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转封儿岛郡

,太平记物语

当然受限于当初所颁布的《儿玉党八条》,名义上浮田宗胜还只是一名城代,那两千石宛行,也只是作为庄官来进行打理。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位名不见经的一门众,才是真正的监管儿岛郡的目代。

连着两天,所有事情,才算安排妥当。其间,赞岐国的香西元成又派来了七八百人,没等盐饱水军出击,就识趣的主动撤了回去,随后派来信使,商议被如何赎回俘虏。

宇喜多直家看在管领细川晴元的面上,倒也并没有刻意刁难,直接将细川赖纲、森田长纲父子给释放,并交还了上野高秀和寒川元正父子的尸首。

这两名俘虏和三具尸首他留着也无用处,交给三好长庆或许能将盐饱水军与淡路水军,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但想来对方也不会领情,也就没有白费力气。

至于降兵则未被允许赎回,不管是上野高秀的郎党还是香西元成的赞岐兵,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编入麾下以后,能够迅速提升儿玉党的军势战力。

面对宇喜多直家的扣押,香西元成纵然心中不满,但奈何自己势单力孤,就算派兵出战,多半连儿岛郡的岸边都靠不近就要被盐饱水军击沉。

先前派去的六百部众还是靠宫本道意出面,才凑齐的船只,现在盐饱水军半数都被宇喜多直家收编,也只能是恨恨咽下这口恶气。

小西隆佐则直接被扣押,并强行给对方塞上了一个御用商人的头衔,将小西屋在下津井城内的资产全部充公,用于劳军赏赐。

日升月落,忙碌中不觉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入四月。留在儿岛郡的这一个来月间,合战至多用了十天,剩下的二十多天,倒是全都用在梳理内政,恢复庄田方面。

仗着备前国人众出身的便宜,派出许多哨探、细作联系往日有些来往的国人众,备前国内的虚实,不说探知了十成,最少也能七八分。

浦上宗景为了应对战事,在高天神城新招了不少常备足轻,但粮饷匮乏,没有大举出阵的实力,除非是孤注一掷。

不过既然招募了三四千新军,如何供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於是只能加大对国内豪族和寺庙的盘剥。

借着幕府的名义,浦上宗景早在半年前就派人在各郡草市、渡口内,尽数安插町方人,以三十税一的标准征收厘金,“与民争利”。

草市者,即地方豪族自行设立的小町宿场,每五日或是每十天一会进行贩卖,因其对于便利的需求,多集中在河川附近。

镰仓末年,北条高家《上幕府执权论西贼书》曾谈到播磨国的草市,谓“凡播州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恶党以此牟利聚众,早晚必为大患。”

果不其然,后来北条高家便死于播磨国的恶党团,赤松氏一门中的佐用范家之手,在久我畷合战中阵亡于乱军之内。

宇喜多直家当初能够如此快速的起家,招揽大量恶党为兵众,这草市提供的厘金就功不可没。

为了垄断吉井川这不起眼的“三十税一”的厘金,宇喜多直家几乎跟沿岸的豪族全都爆发过惨烈的厮杀,才最终确立吉川縂领的地位。

放在过去,这点厘金自然不会放在浦上宗景的眼中,但现在府库空匮,也只能来者不拒。好在这位备前国主还算理智,没有过度侵害武士团的利益,军饷不足处则是用摊派的名义,向西大寺为首的五家国分寺征收“军征米”。

宇喜多直家看着手中的文书,既是叹息,又是觉得侥幸,好在自己没有冒然归国,否则他与浦上宗景君臣二人,当真要无颜相见,自己在美作国为他拼死出阵,结果主公却在暗地里夺取家臣的基业。

好在他以小博大,在备中国站稳了步伐,一切都在逐渐步入正轨。

在公然吞并儿岛郡后,宇喜多家的领地已经超过十万石,可随时征发上万大军,他现在与其说是浦上氏的家臣,倒不如说是类似三村家亲那样的盟友关系。

对此,浦上宗景自己也心知肚明,因而才没有在儿玉党侵入他名义治下的儿岛郡后,再次派人前来嘉奖或者问责,而是采取默许的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承认。

这样的不作为的举措,固然避免了跟儿玉党的正面冲突,但也不可避免的暴露了自身军力、财力虚弱的事实。

在宇喜多直家的坐镇下,儿岛郡的局势很快平稳下来,受到他转封的那几家备中豪族,也都在处理完家中事宜后,陆续将郎党众迁徙至儿岛郡定局下来。

这里的郎党众,放到战国时期的郡乡土豪身上来讲,有两个意思。

一半是指能上阵打仗的足轻,换言之也就是豪族家中的青壮;另一半则是指依附于主家庄园内的无地佃农,庄园经济下的佃农户数动辄成百上千,受令转封的那八家国人众虽然领地不大,但全数加起来也要有个近两千人。

眼下离夏收顶多三个月,想要让佃农们跟着一并迁户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做到的,那八家豪族需要时间整顿动员,宇喜多直家这里也得做好相应的准备,免得出现流亡逃荒的情况。

为此宇喜多直家特意在儿岛郡本据常山城附近,划分处了一座上好的大庄园,供其居住,同时分给土地,进行编户齐民,定册进入军役账内。

很显然,宇喜多直家如此作为,这是想要将这些百姓从无地佃农,变成自给自足的普通百姓,以来削弱豪族对其的控制力度,让那些八家国人众从豪族,变成配下寻常的保司。

此前在备中国的时候,宇喜多直家那会儿正是用人之际,对备中东三郡内的乡豪十分迁就,允许他们仍旧如常。

检地虽然通过部分恐吓手段,诈取一些到手中,但最为关键的人口始终没能进行清查,也仍旧归属豪族们直接管辖,根本无从插手。

事实上,这种“奉检地,远人扫”的态度,便是而今战国乱世之中,在乡豪族与大名之间的普遍状况。

无需另举旁例,就说宇喜多直家自己。他在乙子庄的时候就能够在不征召军役众的情况下,拉拢上千兵马出阵,但庄内籍册上的人口十年内,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既没有因为战死足轻而减少,也没有因为招揽流民而增加,这种情况显然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浦上宗景是备前国的大名,宇喜多直家就是乙子庄内的小大名,他手下的那些郎党众和佃农,受他直接统辖,出阵后则由宇喜多族中的一门众代管,完全隔绝于大名国主的田籍。

浦上宗景可以趁着儿玉党主力出阵,将“草市厘金”收拢过来,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兼并宇喜多氏治下庄园内的私人郎党众。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像宇喜多氏、石川氏此类割据乡里的国人势力,方今海内数不胜数,即便是完成一元化集权的强势战国大名,也无法做到将这些豪族的郎党尽数夺走,一旦如此作为,很可能就会引发他们的反叛,在领国内形成国人一揆。

宇喜多直家过去作为小豪族,充分享受“不输不入”的好处,但现在轮到他来以战国小大名的身份,进行集权的时候,便顿觉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是以才会屡屡举起屠刀,想尽办法捏造罪名,派兵公然残杀乡里的普通豪族,然后从军势中提拔有力武士,下赐安堵,将其重新封为庄头,建立御恩奉公。

借着吞并儿岛郡的威势,兵不血刃的就进一步的拆分镰仓众与贺阳众两家豪族联军。

宇喜多直家虽然异军突起,但毕竟兴兵的时间太短,根基不稳,附近全都是居心叵测之敌,在暗地里对他虎视眈眈。

直白一点来说,只要他稍稍露出颓势,立刻就会引来围攻,为避免出现里应外合的情况,宁可顶着备中豪族不满的压力,也要先下手为强,将之率先削弱。

好在他凶狠残暴的名声,震慑住了这些豪族,并无人胆敢起来举兵反抗,虽然不情不愿,但最终也都在软硬兼施的手段下迁入儿岛郡。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乐得任人宰割,宫若山城方面的消息传来:原本还以为宇喜多直家仅是恐吓威胁的长谷川久盛,见到各家豪族陆续遭到迁徙,这才开始慌张起来。

因惧怕遭到讨伐,干脆悍然袭击劫掠了高松城和上田城周遭多处村庄、乡里,而后召集全族一门,紧闭宫若山上的城砦,准备笼城固守,并和浅口郡的伊达政衡、猿挂城的庄元祐、松山城的庄为资三人定立盟约,成掎角之势。

听了山县昌政的禀报:早有预料的宇喜多直家,并未因此愠怒忧虑,只是淡淡地说道:“好,那就再多给他几天的时间,看看还有没有潜藏的叛党,胆敢一同裹切谋逆。”

问山县昌政,说道:“给备中郎党众的粮种、耕牛、各种抚恤都发下去了么?”

这里的郎党众,指得自然是后者,那些已经被迁到常山城附近定局的老弱百姓。

山县昌政赶忙答道:“都已经发下去了。”

宇喜多直家说道:“交代儿岛大人,抓紧时间给他们落户,重新纳入军役帐内。”

名义上这些郎党众,都是宇喜多直家分给犹子上野信直的从属,山县昌政没有应声,浮田宗胜应了是,回道:“兄长放心,已经给儿岛叔父传过文书了。”

因为迁徙备中豪族治下的百姓到常山城附近的事情,宇喜多直家想起了另一件事,问浮田宗胜,说道:“迁徙盐饱水军诸家部众入郡的事情,道意公那边处理的怎么样了?怎么还无回报?”

浮田宗胜今年二十四岁,身高中等,白皙的面容看起来有几分文弱,不像纠纠武士,反而有点像是神官或是名茶道人。他郃下蓄着短髭,身着轻便袖衣,戴着折乌帽子,这么看起来显得文质彬彬。

他回答说道:“兄长,盐饱水军各家岛民、兵卒足有三五万人,且又分居在海上大大小的岛上,兼之乡土难离,迁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几日我等五人众在常山城合议,决定先暂时迁徙部分民户,以观后效。愚弟前两日给道意公送去一道文书,询问动员的情况如何,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送来。”

宫本家在盐饱诸党内的势力很大,宫本道意虽然降服,已经退隐,但通过其族的族人、家臣仍旧能够牢牢的控制住十几家船头,算在一起,不下三千户。

盐饱水军对於宇喜多直家来说极为重要,其占据的盐饱七岛,地理位置更是紧要。过了广岛,便是儿岛郡治下的海域,东去不到百里,即可直入大阪湾,西面则是占地辽阔的濑户西海,南边顺潮流而下,数十里海路就能抵达南海道的四国岛。

宇喜多直家通过唆使裹切离反的手段,夺取下来儿岛郡,当然也会提前未雨绸缪,尽可能断绝掉配下从属作乱的风险。

在迁徙完备中豪族后,便又趁机下令,以赏赐田宅的名义,要盐饱诸党将部分人口移出,悉数迁离七岛,安排到儿岛郡的无主土地上,另做安置。

这种明目张胆的侵夺行为,虽然对岛上的普通百姓有利,但却是有损各家船头,自然无法做到积极响应,但各岛物产贫瘠,养不活大多的人口,即便知道宇喜多直家此举没安好心,也只能表示顺从。

宇喜多直家点了点头,说道:“盐饱诸党迁完以后,盐饱七岛这块要地就真个固若金汤了;来日与别家豪族争锋之时,儿岛郡也就能后顾无忧,将官兵卫你从家中招来,正是望你能替我分忧,我返回备中国后你当尽心奉公。”

浮田宗胜说道:“诺,必定不负兄长的教诲。”

宇喜多直家次日一早,领石川久智、冈家利、花房正幸等人,裹带从俘虏在挑选出的千名降兵,乘船渡过海峡,返回备中国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