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绣衣使者

“博士”一词,最早是指一种官名,起源于战国时期。担任“博士”这一官职的人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职务。

据史籍记载,秦朝有“博士”70人(诸子、诗赋等博士),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汉朝初年沿用这样的官职体例,当时博士的待遇是年薪六百石粮食。

汉武帝时,设立了五经博士,从此“博士”就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对精通《易》、《书》、《诗》、《礼》、《春秋》五经中的每一项都设置一个博士,“五经博士”的职责主要是传授这五部经典。

老太爷再次被朝廷重用,简拔为‘启蒙博士’,并且不参与朝廷的日常值守,依旧在家办公,可以说是对他创作三百千启蒙巨著和敬献改良桑皮纸新品松烟墨功绩的变相奖赏,使他重新回到士大夫的行列。

年薪六百石的俸禄老太爷并不在乎,他看重的是身份地位被官方认可以及大汉朝优厚的福利待遇,这并不是不差钱就能办到的事情。

汉朝官吏待遇有多好?吃穿有专供,入朝有惊喜,即不缺钱也不缺物。

简单来讲,就是在汉代官吏不仅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和丰厚的赏赐,还能得到朝廷的衣食供养,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衣食住行、财货物用,国库都给你解决了。只要你好好工作,其他后顾之忧全部由国库全方位供养,不要太爽了哟!

此项工作由“太官”专门负责,可不要被度娘百科词条迷惑,汉代太官可不仅仅是只掌管皇帝御膳。

汉代对官吏的钱财投入,就当时而言可以称之为古今罕见,除了遭逢灾年和战事,亦或者武帝一样进行战争外,官员皆享受高福利待遇。

但在封建王朝,君主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给予优厚待遇,但凡皇帝采取某种行为,对臣子有实际利益的外表下,一定是皇帝最终获利。最典型的唐宋增设一堆丞相,看似是被提拔的人获利,实质上是皇权更为集中。同样,汉代推行的一系列官员福利政策,也有其考量。

首先是皇权的直接需要。皇权并不是独立物,皇权的稳固必须以朝廷权力为依托,简单来讲就是没有朝廷权力,皇权便无法保证。朝廷权力的掌控者,实际上并不仅是皇帝一人,皇帝是主干而枝叶则是大小官员。

而且,汉代皇权也没有后世那样集中,以丞相为代表的重权派官员(汉代丞相地位尊崇权力极大),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谋划制定政令、安排推行政令、检查验收效果,都是官员来操作,所以皇帝必须建立一种既能体现皇权、又能自己掌握的制度,以便安抚朝臣使之受惠而为皇帝效忠。

从中层官员上疏叩谢皇帝的言辞中,亦能看出端倪,如鲍宣上疏:“臣虽愚憨,独不知多受禄赐”。

可见,官员福利政策,就是一剂官家稳住臣子的特效药。从文帝赐周勃五千金,让其他朝臣羡慕不已;亦不难发现,恪尽职守,忠于皇帝,就能得到巨额财富,在当时谁能不动心。

夜幕降临,皇城的未央宫却依旧灯火通明,官家在御书房召见了一位风尘仆仆的神秘客人。

来者虽然衣着普通却精干异常,尤其是那双冷森森的眼睛,一看就让人不寒而栗。不到十天功夫,官家已经派人往返了一趟北地郡郁郅,把老甘家查了个底朝天。

听了神秘人的汇报,官家沉思良久才开口说道:“再去一次,事无巨细,专门调查七龄童甘延寿的所有一切,包括他日常接触的先生和青云班学童的所有详情。这件事情非同小可,需要你亲自走一趟我才放心,必要时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可动用地方官府的力量协查。”

“诺!”

神秘人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情绪波动,得令告退,融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

提起古代官方神秘组织,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肯定是明朝的锦衣卫,其次就是秦朝的黑冰台。

汉朝也有皇帝独家掌握的神秘组织,他们是皇帝的眼睛,专门替皇帝办事,在执行任务期间拥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的权利。

这些人手持节杖和虎符,主要负责巡视督察各地官员,发现有问题的官员,可代天子行事。更多的时候,代替皇家调查办理一些秘而不宣的事情,更像是官家遍布天下的耳目喉舌。

他们就是汉朝官吏百姓最恐怖令人胆寒的神秘组织“绣衣使者”,也被称为“绣衣御史”。

绣衣使者分为‘明使’和‘暗卫’两个部分,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绣衣使者真正的威慑力来自暗卫,如同前苏联的克格勃、现在的zj委,屁股不干净的家伙最害怕被上述部门请去喝茶。

看来任何时候,国家机器都需要经常使用除锈剂来保持它健康稳定的运行。

绣衣使者是汉武帝一手建立的,根据史料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5年,这部分人当时是汉武帝亲手挑选出来的,办理专案特设的,只归皇帝调令。

早期的绣衣使者,他们的职责是奉命“讨奸”,“治狱”,还有督察官员、亲贵们的不法之事。仅仅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他们神出鬼没,令那些不法的官员闻风丧胆。这个时候的绣衣使者,虽然权利很大,但却无法执行“逮捕”,到了后期慢慢才具备了这一特权。

他们作为皇帝的“特使”,拥有比一般官员大的权利,在全国各地巡视时,一旦发现不法官员,丝毫不留情面,严重者可以先斩后奏。因此一时间绣衣御史“威振州郡”,身份十分显赫。但是绣衣御史虽是权力大,但却并不是一种官职,他们的职位一般都比较低,不过就是这样,一些王公贵族见了还是非常害怕的。

后来绣衣御史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类似后世的锦衣卫和军统,从最开始负责督察各级地方到逐渐负责治安维护,到可以带兵镇压农民起义。尤其是汉武帝到王莽这一段时间内,绣衣御史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像王莽的曾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期就是绣衣御史,当时因天下征伐不断,各地盗匪猖狂,王贺奉命巡查魏郡,监督地方官逐捕“盗贼”。不过他虽为绣衣御史但行事并非毒辣之人,也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而当时的同僚包胜之做法就不一样了,根据史料记载“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及连带处死者不下万人”,行事狠辣无比,当时的绣衣御史,就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利剑。

关于绣衣使者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了解的人也并不多,但到了汉宣帝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官家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成了悬在朝堂权臣和各地世家头上的一把利剑。

老太君甘仁的长安之行,取得了比预想之中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开辟了改良桑皮纸和新品松烟墨的销路。

目前虽然暂时还没有确定推行纸质化办公,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感受到它的便捷和实用以后,肯定会大力普及,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

可以想象,一旦全面推行纸质化办公,仅凭一家之力,根本无法满足朝廷的需要,更别说还有无数民间学者纸质化藏书、整理编纂学术资料需要大用量。

当然,这一切都需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期间,老甘家的改良桑皮纸和新品松烟墨就是妥妥的独家生意,就和印钞厂差不多呀,足以令家族的江湖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

老太爷没料到的是,通过此事,官家却关注到了他的宝贝重孙,并暗中全力调查,福祸难料啊!

甘延寿这几天往罗家铁匠铺跑的比较勤快,天天和罗铁头腻歪在一起嘀嘀咕咕,商量制作滑轮组的事情。

罗铁头是小萝卜头的父亲,这年代毫无疑问的顶级工匠。

在建造水车和水磨坊的时候,甘延寿就已经与公输诺、公输尧、罗铁头等人,联合研发制造出了原始简易的轴承和滑轮,虽说由于原材料和其他工艺不达标的问题,原始的滑轮相比较后世的成熟产品还差强人意,但用于制作简单的滑轮组已经绰绰有余。

七岁的甘延寿,个头已经差不多接近一米三,体重六十多斤。由于天生神力和经常锻炼的缘故,只要有合适的抓手,小家伙搬起自身重量的物体毫不费力。

七岁男孩的体重计算公式一般为2x年龄+8=体重(公斤)

七岁男孩的身高计算公式一般为6x年龄+77=身高(厘米)

甘延寿天赋秉异,稍稍异于常人也在情理之中。

刨去滑轮组因摩擦等因素力的损耗,甘延寿能完全作用于滑轮组的提升力按八十斤计算,最少需要六组滑轮,为了保险稳妥起见,甘延寿和罗铁头制作了两件八组滑轮。

这样,按照滑轮组的力学原理,有十六跟绳索分担提升千斤重物,最终甘延寿作用于滑轮组拉绳的力量只要大于62.5斤就行,足以轻松搞定。

(1000斤÷16根=62.5斤/根。)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