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地里借用实验室的学者们,真是十万个为什么,自从把粒子流武器和制造金属氢的资料给他们,问题就源源不绝。
章鱼也算为“剧情”操碎了心,每天都要拿出一点时间,给学者们答疑和传输新资料。
答疑是些概念化的东西,比如粒子流武器第一次出现在战场是个什么性能,用什么粒子加速最节能等等。
传输资料就多了。
章鱼到底不是军火贩子,接入网络的军火生产资料也不可能成套。但就如同古代人进入网络时期后,大多数都知道投石车的机械原理、黑火药配方。粒子流武器、金属氢等一千多年前流行的东西,原理也是完全透明的。
粒子流武器原理图就是公开资料,但同一份资料不会说明为什么加速管路要设计成那样,计算方法又涉及到某些学科。
太空大学的教材是一百年前的,理论方面跟一千年的东西差异还不小,学者们很难通过游戏内自带的资料搞明白,所以需要一些其他来源的资料。
如果是普通人,照猫画虎能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但这是一群真正的学者,他们不但要造出来,还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造。
真正掌握了原理后,就有进行改进的可能。
不过章鱼也不是单纯的跑来当老师了,他还从学者们口中得到了拉瓦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对了,古代玩家使用的外网章鱼用不了!
那是一种基于二进制码的网络体系,虽然也包含在现代数据海洋里,但因为只保留了数据,已经没有相应的数据服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片数据垃圾,很难从中挑拣出有效信息。
章鱼除了使用穿梭模组筛选古代游戏,并不碰其他数据。
古代AI似乎有分选能力,他们用外网用得挺好。
学者们给章鱼弄到一份战损报告,还专门弄来个人给他讲解这些战损在古代大概是什么程度的损伤。
听过之后章鱼表示……有点渣。
除平民之外,拉瓦和滚珠造成的战机损失总计五十架,数量在学者和章鱼眼中完全不是一回事。
学者看来,五十架战机几乎是一条生产链一年多的产量了;而在章鱼看来,除了驾驶员损失,就是点可回收资源,回收了再造不就完了吗,就算古代回收再利用技术不行,那才涉及多少原材料啊。
哦,你们那还要收钱的……那没事了。
章鱼知道金钱世界是什么样子,社区外面就有参照物,只是他并不习惯用金钱去衡量时间、工程量等,效率太低。
抛开钱的因素,战争机器和小孩手里的玩具、钛合金和铝合金,都没什么区别。
当然因为古代没有全面自动化,人与人的脑力差异决定了很多东西无法批量生产,一个行星上一群国家,进一步增加了资源调配难度,也许真的生产不过来吧。
这方面章鱼也帮不上忙,生产关系过于复杂,无从下手。
……
土球,C国科学院。
与外星人接触的越多,越是觉得曾经的理想还有希望。
C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建立的国度,他们为了理想流血流汗走到今天,全球第二距离第一非常接近,工业产值全球文明史第一,甚至以人力改变了大量的地形地貌,却觉得曾经的理想更遥远了。
现在的人开口是钱,闭口是房、车,甚至会觉得这些稍微不达标,连活着的意义都没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环境,在怪兽出现之后,C国的力量动员走的很谨慎,生怕一个不慎,在外部力量的影响下弄成内部剧变。
而外星人的观念,明显是出于某个理想色彩的环境下才会有的。
科学院的专家当然知道,钛合金和铝合金的确是没有本质区别,还不是现代材料学太拉跨,才没办法让很多有前途的材料变成平价产品。
为什么会跟材料学的拉跨扯上关系呢?
因为穷举式的材料学太过于烧钱,以至于每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新材料,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生产积累,才能摊平整个材料开发体系的成本,甚至很多材料等到研发摊平时,材料研究体系已经因为部分入不敷出换了一批成员。
如果土球能熬过怪兽危机,再积累个几千年,哪怕是毫无变化的往前发展,未来人一样不会认为钛合金就一定比铸铁好。
可惜,现在这个“如果”的希望有点渺茫。
外星人虽然好心,也只会提供一些土球有办法在短期内造出来的装备图纸,这些东西能不能大规模量产,量产后会不会有人拿来对付人类自己,都是需要土球自己去解决的问题。
另外是资源,土球想要把资源利用到极限,必然需要各国通力,至少在零部件规格上达到几近于统一的标准。比如导弹发射车坏了还要找当事国去修,结果当事国都给怪兽灭了,一堆导弹变废铁,还不躺着等死吗?
很可惜,以现在各国的意识形态,想要达成标准统一,可能性为零。
退而求其次,至少在灾难中把自己保住有没有可能?
提出这个问题后,外星人反过来询问几个问题就下线了。
问题包括能把什么尺寸、重量的物体送上同步轨道,电磁武器体系现在的重量、发射速度如何,能否实现同步轨道对接,对同步轨道有无物资补给能力等等。
科学家和帮忙操作游戏的大兵们一脸懵逼,不过专门负责分析外星人微表情的专家团队表示希望很大。
几个小时后,外星人才再次上线,又拿出两套资料!
分别是太空用太阳能系统、天基武器“死亡权杖”、天基武器“剑芒”。
太空用太阳能系统和土球现在用的太阳能不太一样,它除了会用到光能,还会调动宇宙辐射产生的热量,进行二次发电,同时冷却系统,实际是一套包含冷却在内的综合系统。
“死亡权杖”是以电磁武器为主体的天基发射器,通过把弹丸推到每秒一千公里以上,实现较快的对地打击。
土球同步轨道高度近三万六千公里,一千公里每秒的速度,哪怕外层空间的减速效应可以忽略,穿透大气层命中目标都要三十几秒,其实并不特别适合打移动物体,还需要地面部队配合,想办法控制怪兽的移动线路和速度,才有可能用来打怪兽。
“剑芒”则换了个概念,是个激光平台,不过激光要穿透大气层后仍达到足够强度,功率会非常大,稍微讨论一下就觉得不行。
一方面能级达到那个地步,几个原子的杂质、尘埃就可能导致连续射击时激光晶体熔融;此外激光还是受天气影响太严重,其他武器命中产生的硝烟、碎片都会影响性能,有点靠不住。
粗略看过后,决定把重点放在“死亡权杖”上,这份资料里还附带两种非直接攻击的弹头模型,可以用于携带核弹头。当然之前在开发的金属氢炸弹也会一并推进,两者生产运输体系都不相干,没有影响。
因为材料体系不同,资料上提供的设计重量不具备参考意义,找来专门造火箭的讨论,初步认为至少要发射三坨载荷上去对接,才能达到基本功能。
同步轨道对接这事没人做过,不过C国的确有近地轨道对接和月球轨道全自动对接的经验,同步轨道的信号条件好,只要控制好误差,难度不会更大。
讨论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争论。
有人认为“死亡权杖”放在近地轨道更好,三十几吨,想想办法一次就能发射上去不说,使用时一秒内就能命中目标,比放到同步轨道靠谱多了。同步轨道攻击的三十多秒,需要超算帮忙才能命中目标附近,还得负责引诱的人员拼死保持计划线路不变。
说得倒是没错,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造卫星在近地轨道转一圈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该状态下高度只有三百多公里,放在哪个轨道打击范围能覆盖到多远?调高一点覆盖面积更大,但转的也更慢。打不到的地方调整轨道要多久?过程中会多死多少人?
第二,放在近地轨道,被别的国家打下来怎么办?或者别的国家要求天基武器支援,要不要答应?本着人类一家的原则,上面肯定是要答应的,可如此一来就会加重弹药补给和设备维护的负担,还得再多造几颗才行,如果对怪兽作战过于频繁,搞不好连生产维护用的火箭都来不及。
放在同步轨道,虽然有弹道时间过长的缺陷,但因为距离够远,很容做到全国及周边无死角打击,而且同步轨道相对位置静止,能够全年随时待命。另外近地轨道上仍有稀薄大气粒子,该高度一次性的卫星寿命一般为五到八年,同步轨道在自损耗方面更具优势,一次性的寿命都能在十到十五年,很多运行三四十年都还状态不错,考虑到技术不够成熟,放得更高一些能排除些莫名其妙的故障。
讨论一圈下来,总算大部分同意,如果只有一颗,放在同步轨道更合适,咱们先把自己管好了,才有精力为全人类做贡献嘛。等把整个生产、补给链条理通顺了,解决一些使用中的问题,再讨论近地型号也不迟。
基本目标达成一致,分研究所攻关各个子系统,大家热情高涨,主要是这帮造卫星的终于觉得自己能帮忙打怪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