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裴寂等人没有说话,李承道很清楚他们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心中不由冷笑一声:“另外,大唐人民钱庄从即日起,发放年利息20%的一年期国债,总数定在一千万贯。”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是,殿下。”
徐厚钊神色一肃,而内阁三人则不约而同地看了徐厚钊一眼,这国债是什么东西,三人可从未听说过。
“徐厚钊,你给三位阁老解释下国债是什么东西吧。”
“国债,简而言之就是朝廷的借据,殿下说要发放总数一千万贯,利息20%的一年期国债,就是说现在朝廷向整个大唐所有子民借一千万贯钱,并承诺一年后归还所有国债持有人一千两百万贯。”
“这……”
王珪眼睛一亮,李承道这一手,仿佛神来之笔,他向大唐所有子民输出大量年利息24%的低息贷款,这大大破坏了民间高利贷的空间,势必引发整个大唐世家的激烈反对。
其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就会像王安石的青苗法一样,根本落实不到底层百姓,身处基层的无数既得利益者将会把这些企图抢走他们利益的低息贷款撕扯得粉碎。
但现在他发放低息贷款的同时,又立马发行这所谓的国债,而国债,是以朝廷信用为背书的,比起民间那些泥腿子的个人信用不知靠谱了多少倍。
底层的大小家族虽然无法收获诸如高利贷借出去一年,第二年立马本金翻倍的超高利润,但也不会出现借出去后,那些泥腿子破罐子破摔,卷钱跑路,或者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拿不出钱,爱咋咋滴之类的结局。
换而言之,就是高利贷的利润虽然大大减少了,但风险同样大大降低,这种风险和利润互换的模式,对于基层那些中小型家族来说,应该是更受欢迎的模式。
所以王珪才会觉得此法可行。
“裴寂,你主政多年,先前又是主管财政,你觉得国债是否可行?”
李承道其实心里也有点打鼓,20%的年利息,要是放在现代,估计根本轮不到普通人买,分分钟就被各大机构抢购一空。
但如果是古代,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模式是否会被大众接受,还是个未知数,曾几何时,某兔国发行的国债就落到没人买的地步,实在是尴尬,不过当时国债的利息低也是很大的原因。
“回殿下,臣觉得问题应该不大。”裴寂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答道。
“如果问题不大,那就让户部拟个告示,发下去吧。另外民间刚接触国债,本宫估计真敢买的人不多,就劳烦三位阁老回去和熟悉的亲戚朋友说一声,到时候大唐人民钱庄发行国债的时候,都出面买一些,剩下的如果卖不出去,东宫来兜底。”
李承道似笑非笑地看向三人。
裴寂,不用说,隋朝旧臣,大唐开国元勋,故交好友遍布天下;王珪,太原王氏,天下王氏本宗,七宗五姓之一,乃世家几大领头羊之一;魏征,出身山东豪族世家,以山东士族为后盾的李世民死后,整个山东集团彻底沉寂,魏征如今是唯一代表着山东士族的门面。
李承道说让他们发动亲朋好友买些国债,意思就是你们三个阁老既然认为没问题,那就亲自下场,别光嘴上说着行,自己却不敢吃第一口螃蟹,到时候谁都不敢买,那岂不是沦落到后世某兔国一样。
裴寂三人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笑意:“既然殿下允许臣等赚点钱补贴家用,臣等自然不会推辞。”
“哈哈,那国债的事就交给三位了。”
李承道也笑着点点头,时候不早,内阁见李承道没有其他事,纷纷告退,只剩下徐厚钊,管金生两人留在两仪殿。
“殿下妙计!”
等三人走后,徐厚钊忍不住先开口了,他说话的第一句就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李承道这一手一边大放水,一边大抽水,简直太完美了。
裴寂,王珪,魏征或许只是在考虑各大世家利益有没有受损,会不会引起整个大唐的动荡,但徐厚钊和管金生两人想到的却是李承道利用国债和贷款,迅速置换铜币和唐币。
低息贷款,不用说,肯定发行的是唐币。而国债呢,莫非你以为你用铜币买了国债后,李承道在一年后会同样还你铜币?
这不开玩笑嘛,唐币乃是大唐法定货币,到时候给你唐币,你非要铜币,那岂不是公然抵抗朝廷?
而这样一来,整整一千万贯开元通宝就被抽离了,市面上铜币的流通将减少一千万贯,如果没有新铜钱补充,市面上的铜钱将会逐渐不够用,不够用咋办,只能用唐币呗。
不仅如此,李承道现在把所有行业开放,把那些陈规旧律打破,大唐所有行业将会引发超强的大地震,那些利润几十倍的行业,无数人将会如潮水一般涌入,可以预见,整个中华五千年,第一次产业大爆发就在眼前。
而一旦井喷式爆发,首当其冲的是什么?
一个字--钱!
GDP爆发式增长,结果你铜币不够用了,那怎么办?
这时候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除了铜币之外,只能用唐币呗。
那么,李承道的唐币政策,将会超出所有人的意志,不管你愿不愿意用,都会迅速推广开来。市场规律,有时候往往比起行政政策,更加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