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听了刘诞的话,心有所感。
他何尝没有想过刘诞所说的这三点,又何尝没有去思考过,甚至去实践过。
只不过具体怎么做,他只能总结前人经验,慢慢交出当下社会给他的答卷。
从目前国家的情况来看,刘义隆自觉他没有做好,他也知道,刘诞这么赞扬他,有夸大其词的成分。
但刘义隆还是很满意刘诞的回答,因为一来谁都想听别人的赞扬;二来,刘诞从一个草寇之事,举一反三,联想到治国策略,这足以说明刘诞是个有想法的人,而且想法的方向与他相差不大。
在刘义隆眼里,刘诞如今能力上文韬武略,有勇有谋,有大局观念;人品上,忠孝仁义,体恤百姓。
这样一个人,把刘宋江山交给他,似乎没什么问题。
当然,这个前提是刘诞不能威胁到他的权利。
刘义隆心里对刘诞已经非常满意,但是吸取刘劭的教训,怕刘诞恃宠而骄,因此刘义隆不仅没有夸奖刘诞,反而道:“你说的这些,不过是泛泛之谈,如何具体行事,才是重中之重。”
刘诞也没有反驳,恭敬道:“儿臣谨记父皇圣训。”
刘义隆有心给刘诞上一课,便又道:“便以杨成之事为引,虽可剿抚并行,但也要纲举目张,并行不等于并重,你以为,当是严刑酷法,以剿为重,还是轻徭薄赋,以教化为重?”
刘诞想了想,道:“儿臣,当以轻徭薄赋,教化为重。”
刘义隆点头,目光看向王僧绰,示意王僧绰反驳刘诞。
王僧绰心领神会,对刘诞道:“随王殿下此言差矣。自汉以后,纲纪崩驰,人心离乱,如今百姓,多冥顽不化,当以严刑峻法,使民畏之。”
“不然。”刘诞摇头,“久安之民,方才骄奢淫逸,难以教化,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反易驯化,饥者给食则安,渴者给水则顺。”
王僧绰反驳:“自夏商周三代之后,人心渐诈,是以秦严刑峻法,汉杂糅霸道,皆因教化不成,才至于此,否则何以不用仁义而治?”
刘诞笑道:“武帝、三王皆乱世后易民而化,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不是皆承大乱之后?若是古人淳朴,渐至奸诈,则人皆鬼魅,人主何治?”
刘义隆和王僧绰听了刘诞这番言论,深以为然,心中惊讶。
刘义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对当前政事的看法,完全是出于对前人的总结和自己的智慧,而刘诞,知道历史发展,知道南北朝、隋唐如何一步步试错,一步步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刘诞只是把后面人的成功经验提了出来。
刘义隆他们不知道这些,只以为刘诞是天生的中兴之主。
王僧绰发言本就是为驳而驳,仁义教化,或是严刑峻法,他心中原就偏向前者,因此听完后,思虑半晌,道:“殿下高论,臣受教了。”
刘诞客气道:“王公过谦了。”
刘义隆则怔了许久。
刘义隆先前的心思,是想借机让王僧绰给刘诞上一课,却不想结果是刘诞给王僧绰上了一课。
但是目的虽未达到,刘义隆心里却十分高兴。
刘义隆本想再听听刘诞的其他意见,但政事长久,非朝夕之功,眼下还需以案子为重。
所以刘义隆转回案子的事,问道:“你探案使用的酽醋酒泼之法与火灼之术,如何学得?”
刘诞当然不能说是出自后世的《洗冤集录》,只能胡诌道:“这是儿臣于民间验尸人所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能虚心向旁人学习,十分不错。”刘义隆先夸赞了刘诞一句,才接道:“休玄已经斩杀吴宜、周佑等人,言杨成诬陷你,毒害休度,皆是他们所为。”
刘诞回去之后,倒头大睡,对这事还一无所知。
当下听了,心中惊讶。
按照刘诞先前的想法,这事最后怎么都会扯出刘铄,但是现在刘铄杀了传令的中间人,那线索到这些人便断了。
当然,刘诞现在还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牵扯到刘铄,但是即使牵扯了,刘义隆也不一定就会把刘铄怎么样。
而且对于刘诞来说,他的目的,是登上大位,至于刘铄,只要不影响他登位,他死不死,不是关键大事。
刘诞转瞬之间,把这些念头在心里过了一遍,然后道:“南平王除去凶恶之徒,免儿臣不受诬陷,儿臣当去感谢他才是。”
刘义隆表情微变,看着刘诞,道:“难道你未曾怀疑休玄是幕后之人?”
刘诞现在要说不曾怀疑,便是妥妥的装傻充愣,所以刘诞摇头道:“不瞒父皇,儿臣有过怀疑,但于人命案情,当讲求事实证据,儿臣有疑,也不敢妄自推论。”
刘义隆心里已经料定,这事必是刘铄指使,他今天叫刘诞来的最大目的,就是想知道,刘铄杀人顶罪之后,刘诞要怎么做。
现在,从刘诞刚才的话中,刘义隆已经听出,刘诞要的,只是依据证据办理,若证据不足,刘诞便不会做逾矩之事。
这和刘义隆先前让廷尉会同办理的目的,如出一辙。
刘义隆满意的点头,道:“如此甚好,朕已命廷尉会同办理此案,你们秉公处理便是。”
刘诞道:“是,儿臣遵旨。”
……
廷尉府。
刘诞与廷尉坐于上首。
这廷尉,姓陈,出身陈郡陈氏,和先前刘诞杖责的司农寺陈主簿同出一氏,当然,也是和陈修容一族。
等提犯人之际,陈廷尉道:“随王殿下,先忙于农事,不想才几日,便又投身于刑事。”
刘诞以为陈廷尉是因为陈主簿之事,对他心存芥蒂,笑了笑,道:“不过是事发突然,先牵连于我,我为自证清白,方才向父皇求得此差事,我于刑事之中,多有不懂之处,还望陈廷尉多多指正。”
“臣不敢。”陈廷尉连忙道,“殿下精通多事,臣佩服之至。先前殿下杖责司农寺陈主簿之事,臣便知殿下乃已网开一面。此事之后,东海王与臣,也对陈主簿大加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