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和平的二十年上

元始初年,皇子们刚刚满岁。

肃太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朝颜——仙衣染的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

二儿子名决明——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这两个儿子的性格迥异,但也都听话。如今天下已定,肃太祖常年在宫中尽享天伦之乐。

庄羿时常望着皇后李莲香怀中抱着的两个孩子,眼中饱含欣慰。

现在重中之重的任务,便是为两个儿子安排老师。

当然,太子太师的位置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肃太祖放眼全国,能够胜任这个位置的仅有解英和熊石二人。

皇帝本想要让解英担当此等重任。可他作为一国宰相,万人之上的解英成天忙里忙外,并没有很多时间教导太子。

天下已定,但未必太平。战争后的重建工作还需要解英的才华去施展。

于是熊石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太师,而解英也没也因此闲着,担任了皇子太师的职位。

熊石自幼饱读诗书,连平定武伯部落的民众都绰绰有余,教导太子的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大儿子庄朝颜自幼爱民仁德,其功劳肯定离不开熊石的循循善诱。

肃太祖听从熊石的建议,将神州分为五省,省份的命名也从简,就将原先的伯字改为省字,由中央特派官员进行管理。quwo.org 橙子小说网

由此,神州被分为了风省、木省、武省、雷省和阴阳省。

而熊石的教导方法也不局限于书本。他极力要求带着太子周游神州,让其看到万般众人相。

可一开始这个请求被肃太祖一口回绝。毕竟太子可是国家未来的继承人,如若在途中有个三长两短,熊石一介太师可负担不起。

但最后这个请求还是通过了,因为解英力排众议地支持了熊石的想法。

在当时的官场,有不少人认为自身作为二儿子老师的解英居心叵测。他们觉得解英想要在太子周游神州时让二儿子抢下皇位,而自己便能在二儿子上位时得到极大的权势。

但在如今看来,无论从目的还是性格的方面思考,解英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做,也许力排众议的他只是在单纯地支持熊石的教育方法吧。

于是,在庄朝颜七岁的那年,为期两年的环游神州的计划便正式启程。

在这两年的旅行中,他对百姓产生了无比的怜爱。风省由于鲸的陨落,灵气十足,庄稼大多丰收,百姓衣食无忧。

可其他省份就没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了。

庄朝颜见到了贫瘠的武省,马安城的农民们曾遭遇过无数次旱灾蝗灾,有时一连数年竟都颗粒无收。

他见到了雷伯曾经残暴统治的遗留痕迹,尽管七年过去了,那边的市民仍然对肃太祖怀着无尽恐惧。有些穷苦是百姓甚至就算饿死也不接受他的施舍,唯恐引火上身。

“老师,他们都要饿死了,为什么不接受我给他们的馒头?”庄朝颜不解地问道。

熊石缓缓解释道:“雷伯曾下过法令,人们必须有劳才有得。对于不劳而获的人们要株连九族,而你的施舍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种非法所得。因此他们宁可饿死自己,也不想牵连自己的家人。”

“可现在雷伯已经倒台了,他们颁布的法令早就失效了。”

“那有请太子将这个道理讲给他听。”

庄朝颜听罢,不信邪地跳下马车,可是望见眼前痛苦的饥民,他顿觉钻心,发现自己讲不出任何一句话。最后,他只得闭目为那个已经快饿死的饥民祷告。

两年后,年仅九岁的庄朝颜为自己的父亲呈上了一封无比动人的书信,其名为《神州环旅以纪》,倡导皇室应当节俭。

这篇《神州环旅以纪》大意如下:

一个人吃的任何东西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包括肉、禽、蛋、奶、油、酱、醋、调料等等。没有植物和庄稼,就没有鸡鸭鱼肉和飞禽走兽,也没有人。

而下地干活,并没有诗情画意。庄稼是农民伯伯在田中顶着风吹日晒,汗流浃背,满面尘土,蓬头垢面,用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换来的。

神州上有着数百万的农民,他们日复一日,光着膀子露着背脊,才有我们能够享受的宫中的生活。

而在神州,除非大富大贵人家,绝大对数的普通百姓都身着粗麻布的衣裳,这些衣裳又是由妇女们一丝一缕,一针一线制造出来的。

对于农民来说,一层又一层的汗水侵湿衣服,容易在前胸后背留下一圈又一圈的白色汗渍,衣服一洗,又容易把衣服洗坏。因为洗衣全靠妇女用搓衣板或拿木棒捶打捣洗,再粗的布洗上几十水也会破破烂烂。

在当时,每人最低要求春秋一套,夏一套,冬一套,至少需要三匹布。加上被子、褥子、里衣、冬衬、腰里缠的束带、鞋面、鞋底、帽子,全家光穿衣就需要至少六匹。所以,女人们就要不停地织出衣服,以供一家人的用度。

而织布机因为要防火,只能放在类似于牲口棚那样的敞口房间里,不论春夏秋冬,女人都要忍着天寒地冻和酷暑,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全神贯注,咣当咣当地重复几个单调的动作。

蚊虫叮咬、风霜雨雪、手指关节肿大、脚底板冻得动不了,这都是常事。

所以,朝颜恳请父亲节约用度,体谅百姓。

当肃太祖看到了这篇《神州环旅以纪》后,非常欣慰地表扬了太子,也对熊石的教导进行了嘉奖。至此以后,肃太祖便开始勤俭节约,不再大肆活动,力图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做好榜样。

于是,这篇《神州环旅以纪》迅速在民间传阅,百姓都认为在将来,庄朝颜将会成为一个仁德的明君。

太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皆大欢喜。

但只有一人对此不满,此人正是二儿子庄决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