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拿过来,朱厚照的户政改制更为清晰,从明朝太祖制定的户籍政策说起,太祖尽管废除了“士农工商”四大等级制度,但却保留了元代的贱民制度。在编辑户籍中,太祖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除了上述人口外,还有宗室人口、荫蔽人口、少数民族人口。
立国初期,太祖制定的户籍政策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需要人们安定下来生活。但随着人口增长,土地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出现逃户,逃户其实就是流民,流民问题是明代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逃户的原因,除了税赋过重、自然灾害之外,制定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是原因之一。
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明朝历代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但却没有好的方法遏制,一直到成化年间,成化六年荆襄流民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镇压下去之后,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当时朝廷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是就地安置附籍,二是全部遣返。但前者当地衙门不愿意接收,显然这会造成当地衙门政策倾向流民,后者则怕遣返后再次聚集闹事。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于是,决定实行保甲制,保甲制起于宋朝,十家为甲,十甲为保。一家有罪,九家举报,若不举报,十家皆有罪。到了弘治年间,保甲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强制要求每家门上挂牌,上写丁口人数、姓名。
保甲制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逃户现象,但在历史上,随着吏治腐败、白银成为税收法定货币后,人们无法交税、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原因,明朝后期逃户现象反而更为严重了,最终,明朝灭亡。由此,保甲制实行的越严厉越说明人口管理问题越失败。
朱厚照清楚明朝户籍政策的弊端,户籍政策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因此国家发展缓慢,科技、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要想强兵富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户政改制势在必行。朱厚照推行户籍改革愿望已久。西山为什么发展不如预期,其实就是户籍政策作怪,招聘工匠必须是匠户才行,严重耗费人力资源。
弘治帝看完长舒一口气,弘治帝揉着眉间,坦白说,如果这个条陈不是朱厚照呈递的,换做他人,弘治帝都想喊人拉出去斩了,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户籍制度就是控制人口,征税和防止造反,现在放开户籍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冲击可见一斑。
“照儿,别的朕都可以答应,唯有这个朕认为大大不妥,朕不允许你这么做”,弘治帝强烈反对。
朱厚照早就料到如此,不紧不慢的说:“父皇,请耐心听儿臣说”。朱厚照命令殿内太监退出乾清宫,拿起笔边画边和弘治帝解释户籍政策的改革想法。天色已暗,殿内昏暗,两人都未注意到夜幕开始降临。萧敬回到东厂衙署把和宫外所有的往来书信都焚毁了,回到乾清宫时见宫门紧闭,询问不远处的小宦官得知陛下和殿下在宫内商谈,于是一直站在门口,见天色开始昏暗,几次想敲门禀报提醒都停住了手。
“父皇,放开户籍的好处很多,但同时放开户籍并不代表不管理,儿臣也考虑到了相关问题,并进行了调整。如儿臣提出的户口本政策就是防止有人瞒报,每个出生的小孩在一个月内必须报告官府,同时在该户人家的户口本上添上小孩,这个小孩才有合法的身份,无论以后上学、找差事甚至婚嫁都必须提供户口本到当地衙门开证明方可进行”。
“父皇,户籍其实并不能限制流民暴乱,儿臣说的很清楚了,户籍和流民暴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朝廷不重视民众,官员贪污腐败、奸佞把持朝政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如果朝廷实行良策,人人安居乐业,谁甘心去做流民?谁又有闲心去...造反”?说到最后,朱厚照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口。
弘治帝由开始的强烈反对到后来的将信将疑,最后完全转变了态度,弘治帝闭目思考了一会,发现朱厚照的想法越品越有趣,弘治帝熟读史书,对于朝代更换的原因史书也有记载,明朝太祖为何会扯旗造反,不就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吗?就如朱厚照所说,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有闲心去造反。
弘治帝只剩下最后一个担心,习惯的敲着桌子:“宗室户和官绅户恐怕有难度”。
“父皇,所有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是一蹴而就,总是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前进。户籍改革可以分步实施,宗室户和官绅户可以到最后看情形再定”。
“唔”,弘治帝挣开眼睛,发现殿内已是漆黑一片,才想起已是夜晚,笑了一声,牵起朱厚照往殿外走去,“来,陪父皇用膳”,打开门,就见萧敬站在那里,弘治帝责备道:“你这么大年纪不用候在这里,找个人守着就行”。
萧敬笑了笑,“不碍事,老奴不放心那些小的,怕冲撞了陛下和殿下”。
弘治帝不再说什么,吩咐萧敬传膳,父子两人就在乾清宫用膳。
用膳后,弘治帝再次拿起朱厚照的条陈和王守仁的卷子,相互看了看,笑着说:“照儿,你是不是见过这个王守仁,老实说,朕不怪罪”。
“回父皇,儿臣从未见过王守仁,儿臣之所以关注此人,缘于他的父亲王华,王师傅本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去年主持顺天府的乡试。王师傅为人仁恕坦直,无矫言伪行,对人无尊卑贵贱,相待如一,儿臣好奇,听闻他有一子趣事颇多,大婚之日跑去道观静坐,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儿臣觉得此人有趣。知晓他来参加会试,特意叫了人留意他的行踪,他到京城后没有去他父亲那里,也不埋首苦读和拜访亲朋好友,反而到处溜达参观道观寺庙,呵呵,此人实在有趣,看了他的卷子儿臣更觉得有趣”。
“听照儿这么说,朕倒是想见一见他了”,弘治帝听了朱厚照的话,也觉得此人有趣,“王卿家朕倒是知晓,王卿家官声不错,臣僚对他评价颇高,没想到他的儿子这么有趣,呵呵,他的卷子虽然没有你的条陈详细,但想法也差不多,父子皆状元也是一段佳传,依照儿看,榜眼和探花是谁呢?唐伯虎,这个人名有点熟悉”?
“父皇,唐伯虎是会试第一,也是前段时间科举舞弊案的涉案人员之一”,朱厚照边翻阅其余的卷子一边回到。
“哦”,弘治帝不置可否,“那他为榜眼”?
“父皇,不妥,父皇如若决意推行户籍改革,那一甲人员的卷子必须和父皇的想法一致,以免落人口实,父皇您看,这两个人的卷子儿臣看着不错,戴文星和颜雪峰,可以列为榜眼和探花”。
弘治帝伸手拿过两张卷子,看了看,点点头,有条有理,均暗合朱厚照的户籍改革思路,弘治帝翻开礼部呈递的名次榜单,划去了一甲的名字,把王守仁、戴文星和颜雪峰的名字写了上去。
干完这一切后,夜色已深,朱厚照告别弘治帝返回东宫,弘治帝随后传唤萧敬,通知内阁三位阁老明日到乾清宫商议政事,并交待萧敬调查戴文星和颜雪峰的来历。
“照儿,朕知道你长大了,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人员了,你要什么父皇就给你什么”,望着漆黑如墨的天空,弘治帝喃喃自语。
翌日,三位阁老正在认真探讨朱厚照的户籍改革条陈,朱厚照把昨晚的解释重复了一遍,三位阁老直叹要变天了,若是公布,怕是震动天下。
“殿下,老臣有一疑问,望殿下解疑”,刘健拱手问到。
“刘阁老客气了,请”,朱厚照回礼。
“如殿下所说,户籍制度是产生流民的原因之一,但殿下又说户籍制度和流民暴乱无直接关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以老臣的认知,有流民不可怕,朝廷也有流民政策,可就地安置或择地安置,若是想返乡的也会安排返乡”
“老臣以为,流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和户籍制度并无太大关系,但产生流民后就要看朝廷和官府如何处理,若是强行镇压肯定会引起暴乱,所以堵不如疏,抚民政策是关键”。
“历朝历代对于户籍管理都是从严治理,一是保证秩序,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差事可做;二是方便管理;三是限制人员流动,为什么限制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太子殿下提出的户籍改制,老臣认为劳民伤财,不符实情,所以恕老臣不能苟同,请陛下三思”,说完,刘健长鞠。
李东阳和谢迁倒是没有附和,只是表情略微严肃,两人都在望着朱厚照,看朱厚照怎么说服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