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潞阳之行(六)

这个时候惊醒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李莽直接扑了上了,死死地摁住那个日军军官,趁着对方反抗的时候,李莽直接一刀捅进了对方的胸膛。

然后他快速抽刀,随即又捅进去,几刀过后,日军军官反抗的力量越来越弱,直到彻底失去反抗的能力。

李莽也没马虎,一刀划破对方的喉咙,这才朝着楼上喊去。

“大军,你没事吧?”

“没事!”

李莽通过夜视能力看去,便发现两人缠斗在一起。

他连忙冲了上去,在看到他的军装后,伪军张浩一愣,没想到是个皇军。

可这皇军居然说的是汉语,他便意识到这个皇军是假的。

看到这个情况,张浩连忙开口求饶,“好汉饶命,我愿意投降。”

“投降?”李莽听闻,冷笑一声,“这不晚了吗?”

看到李莽走来,张浩意识到自己可能活不了,连忙用力挣脱李大军的束缚,直接朝着围墙跑去,显然是想跳楼。

李莽也没想到这人这么果断,没等对方纵身一跃,他便开枪打死了对方。

“大军,你没事吧?”李莽转过身看着有血迹的李大军,不禁关心道。

“没事,不小心被子弹蹭了一下,包扎

一下就行。”李大军咧嘴笑道,或许是笑的力度太大,嘴角不禁抽抽,“排长,我们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开灯打扫战场,把能带走的都带走。开了枪,肯定会引起注意,我们得抓紧离去。

你在这里守着,我去把那两头畜生牵来,然后就过桥。”李莽吩咐道。

随即两人就开始打扫战场,缴获了一挺歪把子,外加2把手枪、10支步枪,自然只有一千来发,平均下来并不多。

这也正常,炮楼的武器弹药本就不多,平时也多是担任防守的职责,不需要主动去作战,一支枪能有几十发子弹就不错了。

除了武器弹药,两人还缴获了一辆牛车和一些粮食等,倒也不愁拉不走。

很快,李莽就去把那一匹马和一只骡子前来,结果就看到不远处的村庄有灯光。

李莽当即退回炮楼,然后用探照灯照向村子。

很快,五六个身影就出现在了灯光之下。

“军爷,不要误会,是小的王饶啊!小的听到有枪声,就来看看。”一个手里拿着一个毛瑟手枪的精瘦男子点头哈腰的解释。

对于被探照灯照在身上,他也不担心,显然习惯了。

他不认为炮楼

会被人攻占,毕竟周边也没看到其他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炮楼里面发生了什么不合的事,才有枪声传来。

要么是不小心开枪走火,要么是谁惹到了日本人。

“没事,你们回去吧!”李莽扯着嗓子吼道。

他不吼还好,他这一吼,顿时引起了王饶的怀疑,因为这声音有些陌生。

他跟这些伪军都很熟悉,自然能分辨出谁是谁,可这个想要让他们离去人的声音很陌生。

他有些疑惑,也不敢想是不是有人端了炮楼,但既然情况不对,先离开肯定没错,等天亮再来看。

因此,他已经决定退去了,而李莽却是发现了不对劲,位于二楼的他,直接端起机枪来到最近的射击口,果断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

机枪突然开火,顿时让几个编外伪军吓了一大跳。

王饶因为走在最前面,直接被机枪打成了筛子,剩下几个人也被波及,但好在不在一堆,倒也没有被第一时间针对。

一梭子下去,六个人有四个人倒在了地上,剩下的两个则是连滚带爬地离开了这里,最后消失在黑夜之中。

“排长?”

李大牛没想到李莽直接开枪了,有些担心。

撤,快点撤离这里。”李莽连忙吩咐。

若只是步枪开一两枪,倒不会引起多大的动静,但机枪却不一样。

趁着日军的援军还未赶来,离开这里才是最重要的。

很快两人就收拾好东西,但李莽也不想就这么看着这个炮楼继续耸立,直接找来炸药,然后在用引线连着,点燃引线后便快去快速牵着骡马离去。

刚等他们上桥一会儿,‘轰’的一声响起,刚才还耸立的炮楼瞬间垮塌,那剧烈的爆炸声和燃起的火光,震惊了五井村以及周边的鬼子炮楼。

毕竟鬼子的炮楼之间距离并不远,这里又靠近日军在晋西北核心的潞阳,炮楼的数量肯定不少,相邻的炮楼自然也发现了这边的动静。

剧烈的爆炸让五井村的百姓惶恐不安,但他们根本不敢出去,或许是有人在攻打炮楼,但他们也不敢出去,以免被波及。

至于逃走的两个编外伪军,更是吓得瘫在那里,然后就继续朝着远处跑去。炮楼都能被人炸了,可见攻打炮楼的八路肯定不少,这个时候凑过去不是找死吗?

而始作俑者的李莽二人,则是快速过了河,换了身上的鬼子狗皮,然后就消失在了黑

夜之中。

在他们离去之后一个小时,便有一股日伪军赶到,但看到坍塌的炮楼,人数不多的日伪军根本不敢靠近,而是等待援军。

直到天亮,青云镇据点的鬼子这才姗姗来迟,当几十名日伪军看到被炸缺了的炮楼,也很震惊。

炮楼还是很坚固的,并没有全部坍塌,只是李莽之前埋放炸药的一角塌了,露出了里面的布局。不过爆炸印发的大火却是让炮楼里面面目全非,这让赶来增援的井上少尉的脸色很难看。

“八嘎,到底是谁做的?”井上少尉大骂道。

五井村炮楼其实隶属于青云镇据点管辖,毕竟只隔了几里路,还是很方便的。而且五井村炮楼位于河边,而且还在山坡上,照理说易守难攻,可炮楼居然被人炸了。

更关键的是,炮楼并没有被人攻打的痕迹,桥面也没有交战的痕迹,显然不是有人从河对面来进攻,这无疑就让人很不解了。

难道是内部发生矛盾的火并?

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日伪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融洽。

知道有人在旱厕里发现了孙二毛的尸体以及山坡后面有人攀爬的痕迹后,内部火并的猜测才被推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