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房价有任何下跌。
他们必然会大规模断供。
一旦断供。
银行收不回来资金。
客户要取钱。
那银行就会大规模破产。
霸国的金融确实很发达。
他们已经想到并在解决这个问题。
两房的诞生。
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银行把那些房贷,尤其有问题的房贷。
以更低的价格卖给两房。
好比我们这个小区。
假如总货值是3,000亿元。
购房者交三成首付。
剩下2,600亿元是银行付的。
如果银行评估这个地区房价到头了。
而且大量购房者的收入能力有问题。
银行就把给购房者提前垫付的这2,600亿元购房款,以2,000亿元卖给第三方。
银行的风险锁定。
现金回流。
钱虽然拿回来少一些。
但是还不致命。
这就是霸国金融的优秀之处。
然后是第三方。
第三方虽然承担风险。
但是架不住拿价便宜啊。
2,000亿拿过来。
局部出点问题,还可以承受。
多拿一点。
全国到处去拿这种问题房贷过来。
把问题全部集中起来。
第三方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
因为问题很可能不会集中爆发。
一部分人,一部分小区断供。
其他人还在供。
那第3方就还可以继续撑下去。
就像一支很庞大的部队。
里面出现一小部分坏人。
影响不了大局一样。
第三方把这种问题盘子做大。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抗风险能力。
保险公司也是用这种逻辑。
用多数人不出问题来对冲少数人的问题。
当年我们的东风,华龙等四大资管公司来处理银行的坏账,也是用这种思路:
就是把银行的坏账全部集中起来,把有毒资产放在一个大池子中。
通过大量的水稀释。
再卖给人。
也没那么容易再毒死人。
霸国的这个做法。
看起来也是相对可取的。
但是也得有两个前提:
首先你得有世界印钞机,可以一直给现代评分差的次级贷款人群发钱,最底层的人始终都具备购房能力。
其次,房价始终持续上涨,至少不要下跌。
从目前来看。
霸国的印钞机,确实还可以给老百姓印很多年的钱。
所以他不需要去囤房子,也不需要建保障房;就是简单粗暴的给老百姓发钱,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买。
而且他们的金融投资文化已经有数百年。
老百姓对买房投资不会那么排斥。
有钱了,大多数人的第一考虑,还是买个房投资。
又有住的,又顺便赚点钱。
他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优势。
房价不下跌,就没太大问题。
至于房价会不会下跌。
这个在场的有行家,不是寒假大多数也都是高官。
你们有自己的见识和看法。
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这个讨论起来是没完没了的。
我们回到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的优势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有一个宏观调控能力强大的官方。
我们的问题是,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现在房地产经济在野蛮快速狂奔,官方反应不快;大多数老百姓的投资观念转变不过来,巨大的蛋糕正在快速落入少数人手中。
针对我们自身这种情况。
长远的官方策略。
那是你们自己考虑的。
如果真的有人去认真推动,针对问题执行就是。
但是官方做事,你们自己也知道。
好事情,很多都是层层打折;坏事情,往往都是层层放大。
最后还有几折被实际执行,谁也不知道。
我只关注我们自身最高效最快捷的执行方案。
我原本想的是:
在股市尽可能赚钱,然后尽可能买地,买商铺,买城市核心地段的旧楼和小房子。
这些房子,能很好地确保投资赚钱;赚了钱,有利润操作空间;以后就可以相对低成本的租给那些有需求的人才。
站在私人的角度做点善事。
但是我们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投资赚钱。
很多不会用来直接买房子。
更多的还要投到一级市场,做一些对社会长远更有意义的新经济研发和推广。
包括培育一些对社会来说更有长远价值的优秀互联网企业,高科技公司。
另外。
等一轮牛市结束。
海外金融危机到来。
还要拿很多钱到外面去抄底他们那些优秀科技公司。
房价上涨最好的时间,也就在最近几年。
一旦城镇化超过50%。
大家对房地产未来的前景开始担忧。
房价上涨就会越来越困难。
所以短时间内我们私人能动用来买房子的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主要可能还得募集社会民间资本。
现在民间本身很有钱。
1亿多农民工。
一年拿回去的工资。
都是几万亿。
如果这些老百姓自己知道投着房子,那我们就不去考虑这种事情了。
但是他们自己盲目抵触房地产投资。
都想存银行存利息。
那我们就设计一个利息相对较高,信誉也相对较好的债券;至少要有政府或者优秀公司背书的债券。
把他们的这种闲散资金大量吸出来。
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购房资金。
这几个月,我们炒股,还有屯这里的房子。
主要资金,也是来自于这种高息债。
先是我们县政府背书的。
后来市政府和省政府眼红,给我们县里的这种高息债停了。
然后他们自己发。”
“哈哈……”
元辰的话,让在场的人一阵好笑。
省长朱明远自己也忍不住笑。
元辰:“大领导说。
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再大的问题除以13亿,也能变成一个小问题。
我们没有钱。
但13亿老百姓加起来,再穷都能筹出他上万亿的资金来买房。
我们现在不会出现把国的两房模式。
也不会出现港岛和新佳坡的政府跟着市场发展的速度,快速建保障房的模式。
强制要求开发商留住保障房的政策,也来不及制定。
政府自己掏钱出来囤商品房,更是想都别想。
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高利息债;吸收民间资本。
把原本就应该由民间老百姓自己去买房争夺蛋糕的事,帮他们最大限度地间接代理完成。”
洛悠:“这个方向意味着海量的融资,举债到一定规模,也没那么容易继续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