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旭日东升

繁星点点,月华如水,四更天的平苍县城,已经慢慢沉浸在一片朦胧的睡意之中。

然而,在平苍县东门外附近的义庄大门口,却有一队穿着白色孝服饰的人马在等待着,人群中还有些低沉的抽泣呜咽声传来。

这是平苍县的大户杨家派人,来接自家小少爷的尸身,送去族里归葬之地安葬。

平苍杨家在县城周边的田地颇多,而且在漓龙江边的宝华山上,有一大块族里坟地,用来安葬杨家的族人。

今天这个时辰,是杨家请县里有名的算命先生,给推演的出殡时刻。

按照算命先生所言,这等枉死之人,不能将尸身接回宅子,停放作法超度,而是必须在今日这个时辰,接了尸身,就直接出城,前往族里归葬之地下葬。

杨家走通了县令大人和县尉大人的门路,得了特许,在今日这个时辰,来接尸体。

于是,这大半夜的,除了杨家的一干人等,连陪同的石珪,捕房的经办文书等等各色人等,都一起站在了义庄的大门口等待着。

虽然,衙门里的一众人等,都要三更半夜的爬起来,费力八气的出东门办事,但杨家给的“封银利事”实在丰厚,诸人的怨言也就少了很多。

尤其是要代表衙门全程陪同的石珪,除了封银利事,还多拿了几两辛苦银子。

拿了银子的诸人,态度还算不错,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各种手续给办完了,几个仵作也带着杨家的下人,走进义庄里去操办事宜了。

站在稍远处的石珪,则有些心不在焉的应付着杨家陪同的管事。

那管事看见石珪有些心不在焉,也只当石珪有些不满这趟深夜里的差事,于是奉承了两句,就退开距离,不再打扰石珪。

石桂也不在意那管事的行为,冷眼看着诸人在忙碌,心中则是一阵阵的无可奈何。

这几天里,石珪与程金环又再次争吵起来了。

虽然石珪一再告诫自己,瞒下自己的修炼体会,不要因为修炼的事情,再与程金环起争执。

但夫妻俩个,锅边绕着床边转,哪有什么可以真正隐瞒的事情,所以过不了几日,夫妻两个又因为修炼的事情,争执起来了。

这头是,程金环觉得石珪的那丝几乎感觉不到气流,只可能是石珪的错觉,一家人有成效的修炼就是《春水润灵决》,只要一直坚持修炼这个就行。

那头则是,石珪觉得那丝气流不是错觉,只是功夫不到,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日,就会修炼出灵力,这样才能继续看《太一生水妙化真经》的后续功法。

可没想到,石珪这句要继续看后续功法的话,让程金环来了脾性,认为石珪这是贪心不足,现在修炼《春水润灵决》,就已经达到最初却病延寿的目的,没有必要再执迷不悟。

程金环的话又让石珪牛脾气上来了,结果,两人就这样话赶话的吵了起来。

到了最后,俩人吵来吵去的焦点,却变成要不要将那块《太一生水妙化真经》玉牌丢弃的问题。

这个说,这么多时间,就是没办法修炼出灵力,找来的玉石也没有那种神奇灵气,也没法看后续功法。

那个说,这是算是功夫不到家,再多点时日,应该能修炼出灵气来,到时就可以再看后续功法。

这个又反驳道,能从玉牌中得到一部可以修身养体的功法,就是绝大的幸运了,这也算是自己一家人与玉牌缘分已尽,不应该再贪心,

那个说,不是贪心,是自己完全能感觉到有灵气生成,如果丢了玉牌,就会错失机缘。

这个根本不理,直接就说,那绝对是错觉,根本就没有证据,就应该按白衣神仙的指示,早早丢弃那玉牌,免得惹祸上身。

就这样吵吵闹闹了好几天,深惧河东狮吼的石珪,还是不得不俯首认输。

刚好,今天的公差,要早早出城去。于是,石珪只能怀揣着,程金环使力塞到他胸前内包的玉牌,站着义庄的大门前,郁闷的看着眼前诸人在忙忙碌碌。

这番心思在外人看来就是心不在焉,杨家负责联络石珪的管事,只能收敛着自己不凡的言语天赋,在一旁默不作声。

正在这时,义庄的大门就完全打开,里面出来了几个家丁拉着的一辆板车,上面搁着副棺材,几个仵作陪在旁边。

正等在义庄大门口的人群,见棺材运出来,忽的哭声大作,呼啦啦的就围了上去。

人群中一个全身孝服的女子,手里拉着一个小儿,扑在棺材上,哭的分外大声。

“那是我家五少奶奶!“身边的杨家管事上前一步,靠近石珪身边,很是机灵的给石珪介绍到。

石珪点了点头,没做声,也没有催促,就这么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

身边的杨家管事见石珪又沉默了,也只得再次后退一步,陪着石珪一起沉默。

周围一起等待的衙役们,着急回家,再睡个回笼觉,就纷纷开口,劝慰了几句。

杨家派来主持出殡的人,算是个有见识的人。也连忙开口招呼围着棺材的亲属家眷,说是不要在此地耽搁太久,要不误了下葬的时辰,让众人扶着棺材赶紧上路。

然后,又指挥着杨家下人,赶过马车来,接了一众家属亲眷上车,安排拖着板车的家丁,把棺材抬到早就准备好的马车上。

又再留下两辆车马,专门负责送衙门里的诸人回城。然后又一一将衙门诸人安排上车,这才施施然的跟县衙里的诸人告别,目送马车远去后,又亲自请石珪登上一辆马车,尾随在杨家队伍之后。

如此这般安排一番之后,才让井井有条的送葬队伍赶紧出发。

于是杨家出殡的一行人马,开始扶着棺材,从东门外顺着城外的道路,一路南下,见到了县城城墙的东南角,再折转朝西,过了县城南门,再转向西南,走上一两里,就看见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耸立在眼前。

这山十来丈高,紧邻着漓龙江,漓龙江从苍梧山而来,在宝华山脚下拐了几个回头弯之后,就往东面奔流而去。

这山的东面,是一面陡峭的悬崖,站在崖顶,朝东望去,就能看见漓龙江十景之一的“九曲八弯连成海”。

由于崖顶所在的视角,仅有十来丈高,于是在崖顶之人眼里,那拐了几道回头弯的“九曲八弯”江段,就连成波光粼粼的一大片,让人仿如置身于大海之上,波澜壮阔,水天一色,这就是所谓的“九曲八弯连成海”。

更奇妙的是,在漓龙江几个转弯的江段之中,有一座黑黝黝的小石山。从宝华山东面崖顶望去,那小石山就仿若一只巨大的乌龟,正在抬起脑袋嘶吼。

最最不可思议的是,在一年的大半个时间段里,每天早晨,只要站在宝华山东面崖顶,向正东方望去,就会看见太阳,从那小石山的背后升起,仿佛是一只灵龟托起了太阳。而这就是漓龙江十景的另一景“灵龟托日”。

那杨家的家族归葬之地,就在宝华山的西南面,也可以看见江水。众人在宝华山的北面下了车,然后打起火把,由几个家丁扛了棺椁在前,杨家亲属家眷带着下人跟在后面,浩浩荡荡的就往杨家的家族归葬之地而去。

石珪也不想真的全程陪同杨家出殡的所有过程,只跟着众人去看了一下,得知了下葬的位置,自觉可以应付交差,就算完成了自己任务。

于是,石珪跟杨家管事的说了一声,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地点之后,就独自离开了。

这是东方已经泛白,夜幕逐渐消退,虽然天空中仍然是星光点点,但天幕已经开始泛蓝。

石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清冷的空气涌进胸膛,不竟让石珪振奋起来,于是一抬脚就往东面的山崖而去。

等石珪爬上宝华山东面的崖顶时,不禁扭头往西面一看,就看见平苍县城西门那熟悉的影子,正在清晨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石珪再往西门的西面看了看,想找找遇见白衣少年的所在,可惜目光所致,到处是葱葱郁郁的树木,竟一时间也找不到遇仙地的所在之处。

石珪只好扭过头来,伸手从自家胸前内包掏出玉牌,放在眼前,端详了片刻,又深深叹了一口气,扬起手准备扔掉玉牌。

石珪这厢刚抬起手,想将玉牌远远扔下崖底的漓龙江里,另一边却又在心里犹豫起来,这仙缘扔了真可惜。

石珪暗自思忖,这玉牌是从苍梧山遇仙而来,也许自己也该把它放回原来遇到的位置上,还是再等等,另找个时间去苍梧山那边,再扔吧。

石珪这样想着,心里又才好过了些。这才把手中的玉牌,又揣了回去,然后掏出那枚浅蓝色的珠子,放在手心把玩着。

石珪心不在焉的看着眼前的景色,只见百十丈宽的漓龙江,在平苍县南面的大地上,来回纵横,仿如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盘踞。

几段宽阔的江面,在视线里相连接,形成一片汪洋,水汽升腾而起,在半空中缠结成一片薄薄的轻雾,像长长的绸带飘动着,如梦如幻。

极远处的江面形成了一条线,和泛着白的深蓝色天幕相接,天空中的星光熠熠,水里波光粼粼,皆隐在轻雾中星星点点的闪烁着,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谁是天上的星光,谁是水中的波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