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细思极恐

“元大炮就是元士修!”

韩阁老为韩夫子解惑。

“元士修?元士修?你是说那个趋炎附势的元士修,不容于士林和官场的元士修?”

“就是此人。”

“这人怎么会在京城。”韩夫子信息落后,显得惊诧莫名。

“他当然在京城,他现在就是《新民日报》的总编辑,这篇文章就是他写的。”

“那还等什么,赶紧派人将他抓起来丢进大牢。就凭他妄议朝政一事,治他个死罪都不过分。”

韩夫子对元士修那是恨恨的。

这个老东西,竟然将读书人的脸面撕下来丢在地上狠狠的踩。并且还广而告之。

平日里,大家内部有分歧,那都是内部矛盾内部解决。

你元士修现在将矛盾公开化,大众化,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这是犯了大忌。

弄死你都是活该。

韩阁老轻笑一声,笑韩夫子的迂腐和天真,也是笑身边人的理所当然。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人都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谁敢对着干,就抓起来弄死他。弄不死他也要弄臭他。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陛下不是可以随便被糊弄的。

陛下也不希望见到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陛下希望文官同武将不和,同时还希望文官内部分出各种派。总而言之大家不能抱着一团。抱成一团最大的用处,就是蒙蔽圣听,糊弄皇帝。

开成帝是能随便糊弄的吗?

当然不是!

元士修写出这篇文章,必定是得到了宫里头的授意。元士修胆子再大,也不敢私自决定写这样的文章发表出来。

既然是宫里头的授意,少不了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的事情,向来都不瞒着陛下。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在发表之前,陛下就已经看过。

可是,陛下并没有阻拦,文章顺利发出来了。

这就意味着陛下也是认可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也就传出一个信号,陛下对文官对士林有很大的不满。

不满来自于哪里?

韩阁老闭目深思。

韩夫子一开始还在嚷嚷,见韩阁老不做声,他的声音也跟着小了。

他的政治嗅觉只能算是一般般,普普通通。很多事情都是别人提点,他才想明白其中的内情。

那么这次的《新民日报》又有什么内情。

“科举!”

韩阁老猛地睁开眼睛,他想到了症结。

陛下为什么对文官不满,症结就在于科举。

“阁老,你刚说科举?这事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你不懂。”

韩阁老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内走来走去,表情显得很凝重,气氛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韩夫子则是一脸懵逼,完全不明白这里面的联系。报纸和科举又有什么关系。

好长时间过去,韩阁老才发出一声叹息。

“天下四大书院,看样子是时候做出一点改变了。”

陛下为何对科举不满。

放眼朝堂,内阁九人,都出自四大书院。朝堂上下,三分之一还多的人出自四大书院。

三年一次大比,排名前一百的进士,四大书院就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名额。

从地方到朝堂,处处都是四大书院的影子。

与其说是朝臣帮着皇帝治理天下,不如说是四大书院在治理天下。四大书院隐于背后,通过科举,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操控着整个天下。

这就是皇后娘娘说读书人试图以教导皇子读书,从而操控皇子的思想和言行,进而操控朝堂。

这句话很严重,但是陛下从始至终都没有反驳过这句话,私下里似乎还是赞成的。

历代教导太子的夫子,也都出自四大书院。

比如韩夫子,比如他韩阁老都是四大书院出来的学生。

细思极恐啊!

本朝历代太子,少有下场好的。最后顺利继承皇位的几个太子,政治才干也是平平。只有成宗皇帝,完成了西击戎狄,北驱辽人,南平民乱。同时民生经济齐齐发展,文化璀璨。那个年代,诞生了很多后世称颂的文臣武将。

可谓是将星云集,文坛盛世。

武宗皇帝的功勋,都是站在成总皇帝打下的基础上面。却没有实现成宗皇帝时期的文化灿烂和民生经济发展。

所以武宗只能是“武”,成宗才是“成”。成,成就,集大成者也!

可见在百官心目中,成宗帝的地位那是极高的。

成宗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接受过传统太子教育,却以太子身份登基继承皇位的人。

韩阁老心中可谓是忧心忡忡。

元士修只是个小人。

可是从这个小人身上却折射出陛下和皇后娘娘对四大书院的不满,对朝堂格局的不满。

元士修在报纸上大骂读书人私心重,其实内核是在骂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都在标榜天下为公,可是干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为公。就连教导皇子这样的头等大事,都是满满的私心。

难怪皇后娘娘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难怪皇后娘娘会将元士修叫到京城办报纸,一出手就是对士林下死手。

只可惜,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意识到,皇后娘娘此举是在针对四大书院。

甚至于,城外的天门书院,众人都以为天门书院修来是和国子监打擂台。

殊不知,天门书院真正的对手,不是什么国子监,而是四大书院。

陛下和皇后娘娘,是要从四大书院手中抢夺话语权。

这可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硬仗啊!

他身为阁老,他该如何战队?如何选择?

选择支持陛下,那就是背叛师门,必定会被士林唾弃开除。

若是选择支持四大书院,那么他这个首辅,或许会成为史上任期最短的首辅,成为一桩笑话。

亦或是学习前首辅温阁老的做事方式,做个和稀泥的阁老。

和稀泥啊!

韩阁老又开始琢磨起来,他已经揣摩清楚陛下的心意。只是这个稀泥要如何和,和到哪个程度才合适?

真是的,温阁老都已经致仕两年,难道他还要厚着脸皮去请教吗?

这会成为官场笑话的。

算了算了,脸面事大,他还是自己琢磨琢磨。不就是和稀泥,他肯定能掌握这项技术。

紫笔文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