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惊蛰前后 鸡蛋换粮

鸡蛋特别好换, 就是怎么把杨小舅糊弄过去是个问题,毕竟她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鸡蛋的问题是要解释的。

楚沁思考再三,决定先拿半框的鸡蛋去找杨小舅。

她现在是静水庄的常客了, 只要进村就有人和她打招呼。

就连静水庄的队长杨兵也不知什么时候和她有话聊起来, 楚沁其实有点纳闷的。

杨兵那股热情劲儿,总觉得怪怪的。

这日已是二月的最后一天, 即将进入公历三月, 五日后就是惊蛰。

已经没下雪了,积雪融化得有点多, 楚沁在骑车时都得小心再小心。

或许因为雪融化的原因, 河里水量增高些许,但楚沁等的是五天后, 村里许多人等的也是五天后的惊蛰。

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新。

惊蛰,顾名思义就是蛰虫被雷惊醒, 这日里雷至而雨到,雨到而春耕始。

春雨降落的这日,就是春耕开始的时候。

楚沁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 她对今年的天气也有点猜测。

骑着车, 进入静水庄。

静水庄的地果然多,脱氧磷肥炉在静水庄的村口荒地里遍地开花。

楚沁觉得杨兵队长也挺明智的, 他竟然把脱氧磷肥炉安置在村口。

不过也是人家地盘大,家大业大自然能找地方安放。

像是他们高树村, 村口除了山还是山,难不成要把脱氧磷肥炉放置在山坡上?huci.org 极品小说网

楚沁感慨:静水庄真是得天独厚啊。

难怪韩队长时不时就心头发酸。没办法,都是邻里邻居的,但人家命好, 酸也很正常。

进入静水庄,就能看到屋子争气的坐落在村里的一片平坦土地上。

静水庄的村落规划的也好,阡陌交通,普通棋盘般排列。

原主算是半个静水庄的人,楚沁很容易从记忆中晓得村子的规划是几十前一位老举人规划出来的,算起来那位老举人还是杨家的人。

楚沁进村后直行,接着拐个弯,顺着一个两边都是平坦田野的小路径直来到杨小舅家。

杨小舅正在挑水,看到她把水桶“砰”地放地上,等看到她自行车后头绑着的竹筐时捂着额头震惊问:“你真是,别人我说你又……”

楚沁无语摇头:“想哪儿去了小舅,我难不成就不怕死吗?”

杨小舅肯定是以为她又上山了,现在正是冰雪消融时,连乡间小路都滑,别说山道了。

而且雪还没彻底化,就是彻底化了还得太阳晒几日,否则泥泞不堪。

杨小舅面带怀疑地看着她,心里还是有点儿不信。楚沁在是否上山这件事上的保证或者发誓,并没有让人信任的资本呢。

楚沁要晓得杨小舅是这么想的,肯定要大喊冤枉的。

只是她确实骗了好几回杨小舅,现在人家不信也正常。

杨小舅帮忙把她的竹筐解开,搬到院子里去。

他家隔壁住的是他的堂兄弟,也是原主的堂舅。

再边上就是队长杨兵,对面则是杨小舅的表叔,是原主的叔公。

这一圈子都是杨家人,这才使得楚沁经常带着东西来杨小舅家,而楚沁“财大气粗”的名声没有传出去。

“楚沁又来啦?”杨叔公坐在院子中,身上穿着军绿色的棉大衣,裹得紧紧的,手上还提着铁做的火笼。

“二叔公。”楚沁喊人,“您身体咋样了,我听人说你去了趟县城医院,您可得注意身体。”

杨叔公笑笑:“好着嘞!”

杨小舅微微诧异,而后就是欣慰,楚沁竟然也懂得怎么和长辈打招呼说话了。

杨叔公老神在在地看着舅甥两人,看着两人进去的背影忽地一笑。想到自家儿子跟着小兴东跑西跑,一天到晚儿也不知在搞啥,但每每总能拿着好东西回来,就晓得这些个小辈合着一块干事业了。

楚沁进入屋中,把竹筐上遮盖鸡蛋的稻草掀开,露出里头满满当当的鸡蛋来。

杨小舅:“……”

他心里有些震撼,又有些难以置信。

“你这些蛋从哪里来的?”他恍惚问。

只见楚沁看了眼门外,压低声音说:“去年我家不是养了好些鸡吗?”

杨小舅点点头,楚沁养了十多头。

楚沁继续说:“这些鸡后来说要杀了嘛,说是不能养这么多的。但我这些鸡一天至少都能下一个蛋,有时候一只鸡下两个蛋也是有的。”

杨小舅嘴巴张张闭闭:“所以你没杀?”

楚沁镇定地点点头,“我养在我家后山丘那里了,就是我爹埋的地方嘛,您晓得的,那里只能从我家后院爬上去。”

杨小舅真不知道该说啥了,挠挠脑袋……说实话,还挺想夸赞楚沁一句的。

胆子够大啊,像他!

杨小舅不由得问:“所以你家现在还有鸡?”

楚沁摊摊手,叹气:“没啦,已经杀了几只鸡了。这场大雪来得急,就差没把鸡冻死,当时我就只能杀了。”

杨小舅也觉得有些可惜:“这场雪下的不是时候。对了,你都有多少鸡蛋?”

楚沁说:“家里还有半竹筐。我这里是242个,家里应该也差不多的。”

杨小舅道:“那就是将近五百个。”

楚沁点点头。

看来杨小舅对这个说法接受良好,那么她就把剩下要卖的半竹筐鸡蛋也过个明路。

杨小舅脑袋急转,鸡蛋是好东西,可不能贱卖了,他得想法子卖个好价钱。

楚沁又道:“小舅,我还是想换粮食的。”

杨小舅愣了愣:“你家粮食可不少,还打算继续换啊。”

单单是经他手帮忙换的粮食就够楚沁吃一年的了,楚沁工分又是高树村头位,可见分到的粮食有多少。

楚沁很肯定地点头:“多多益善。”

杨小舅不解:“你就这么缺粮食?”

楚沁眼里透着奇怪:“这话说的,小舅你不缺粮食啊。”

“还有,”楚沁顿了顿,继续说,“我建议你今年能多囤点粮食就多囤点粮食,这话你若是哪天去花溪,也帮我跟大姨说声。”

杨小舅悟了,笑笑:“你是怕今年收成会不好吗?没必要这么担心,你家里已经有这么多的粮食了,再不好也不会到饿死的地步。”

楚沁怜悯地看着他:“小舅,这事你就听我的吧,今年的天气是这种鬼样子,老人都说收成是不会好的。那万一……明年还是这个样子呢。”

她说着摇了摇头,脸上无端透出点看破红尘的意思来:“我觉得太有可能了,正月初一就塌了好些人家。我听村里老人说过从前的□□,他说……□□前就和眼下的状况有点相似。”

杨小舅心里莫名砰砰跳,楚沁的表情有点吓人,他被吓一跳。

“行吧,你别想这么多,都是你自己猜的,我帮你多换些粮食就是了。”杨小舅赶紧说道,“我也会多换些,你这么说得我瘆得慌。”

说着,搓了搓手臂。

楚沁咧嘴笑:“行吧。”

杨小舅把鸡蛋收下,楚沁忽然道:“小舅你拿20个自己留着,我家不缺蛋。还有对面的叔公,同样也给20个吧,他前段时间不是生病了吗。”

杨小舅这回是真惊讶了:“你啥时候懂了这些事儿。”

楚沁嘴巴动动:“我又不蠢。”

她明摆着一趟又一趟的来杨小舅家,还带着东西,有心人总能猜出他们舅甥两在干啥。

再者,这位叔公在金金和金玉改姓上可出了大力呢。他和花溪那边有点交情,走动几回才把金金和金玉的姓给加上了杨。

杨小舅也想到这茬,点点头道:“是了,我差点忘了这回事儿。”

“不过你给二叔公了,那你小盛堂舅那边也得给,你三奶奶还在呢。”

这位也是长辈,就是不常出门。

楚沁“哦”了声,猛地发现原来自己头顶上还有这么多长辈。

还好她不需要走礼,否则单是走礼这事儿就能把她搞昏头。

杨小舅却道:“你不能这般想。我看你自己是慢慢立起来了,你要是想让人家把你当个大人看,就得把你爹妈当年的走礼单子拿出来,你爹妈结婚办喜事时旁人给多少都有记录的,你自己得上心。”

楚沁:“……是吗,那算了,我还是不当大人了。”

杨小舅表示无话可说。

果然,楚沁还是那个楚沁。

楚沁分了60个鸡蛋出去,剩下的都给杨小舅换粮食了。

鸡蛋很好换,而且耐放,杨小舅就没急着去换。

直到三天后,等楚沁把剩下半竹筐的鸡蛋又送来后,杨小舅才带着鸡蛋去县城。

胡威瞪眼:“你这是把你村儿的鸡蛋都给收了吧?”

杨小舅吃力地竹筐放在地上:“咋可能,都收了不止这些。来处你就别问了,特别干净,我记得你这边有几个要鸡蛋的?”

胡威点点头。

杨小舅:“我这次还是不换钱,换点稻谷和小麦吧。”

胡威没多问,很明显就是给鸡蛋的人指定要粮食:“行,我帮你多换点。”

杨小舅在他这里待了会儿,要走时忽然想起来楚沁说的话,转回身不禁道:“你说,我要不要也买点粮食存着。”

胡威数鸡蛋呢,头也不抬:“你家在大队,能分粮食,怎么还要买点粮食存着呢。要买也得是我买啊,我只能吃那点固定粮。”

杨小舅被楚沁说一通后心里怪怵的,说:“那咱们就都买点吧,今年收成怕是会不好。”

他家里有钱,又有渠道,买粮对他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从胡威家里出来,骑着车回村。

路上遇见一辆驴车,定睛一看,竟然还是高树村的驴车,他看见了赶车的老郑和正在照顾爹妈的黄豆子。

“老郑!你这是打县城医院回来啊。”杨小舅骑车骑到他身边喊道。

“杨小兴?你小子也跑县城去了。”老郑惊喜道,虚虚挥舞着鞭子,“我去县城是有正事儿干,你去县城就是闲逛吧。”

杨小兴“嘿”了声:“我咋就没有正事儿?”

他又看看驴车后边的人,问:“你村里的这回都接回来了吗?”

老郑脸上笑容淡了几分:“都接回来了,都要过去一个月了,哪里还能继续住着。”

这次人可是差点就没救回来。

杨小兴又问黄老叔:“黄哥啊,你身体现在咋样啊。”

黄老叔有气无力靠着稻草垫道:“没事,我这条命阎王爷暂时收不走。不是有句话,祸害遗千年嘛。”

杨小兴讪讪,怎么还自己骂自己呢。

只是这话说得可太对了,惹得杨小兴看黄豆子的眼神中都透着浓浓的怜悯。

可怜的孩子,本来就摊上懒爹妈,现在爹妈这样……是又懒又虚了,就算洗心革面变勤奋也有心无力啊,身子骨算是废一半。

黄豆子神色憔悴,整个人蔫了下来。

杨小舅琢磨着往后楚沁要是再帮他带东西让自己帮忙换,自己还是别拿走一部分了,这孩子也不容易啊。

他骑自行车要更快些,等他到家,还上山砍了柴后老郑一行人才回到高树村。

黄家夫妻是被抬着回家的,楚沁也不晓得他们伤到什么地步,如今恢复得怎么样。

看村里人都给了点东西,她也就随大流拿了四个鸡蛋过去。其他受伤的人也同样如此。

这段时间她只好好在家待着,有空时就翻修一下房屋。

她算是被吓怕了,甚至有天晚上还梦到自家房子也被大雪压塌。

其余时间就做点吃的,比如说做些馒头,目前这种天气馒头做了不会坏。

还有就是做点猪肉脯。

反正楚沁家里猪肉多,按照菜谱上做些来放着平时吃。

猪肉脯花费楚沁很长的时间,她用烘烤炉小心翼翼地做出三斤的猪肉脯来,放在铁盒中谨慎保存。

话说她又抽中四个铁盒,楚沁目前处于一种进入灾荒阶段,万事准备充足而志得意满的心态中,所以对废了两次周抽却抽到四个铁盒的事看得很开。

一个铁盒装猪肉脯,第二个铁盒装瓜子。剩下两铁盒留着装饼干。

楚沁对得到的饼干真是苦恼,她不知该如何脱手。

行吧,无法脱手就自己吃吧。

楚沁这几日的小点心就都是饼干了,每天早上的早饭也是饼干。

有牛奶的时候就是饼干配牛奶,没牛奶的时候就用桂花蜂蜜水配。

楚沁听说村里猪圈来了两头羊,如果羊产奶的话她倒是要换些回来,做奶茶配饼干就很不错。

最后就是把冰冻的鱼给腌制了。

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空间不足导致她只能取舍。

冬日时是把鱼放在空间背包里,而把羊肉放置在由冰块制作的冰箱中。

如今冰要化了,就只能把鱼取出来,将羊肉放回去。

羊肉多嘛,这些肉之中鱼是最少的。

毕竟楚沁这个冬天吃了好几条,特别是在闹雪灾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每两天就要吃一条。

如今,鱼只剩16条。

剩下的鱼宰杀后去内脏,用食盐米酒茴香等等东西去腌制。

腌制完后晒干,目前鱼还在晒干阶段。

只是晒干后得用糯米饭,还得是盐水浸泡过的糯米饭,加上花椒和辣椒做成腌糟,一起塞到鱼的肚子中。

最后取个干净的坛子来,一层腌糟一层鱼的放,用木盖盖上,再用大叶子牢牢密封,等待腌制和发酵。

楚沁也是下血本了,要是腌制毁了她得骂人的。

当天楚沁就用16条鱼泡配着豆腐做了焖鱼泡吃,奇了怪了,她就喜欢豆腐配鱼。

楚沁不仅做吃食,她还翻了地。

去年种菜种得有点多,冬天时放置在厨房里的青菜萝卜都还有一半没有吃完。

无奈之下,她只能把萝卜晒成萝卜干,平常想吃时泡发后炒来吃。

用酒糟炒,或者就直接辣椒炒都很不错,嘎吱嘎吱的很下饭,一点不比莴笋干差。

找到莴笋干平替的楚沁很开心,只是剩余的青菜她可没办法,就只能顿顿吃,吃到最后小白看到楚沁切青菜就跑到院子去躲着。

这狗,傻精傻精的。

为了不浪费,楚沁今年种菜时把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能晒干的菜了。

比如说茄子干,听着很不可思议,但是茄子晒成干后焖五花肉特别好吃。

再比如说豆角干,同样也是炒肉吃,放些辣椒一起炒,或者和酸菜一起都行。

她甚至还多种了许多个南瓜,这个平常能放主食。

去年晒的南瓜干给楚沁的感觉也不错,楚沁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疼,反正过了那段吃南瓜干吃到吐的日子,她又想起南瓜干的好了。

归根到底是楚沁迫切的想先收获一茬菜,以补充她家里菜干的空虚。

最后就是各种配料,比如说辣椒。

楚沁重了好几种辣椒,有小米椒、二荆条和尖椒,能做剁椒又能做辣椒面。

还有蒜头生姜等等,楚沁一心都扑在菜地里。

楚沁就在家里种地,除了种地还是种地,颇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

把菜园翻一遍后,又把两块地瓜地给翻了一遍。

基肥也施了,甚至还接了山水到菜园和地瓜地中来。

总之,一切收成看天意。

——

惊蛰那天,杨小舅把换好的粮食送上家。

他自行车前后绑着麻袋,像是费了好大劲才运来似的。

楚沁刚洗完头,正趁着大太阳晒头发呢,见到两麻袋的粮食跑出来不可置信问:“竟然有这么多?”

杨小舅挥挥手:“先给我端杯水。”

楚沁忙不迭去装水,还特意跑了蜂蜜桂花茶水。

杨小舅最喜欢楚沁家的这个了,他就爱一口甜的。

楚沁期待看着杨小舅:“小舅,这些都是我的是吧?”

杨小舅点点头:“废话,我给你拉来可不就是你的了吗。”

楚沁笑弯了眼,迫不及待把麻袋打开。

里面是稻谷和小麦!

“稻谷35斤,小麦19斤。”杨小舅说道,又喝口水,“我最多也只能换这些了,哦还有三张工业票。”

说着,把工业票从兜里掏出来给楚沁。

楚沁欣喜万分:“谢谢小舅,能有这些就已经很不错了。”

杨小舅看她神色不作伪,就放下心来。

又说了会儿话,说自己买了多少粮食,聊起自家二姐前夫从隔壁省回花溪了的事,半小时后才离开。

关门,楚沁满身欢快地拎着粮食到地窖中去。

她就像是个勤勤恳恳的蜜蜂,不停地收集着花粉。

粮食倒入粮仓中,这下子是彻底把粮仓给装得差不多了。

楚沁恨不得趴在粮仓里,使劲儿闻稻谷的香味儿。

“啊,好香啊,好满足。”

她笑得眯了眯眼。

再次巡视一遍她的领地,楚沁在地窖里带了将近半小时,终于舍得爬回地面了。

楚沁拍了拍身上的灰,又回到屋里看看地瓜的育苗情况。

忽然想起去年标记蜂蜜的事儿,准备抽个空上山把蜂蜜取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