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苦恼

时间过的很快,武学堂的建造也十分的顺利,等到年底的时候,一座占地颇大的武学堂也在洛阳城中拔地而起,虽然外表看起来并不华丽,但却十分的厚重,而且从建成后的第一天起,这里就被列为军事禁地,严禁外人靠近。

教材的事也进行的十分顺利,由裴行俭牵头,另外还有几个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将也参与其中,对李靖的兵书进行了一些修订,最终编纂出武学堂的教材。

只不过教材虽然有了,但是传授这些教材的先生却还是个问题,兵法的传授不比其它,并不是一个人背熟了教材就能当先生的,而是必须有真正的战场经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是纸上谈兵之辈。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充当先生的人也只能从军队中调集,只不过想从军中调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军中的少壮派将领,有能力的肯定不愿意来,毕竟他们在军中更容易建功立业,日后升迁也更容易,至于没有能力的就不用说了,连自己都没有能力,更别说教学生了。

当然也可以抽调一些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将回来,但这些老将也有一个问题,有能力的老将一般地位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在军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正想回家养老,未必愿意来武学费心费力。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裴行俭这段时间也十分的头疼,对此张纵也没有办法,毕竟他对军中不熟悉,也帮不上什么忙,另外他也同样面临着一个难题,也就是之前李重业找他走后门的事。

其实不光是李重业,这段时间不少有门路的人打听到武学堂的事后,都想把自家的子侄塞到武学堂,毕竟大唐尚武,如果有军功在身,也更容易升迁,比如裴行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是得罪了武媚娘被贬到西域,结果人家在西域战功赫赫,现在成为大唐的顶梁柱之一。

另外还有大唐另一位宰相刘仁轨,同样也是战功赫赫,所以就算是文官,只要有战功在身,那就相当于开挂了一般,所以就算是文官,也同样想把自家的子孙送进武学堂,就算毕业了不进入军中,但也能学到一些用兵之道,说不定日后就可能用上。

招生的事由张纵负责,所以这段时间他也见了太多想走后门的人,有些人甚至都把关系托到李弘那边,然后由李弘写信向张纵这边打招呼。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大唐虽然打破了门阀制度,出现了唯才是举的科举制,但依然保留着很大的贵族政治色彩,官员与贵族在社会中拥有大量的特权,比如以另一个教育机构国子监为例,招收的全都是官员与贵族子弟,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进到国子监读书。

而且在国子监内部,也同样分阶层,比如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太学只招收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四门学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律学、书学、算学相对而言宽松一些,可以八品以下子弟,但人数却很少,而且这三门出来的学生在官场上也比较受限制,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前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