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从形式来讲就是以生活经验作为艺术语言的。
罗丹在《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的:“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没有生活体验的演员只能凭空想象,会让自己的表演浮在空中,没有生活气息!
胖笛,还是有天赋的!
演员演戏是需要天赋的。
对于演员而言,最重要的天赋是共情能力或者说移情能力。
即设身处地的了解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情的能力。
说的通俗一些,演员需要保持对外界的敏感度,多愁善感是演员最重要的素质。
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没天赋,即便努力,上限也不高,比方说霍键华、彭羽宴就是典型的很努力,但最多也就做到让人不反感的表演。
最怕的就是没天赋还不努力!
……
饭后,万芊陪着吕潇然一起在院子里喝茶。
“你最近在干嘛?”
“正常上班,有空就看书看看电影,顺便搞点小投资…”
“…投资?什么投资?”
“维密品牌价值急速缩水,我有一些搞投资的朋友做空了他们的股价,我跟着投了一点,赚了一点…”
“品牌价值缩水?”zusi.org 狐狸小说网
“…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算了,丑闻频发再加上亚马逊等电商的冲击,维密这个品牌早就不复当年了…所以,他们看上了中国市场,没什么用…中国审美跟…”
万芊有点懵逼…
吕潇然住嘴:“你一个演员就别关心这些了!”
“…那聊聊你看的电影?”
“嗯,最近把希区柯克的电影都看了一遍…还是觉得震撼!”
“怎么讲?”
“希区柯克的电影技法是一种纯电影的东西。他是真正地在用镜头、剪辑这些电影手法讲故事,直接引领了一代电影人,他的剧本非常细致,每部片再开拍之前他心里已经很清楚是什么样,所以他拍的素材和最后成片非常相似,这点有点像做动画,基本不拍没用的镜头,而很多导演素材和成片的比例可能达到1:10或者更多…”
“我的电影这一点跟他很像,很少拍多余的素材…
“我看的希区柯克第一部电影叫《夺魂索》,后来拉片学习的时候,知道了很多幕后故事,全片80分钟只用了八个镜头拍完…”
“为什么是八个镜头,因为于放映一卷35毫米长度的电影胶片的时间大约只有10分钟左右!”
“他太厉害了,所以我经常讲,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希区柯克没拍过的故事。”
顿了顿,吕潇然接着道:“现在的希区柯克电影,大概也就专业的电影人能够欣赏大师的拍摄技巧。普通大众已经很难再找回当年那些刺激的感觉,因为现在确实有多悬疑侦探电影,无论是逻辑的严密性,构思的巧妙,节奏的紧凑或惊悚程度都已经超过了前人…”
万芊疑惑:“那你学习什么呢?”
“…我在琢磨新的电影,但是题材还没选定…”
吕潇然突然叹了口气:“我在琢磨自电影到底是什么?”
“以前我觉得电影就只是用影像记录故事…”
“故事自己写吗?当然,自己写才知道,电影世界是多么辽阔与艰难!最开始,你知道很多风景与故事,但未曾找到真实的内心,所以很容易成为作业,而非作品。”
“电影就是典型的三幕论,一直潜藏于内心,开始,对抗,结束,这样看起来才像一部电影。”
“有没有可能用其他的结构?我觉得不可能…因为电影的本质是戏剧延伸,戏剧编撰通常都是三幕剧…”
“…我就是庸人自扰,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才华不够!”吕潇然苦笑了一下:“这些事困扰了我很久…拍的电影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跟很多大师的差距!”
万芊没有接话,反而问道:“你有跟其他人交流吗?”
“有跟阿谋导演聊过,他也有相似的困境!”
“什么困境?”
“就是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很多电影哪怕成功,或者票房、或者口碑,我自己很清醒,我觉得这个其实没有做好,还应该更好…”
“你俩都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
“哈哈…”
……
聊了一些有的没的,万芊看到吕潇然兴致不高,也就不说话了…
吕潇然靠在躺椅上,暖暖的阳光打在身上,仿佛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万芊忽然叹了口气…
她以为自己很了解吕潇然,印象中他都是充满自信的,没想到他心里也有那么多困惑!
或许这才是他能够一直不断进步的原因吧!
糖糖走了过来,看了眼睡着的吕潇然,然后问万芊:“你俩聊什么呢?”
“没什么,他说他的追求,我有点听不懂…”
“追求?”
“对电影的追求…”
糖糖楞了一下:“他这个人就是喜欢钻牛角尖…”
“你跟他怎么认识的?”
“合作《潜伏》呗,那时候我才23岁,每天跑通告,偶尔能接个戏就不错了,我去试镜《潜伏》,他就让我演了穆晚秋…”
“是你主动追求他的?”
“对,他那时候又是编剧、又是演员还是副导演,我就觉得他不错…”
“长得还帅?”
“…对,主要长的帅!”
糖糖忍不住笑开了花…
插一句,糖糖和吕潇然,最开始在网友看来不对等。
一直有很多人在她微博下酸她,说她配不上吕潇然啥的…
但是有一点是酸不了的,那就是糖糖的眼光和果敢。
一般来说,女性倒追男性多多少少是要被轻视的,比如不够矜持什么的。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男方当时不起眼但日后成就大,比如红拂女夜奔李靖,梁红玉慧眼识韩世忠。
因此,糖制片的倒追,反而成了一件美谈,尤其两人还是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更有一种“相识于微末,相伴于经年”的感觉。
糖制片也不介意自己倒追的事情成为谈资…
“诶,我问你,你俩怎么还不要孩子?”
“不急,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