽亲自率兵而至,兵锋所指,大战即将爆发,袁术也不可能退!

此战,让江淮地区为之震动!

哪怕对于不少世家大族而言,他们收到消息的时候才知道,徐州淮北四郡(琅琊、东海、彭城、下邳),已经完全落入赵王刘羽之手了!

徐州牧刘备,竟然利用“假节钺”的身份,公然将徐州牧由赵王暂代,给了赵王师出有名的大义。

这个操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变局!

刘备徐州牧虽然是赵王举荐,但他镇东将军、假节钺的权利,可是汉帝亲自擢升,就是用来掣肘节制赵王刘羽。甚至对抗赵王刘羽南下的。

刘备当初明明站在汉帝这一边,反抗赵王刘羽。怎么不过月余时间,徐州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局?简直就是完全变天了!

淮泗地区水网密布,原本交通通信传输并不慢。可因为交战的缘故,以至于河道阻塞,袁术和赵云都在堵截敌军的舰船。

因为战乱,让通信速度缓慢下来!

这种缓慢,竟出现烂柯棋局、岁月流逝、恍如隔世的错觉。不过月余时间,竟给江淮地区的势力一种一年半载、数年时光的流逝之感!

谁能想象,赵王刘羽率军从冀州南下,夺下青州、蚕食兖州、侵吞豫州,如今窃据徐州,竟然不过一年多时间。而这一年多时间,大部分还是在行军路上耽搁。

这意味着,赵王大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是摧枯拉朽、横扫千军,敌军根本没有任何的阻挡,就直接战败献城投降了!

这样的军队,如今合军下邳,与广陵郡的袁术大军,隔着淮河对峙。结果会如何?他们连想都不敢想一下,以至于江淮地区出现一种死一般的寂静!

死寂,其实就是他们最好的回答!

他们对袁术表示绝望!

这种情况下,江淮地区的世家豪强,各种势力,纷纷寻找出路了。他们有的渡江避祸江东,有的前往荆州处,有的顺江而上入益州。

当然也有的想要留下来为赵王效力!

总之因为刘羽率军与袁术隔河对峙,江淮地区瞬间轰动起来,宛如煮沸的开水沸腾滚滚起来,让本就不平静的江淮地区,掀起了惊涛骇浪!

除了世家豪强等势力之外,此事对于江东孙坚集团,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们布置在长江之上,做出一副从背后夹击袁术的兵力调动,都在无形中撤回来。

这种后撤,其实是给袁术集团松一口气,让他们失去那种被前后夹击、四面楚歌的危机感,可以专心致志、全心全意的对付赵王兵马!

因为淮河若失,淮南袁术若败,赵王的下一步,江东首当其冲!

若非因为袁术僭号称帝,这时候江东孙坚集团,甚至想要联手袁术反击赵王。可惜袁术已经是天下声讨的乱臣贼子,而他们江东还是汉室忠臣!

这种情况下,他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地步,就是后撤,将给予袁术的军事压力减缓下来,让他们可以喘口气,全心全意对付赵王刘羽!

……

江东吴郡。

孙坚听从高要的建议,将“传国玉玺”献给袁术,获得袁术的信任,并且得到袁术的兵马相助,渡江为袁术夺下江东。

一开始孙坚将大本营设立在曲阿,随着后面东征西讨,地盘势力扩张后,孙坚又将大本营搬到了吴郡,将大本营真正设立在这里。

孙坚在这里颁布法令、安定民心、招揽贤士,淮泗地区因为战乱渡江避祸的人才,逐渐的投效孙坚。

特别是当汉帝刘协,不顾三互法,擢升孙坚为扬州牧后,孙坚的地位和名望,受到朝廷的背书,终于得到了不少世家的认可。

这也让孙坚的势力逐渐的庞大起来,江东再也没有人可以挡住孙坚兵马的兵锋所指,威胁孙坚的地位,整个江东已经落入孙坚之手。

此时的孙坚,名为袁术大将,但已经有了自立的资格和底气!

然而孙坚的内部,并非军事上面这般一帆风顺。

世家投靠孙坚,但也在暗中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树立起自己各自的小圈子。孙坚原部将、文臣,同样也有自己的势力圈子。

江东因为世家避祸,士族林立,本地士族与外来士族的明争暗斗,都在影响着孙坚集团的决策。

一开始因为初来咋到,协助孙坚攻城掠寨,他们还有外敌影响,一致对外。但随着江东近乎完全落入孙坚之手后,没有外敌的影响,内部的矛盾也就爆发了。

吴郡四姓,会稽四姓,淮泗集团,西陵步家,钱塘全家……江东内部家族势力林立,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互有纷争。

特别是吴人和越人的内斗,本地人和北方武将的内斗,孙家宗室和外姓的内斗等等,总之江东全国上下都在内战。未来还有两宫之争。

整个汉末三国历史,内部斗争最为激烈的就是东吴。

孙坚渡江作战的前期,给予最大帮助的力量是淮泗集团、避难江东的流亡北士。这些人文官以张昭为首、武将以周瑜为首。还有孙坚旧部程普、高要等股肱之臣。

在这些力量全力支持下,孙坚镇压江东,倒也是相安无事,就算内部派系倾轧,也不至于走到不死不休、不可挽回的地步。

再加上高要的权谋之术,为孙坚这位莽夫维持部下势力之间的平衡,左右逢源,互相掣肘节制,倒也是稳步推进、良性竞争的姿态!

但问题是,孙坚生病了!

孙坚一开始出现疲劳、失眠、烦躁、头痛等并发症,众人还以为他渡江作战,压力太大、以至于出现一种类似神经衰弱的影响。

众大夫把脉看病无济于事,也只是开了几副固本培元,养血补气的药方子给孙坚。

孙坚旧部第一时间想到了高要,当初孙坚受到黄祖暗箭伤人,几欲濒死,乃是高要妙手回春,将孙坚从鬼门关救回来。但这一次,高要也无能为力了!

周瑜等谋臣隐隐约约觉得,自从他们联手阻止高要出兵——在赵王和曹操交战时,高要提议追杀曹操,但却被他们以不符合江东利益为由拒绝出兵后,高要就有些变了。

曾经坚定不移的站在孙坚旧部、淮泗集团这边的高要,似乎与江东本地士族,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构建。

若是如此,高要或许有可能是见死不救的!

周瑜等淮泗集团找不到证据,但从逻辑上面推敲,这个猜测很有可能!

因为——

江东集团随着孙坚病情逐渐恶化,本就有些内部纷争的派系,逐渐的明面白热化。淮泗集团想要扶持孙策上位,江东本地士族想要另立人选,譬如扶持孙权。

别看都是孙家兄弟,但这种态度表现出来,就宛如董卓行废立一般,就是一种下马威、就是一种立威,一种展现己方势力,镇压群雄的威慑!

并且扶持新主,拥立之功,也是势力洗牌的方式之一,宛如从龙之功似得,可以替换孙坚旧部的地位,让江东本地士族完全渗透孙坚集团!

正因此,当初淮南袁术进攻广陵郡,攻打背叛袁术投靠孙坚的广陵太守吴景、守将孙贲的时候,江东根本来不及出兵救援。

因为他们还忙着内斗!

等到袁术僭号称帝,天下声讨的时候,他们也只是装模作样的派遣少量水师声援,但并没有真正出兵攻打袁术。

明明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让孙坚集团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袁术,自立门户。理应呼应朝廷讨伐诏令,征讨袁术。但他们并没有全力出兵!

因为他们还在忙着内斗!

直到这时候,赵王刘羽夺下徐州淮北四郡,兵临淮河,与袁术大军隔着淮河对峙,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江东集团终于感受到危机感!

不过他们考虑的不是终止内斗,而是出现了新的内斗方式——

主战还是主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