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先不急了解是何人所著,请官家看看这书印刷做工如何?”
赵祯认真的观摩这本书封面和内页,首先包装上就与其他的书不同,封面虽然简洁,却不似传统书籍那样使用的右边装订模式,而是改在左边,封面摸起来有一种磨砂的粗糙材质感,这其实是麻布的感觉。
他翻开里面内页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以往的印刷书籍字都是很大的,这本书印的字比其他的要小一半,一页内容分为两竖版,但是竖版内却是横排文字,还有他很多看不懂的符号,而且字体上总感觉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
他命闫文应找一本国子监印刷的书本对照一下,这一对照更是凸显了辞海印刷质量之高,他随便翻阅几页看看里面的内容,辞海没有表现出高低不一的印刷质量,近半斤重的书里面都是一个印刷标准,这需要何等的雕工才能完成。
赵祯将书传给吕夷简,吕夷简拿到书之后通过外观就觉着这本书不简单,他翻看了七八张,最后手都有点颤抖。
“大小徐有说文解字,没想到后辈有辞海,家学果然深厚一脉相承!”
吕夷简又看了好一会儿,依依不舍的将书合上还给赵祯,“徐硁,这本书有多少字,为何都是白话?”
徐硁说道,“《辞海》收录单字六千八百七十五个,插画六十四幅,解释文字共计十四万多点,这是扬子学堂这几年在孩子蒙学阶段总结所得,孩子说的话与写的东西一致才能更加快速的记忆,所以这本书都是以白话为主,并辅以百家经典语句解读。”
“那有十五万字啊,这雕板能堆满整个大殿了,即使一百个熟练雕工也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还有这财力不是几十万贯能做成的,你是如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完成的?”
“铅活字。”徐硁解释道。
赵祯不解,“铅活字?”
徐硁简单的解释了一番,这种技术看似是雕版印刷的改进,其实里面对于材料和工艺要求很高,徐硁首先有毕昇这位绝对大师,他才能实现活字印刷的构想,其次他的钢铁作坊能够满足精细化的操作,当然他不会将制作铅字精华说出来,只是说了大体的步骤。
吕夷简听得很仔细,他惊讶于这个男人总能迸发出改变命运的东西,他也知道眼前这个男人爱财如命,这等技术怎么会随便说出,“这本《辞海》怎么也要一两贯钱?”
徐硁笑道,这个老相公和自己是一类人,什么事都要先谈钱,“扬州工坊一名工人一天的收入大约是四十文,这本书定价两百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吕夷简大惊失色,他伸出两根指头比划出“二”问道,“果真两百文?”
徐硁肯定的回答,“两百文,一文不多一文不少。扬州商务印社会在今年年底完成两万册印刷,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扬州买得到,嗯,东京也会发售三千本。”
赵祯手上那本薄薄的国子监印刷书在市场上至少八十文,这本《辞海》不管质量还是重量都较那本书五倍不止,更何况字数二十倍都有,书是好书,只是使用的范围好像只能扬子学堂才能看得懂。
吕夷简问道。“这本书符号甚多,恐怕不适合全部的学子吧。”
徐硁答道,“拉丁拼音可能看不懂,但这本书的索引使用了拼音和偏旁两种形式,在开头前七张已经说明了简单的符号,。:的用法,及数字符号1,2,3,4与汉字对照,并通过“宋”这个字来进行查阅进行示范。”
赵祯急忙翻到前面果然看到第一页是说明了“宋”这个字的查阅示例,他按照方法果然找到了这个字的位置,里面还有解释“宋”这个字的来历和传承。
赵祯看了一会儿,心中默念了一个字进行查找,果然很快找到这个字,他合上书,拍着封面连说,“好,好,好!徐卿不愧乃名门之后。只是有一点朕不解,这字体是何人所创?”
徐硁赶紧躬身说道,“草民当时为了寻找适合金属印刷字体也是煞费苦心,金属的特性只适合横平竖直不适合倾斜笔画,草民经过不断探索创造了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皆有棱有角,字形方正,对称均衡,端庄典雅的字体,草民不敢占有这个字体,草民斗胆请官家赐名,请赐名为“宋体”,汉字有篆书,隶书,楷体,草书,现在宋书出现,正好以彰显我大宋文化兴盛。”
赵祯被徐硁这段话捧得神采飞扬,“徐卿心怀大宋,朕就为这字体赐名为宋体,闫文应,拿一卷黄纸来。”
大宋家的皇帝从真宗开始就表现出艺术上的天分,赵祯在临摹了几遍宋体之后,很快用宋体写了一副匾额“扬州商务印社”。
赵祯爽快的笑道,“宋体,果然端庄典雅,吕相,你觉得呢?”
吕夷简也是书法大家,他不像赵祯是年轻人接受力强,他写了五十多年的楷书,一时接受不了这种瘦弱的字体,但他还是能看出这种字体的美,他笑着说道,“官家下笔如有神助,仅看了几眼便得其要领,老夫佩服的很。”
赵祯心情大好,一扫前面的困意,“老相公是书法大家,这么说,朕勉强接受了,老相公,徐卿屡次有功于大宋,我不是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功不赏的昏君,老相公看看赏赐什么好?”
吕夷简想了一下,“不如官复原位,还是文林郎。”
赵祯摸着下巴思考一下,“这是徐卿三年前就应得的,现在看来是否低了。”
吕夷简早就在袖中给徐硁手势,徐硁立马明白,他跪下说道,“徐硁谢陛下,文林郎,臣都觉得受之有愧。”
赵祯还没来得及说话,吕夷简抢先说道,“徐硁父亲徐炽,为大宋代理北方盐政甚是辛苦,七月东海耽罗星主还送来贺表,说徐炽在耽罗辅助星主驱逐叛乱彰显大宋神威,不如封徐炽为奉礼郎,这样徐炽在他国行动更加名副其实,这也算是对徐硁的嘉奖。”
赵祯点了点头,“那徐卿就暂时委屈一下,你还年轻,明年的春闱,只要你考中进士,朕必定委以重任。”
徐硁这时很是尴尬,赵祯如此期望自己,他要不说出实情,等到春闱又不来,不是失信于人,恐怕还有欺君之罪,他硬着头皮说道,“臣励志不参加科举!”
吕夷简是知道徐硁这件事情的,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吕夷简以为徐硁仅是一时气话,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当着赵祯的面说了出来。
赵祯一脸难以置信,还有人不愿意参加科举,“这是为何?”
徐硁只能再把当时的情形陈述一遍。
赵祯不由得皱起眉头,当时情况特殊,徐硁为了保护学生情有可原,但科举是大宋最基本的国策,是绝对不容任何撼动的绝对真理。徐硁是个人才,他不想失去这个人才,但更不可能为徐硁动摇科举。
吕夷简看出赵祯的难处,“官家,徐硁现在是正九品官员,可以参加制科,老臣举荐徐硁参加制科。”
赵祯给吕夷简一个赞许的眼神,果然还是老相公足智多谋,他看向徐硁,“徐卿,明年四月制科大考,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徐硁没办法,他知道不能再拒绝赵祯了,不能给脸不要脸啊,更何况是皇帝给你脸,他赶紧谢恩,“臣定不会让官家失望。”
赵祯忽然好像想起来什么,他拍着额头说道,“今天徐卿给我带了太多的震撼,正事差点给忘了,张卿的乞致仕表,朕看过了,张卿为大宋盐政劳心劳力一辈子却从不索要恩荫,这很让朝廷为难,刚好下个月他再得曾孙,朕和老相公商量过了,恩荫张纶曾孙将仕郎。”
徐硁有点蒙,这不满一周岁的孩子竟然通过恩荫就得到自己奋斗十年的东西,有一个好曾祖,好父亲就是好,一家祖孙三代一天之内,全是九品官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