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龙场悟道,吾性自足

大汉

刘彻眉头一皱,连续多次科考都没中榜,这和王阳明之前的行为有很大出入啊。

后世大明朝的科考,具体是一种怎样的选拔形势,刘彻并不知晓。

主要是,天幕也没对所谓的科考有过相关介绍。

凭借只言片语,汉武帝刘彻心里有了些许猜测,估计和大汉任用贤良的方法大有区别。

按大汉的方法,王阳明要想做官可谓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从小就有诸多异于常人的表现,又怎么可能会不是贤良之人?

慢慢地,刘彻脑中有了另外一个想法,大明的科考似乎比大汉的察举之法要高明得多,

若能知晓其具体是如何实施的,说不定朕能够借此机会,在大汉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

从小就有着广大志向的刘彻,并不惧怕改变。

相反,若高祖时期所制定的一些规则不适应如今的大汉天下,为了大汉,更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大汉百姓,

不管前方会有多少阻力,那么就必须变。

就算科考有点儿难度,以王阳明的才学,难道不应该轻而易举??地夺得魁首。

又为什么,会接连落榜?

这点上,刘彻还真没法想到其中的关窍,“大将军,你说这王阳明怎么会多次落榜?”

霍去病很轻易地就听懂了刘彻的言外之意,王阳明日后可是会成为圣人,怎么会被小小的科考困住。

嘴角笑了笑,霍去病直接说道:“陛下,哪怕是传说中的圣人,也不可能是没有不足之处的。

王阳明没为落榜懊恼,微臣反而更加相信,其真正志向并不在所谓的科考之上。”

一个能在成婚当日,与来路不明的道士打坐一夜的人,又怎么把全部精力放在区区的科考上面。

刘彻点了点头,旋即又把目光放在了上空,期待着王阳明之后会做出怎样的事。

大明

朱元璋脸上尽是疑惑,似是不太相信天幕中的信息。

单是王阳明出生的江南地区,就不是一般地方能相比的。

江南之地,同时更是科考中榜人数最多的地方。

缓缓地摇了摇头,“妹子,咱突然有了一种大胆的想法。”

结合王阳明之前做的种种事迹,朱元璋自信,这想法应当猜测得八九不离十。

“咱认为,王阳明有可能是故意没考上的。

不然,按王阳明的水平,不可能会数次落榜。”

一次尚且还能说得过去,多次的话,里面就有点儿问题了。

每隔一次,所耗费的时间也非常之久。

站在一旁的朱标,心里默然,爹不愧是爹,和我想得完全一样。

“爹,我和你想得一样,王阳明的心思不在科考上面。

当王阳明想做官时,自是能一举中榜。”

【弘治十二年,已是二十八之龄的王阳明,决心参加会试。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王阳明终于中榜,二甲进士。】

【进入仕途的王阳明,依旧是没有改变自身的性子。

他就像是一把尖锐的利刃,不懂得收敛自身的锋芒。但凡需要发声,王阳明丝毫不会退缩半分。】

【王守仁深知,读圣贤书,不是为了区区的所谓做官,而是要成为一个圣贤之人。】

【多次上奏帝王,加强边地之要略,一心为了大明不再遭受屈辱。】

【正德元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而当时的大宦官刘谨,权力极盛,朝中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抗衡。】

【为了一己之私,刘谨抓了史戴铣等多名大臣。见到这一幕的王阳明,自是不可能袖手旁观。

他们都是大明的重要大臣,却被刘谨这样一个太监如此对待,任谁都无法忍受。】

【于是乎,王阳明仗义执言,希望能使史戴铣等人有所获救。

可王阳明的这一行为,使刘谨为之动怒。】

【为了使王守仁知晓招惹自己的下场,刘谨暗中动用手中力量,使得王守仁贬到了处于边远之地的龙场驿栈。】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贬官了就很难恢复。

甚至有的因为当地环境各种因素,由此变得一蹶不振,再难恢复到以往的巅峰状态。】

【显然,王阳明并不在此类人之中。从某个方面上看,这场贬斥对王阳明,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也正是在龙场驿栈,王阳明进行了足以载入浩瀚史册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

嘴里细细地品味这几个词,王阳明是眼里闪过异样神采。

旋即摇头道:“我往后考科举,居然第三次才中榜。

科考的难度会如此之大?

以往倒是没怎么听父亲说起过。”

把目光再度投入到天幕上,我在龙场到底领悟了什么,居然会被载入到史书中。

陆九渊盯着龙场悟道,一时间失了神。

他不由得想起了与朱熹争论许久的鹅湖之会,不知龙场悟道较之鹅湖之会,谁又更胜一筹。

【前往龙场的路途中,王阳明意外遭人刺杀。

逃过追杀的王阳明,立即是发现幕后主使之人,正是之前的大宦官刘谨。

暗道,这些宦官在朝中胡作非为,终会使得大明灭亡,甚至最后有可能再现大唐末年的黑暗场面。】

【有朝一日,我若能重返朝堂,定要改变这一局面。】

【来到龙场后,王阳明的神智不由得恍惚,这里人烟罕至,放眼看去,尽是未开化之民。

说一句蛮夷之地,毫不为过。】

【心里早有所准备的王阳明,并未由此而选择放弃。

孔夫子当年一人教导了数以千计的平民,自己这点儿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迅速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性,王守仁便根据其实际情况,教化世人。

当地之人只是没学习的机会,并非就比常人蠢笨。】

【在龙场教化世人时,王阳明把过往所习得的诸多知识都加以整理,并且还由此获得了新的感悟。】

天幕开始变得模糊,逐渐变得黑暗一片。

“轰隆隆!”

骤然间,原本寂静无声的天空有了一道又一道巨蟒般的银白色闪电奔腾,狂风呼啸。

奇特的天象,好似是在昭示着世人,有大事即将诞生。

此时此刻的王阳明,正盘腿坐于一处幽静之地。

面色平静,仿佛对于上空的天象之变毫无感觉。

不知发生了什么,王守仁的表情急剧变化,转换成了一副恍然之态,嘴中呢喃,

“是了,是了,原来是这样。

我苦苦追寻多年的圣人之道,竟就在自身。”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而事物误也。”

毫不掩饰脸上的喜悦,王阳明站起身,挥墨写下,“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圣人之道应当向内自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