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中饭之后,卫立煌接见了战地服务团的演员,他看到这些年轻人生龙活虎的样子,心里打个问号:为什么这么多的好青年都跑到共产党这里来了,我们那里怎么没见到?

话别时卫立煌握着朱德的手说:“做军队的政治工作,还请你介绍一些人到我们那里去,拜託了。”

朱老总认真地说:“这可要讲究自愿,捆绑不能做夫妻嘛!不过我想问题不大,我们会尽量做工作的。”

三辆轿车走远了,朱老总望着远方的烟尘感慨地说:“上路了,终于上路了。”

第六章 韩信岭之战 (1)仰…

1938年2月6日,虽说是个晴天,但小北风熘熘的,吹到人脸上贼冷贼冷。临汾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大院里集合了上百个军人,这是总部的司勤人员在练歌。自从卫立煌和朱德总司令有过几次交往之后,逐渐对军内的政治工作有所重视,唱抗日歌曲便是他抓的政治工作之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歌声似一团火,唱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卫立煌站在作战室门前看着唱歌的军人,脸上绽开了缕缕笑意。zuqi.org 葡萄小说网

指挥唱歌的是一位青年军人,他气宇轩昂,潇洒干练,拍节的强弱快慢掌握得恰到好处。他叫刘毓珩,安徽合肥人,25岁。原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共产党员。1937年12月他在武汉接受周恩来副主席的“知识分子不要集中在大城市,应该到前线去,到友军中去撒布抗日*的火种”的指示,通过老乡的介绍,来到国民党的第9军,担任第9军军长郭寄峤的秘书。由于郭寄峤还兼任着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参谋长,所以常有机会到总部来,和卫立煌的关系也比较熟悉。练歌告一段落,刘毓珩宣布休息,队伍解散后他来到作战室。

作战室里卫立煌和郭寄峤正在指指点点看着一份杂志,卫立煌议论着说:“共产党里能人就是多,他们会打仗,会演戏,还会写文章,好青年都跑到他们那里去了。”

“对,我也有此同感。”郭寄峤感慨着说。

刘毓珩走近桌前,见他们看的是共产党在汉口办的《群众》杂志,上面刊登了一篇较长的通讯,题目是《西线上的一次盛会》。这篇通讯详细地报导了卫立煌总司令春节访问18集团军总部的经过,署名是任天马。刘毓珩见卫立煌对这篇文章很有兴趣,马上说:“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认识,是咱们安徽老乡,参加八路军才三个多月。”

听说是安徽老乡,卫立煌更感兴趣了,他忙问:“这个人怎么样?”

刘毓珩回答说:“任天马是他的笔名,这个人叫赵荣声。出身书香门第,状元后代,很有才华。‘七七’事变之前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日本人占领了北平,他便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三个月以前我在汉口还见过他,他现在就在洪洞县八路军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卫立煌不胜感慨地说:“投笔从戎,为什么不投到我们这里来呢?这样吧刘秘书,你去把他找来,我聘任他为总部秘书。”

刘毓珩满有信心地说:“好吧。”

说也凑巧,刘毓珩驱车就要向洪洞县出发,在临汾大街上正好碰见了赵荣声。刘、赵二人在北平同是“一二?九”运动的骨干分子,又是同一时期的*党员,再加上都是安徽老乡,向来私交很深。刘毓珩见了赵荣声,不由分说便拉他到一家饭馆里谈了起来。

赵荣声20多岁的样子,穿一身八路军的棉军服,披一件日本人的军大衣。他面色白净,眼睛格外明亮,一举一动都显出一种英俊潇洒的气质。

两人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说话。刘毓珩瞅了一眼赵荣声说:“荣声,到这边干吧?卫立煌看上你了,要我专门找你谈一谈。”

赵荣声有些吃惊:“不可能吧,我与此君素无来往,他怎么会看上我呢?”

“他是看中了你的才华。”

“才华……”赵荣声更茫然了。

刘毓珩提醒说:“还不是你在《群众》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

赵荣声笑了:“是《西线上的一次盛会》?”

刘毓珩双用一拍说:“对,对。”

赵荣声坦诚地说:“毓珩,不是我驳你的面子,我在战地服务团是个随军记者,我的性格干这种工作挺适合的。国民党军队里那一套我玩不了,说实话我也不愿做卫立煌的僕从。”

刘毓珩耐心解释着:“卫立煌怎么了?现在他抗日,我们也抗日,在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中国目前最大的事,还不是抗日吗?”

赵荣声放下筷子,看了看窗外,目光又回到刘毓珩脸上,他对刘毓珩说:“你讲的道理是不错,可抗日的事情很多,我做记者不也是为了抗日?咱们是老朋友了,你为什么要让我干不想干的事?”

“嘿嘿……”刘毓珩笑着,“此言差矣。干工作可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看哪些工作对革命更有利。”

赵荣声也笑了:“好,好,我说不过你。请老朋友不要强人所难好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