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三年后(一)

大汉延熙八年,同时也是曹魏的景初四年距离上次兖州大战,已经过去了足足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时间里,大汉在默默地积累着自己的力量,准备这第六次北伐,而曹魏那边,同样在抓紧时间休养生息,积极备战。

谁都知道,接下来汉魏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对曹魏来说,这一战,就是决定国运的一战。

而这三年间,天下大势,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各种变化。

从外部形势上看,大汉现在一家独大,但并不代表这大汉已经有能力,可以平推曹魏和东吴了。

曹魏方面,司马懿虽然丢失了兵权,在家赋闲,但郭淮还在如今在冀州南部,守卫黄河天险的主帅,就是郭淮。

冀州南部,跟兖州北部的东郡隔河相望,又有白马和延津两个现成的渡口,这里的防御自然是重中之重。

曹魏方面不仅派出了郭淮这样的名将镇守,同时还再次派出了蒋济出使东吴,跟东吴方面再次签订了一个类似攻守同盟的约定。

大概得意思就是说,如果蜀贼顺势北上的话,东吴方面要主动进攻兖州,减轻冀州南部的黄河防守压力,而等到曹魏反攻兖州的时候,东吴方面也要出兵策应,事后曹魏会跟东吴平分兖州。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就是一个彼此支援,彼此呼应的盟约。

虽然双方都知道,这样的盟约不一定多么靠得住,但至少,有这个盟约在,蜀贼方面不能不做防备.这势必会牵扯掉一部分蜀贼在兖州的兵力,对郭淮防守黄河防线是有好处的。

而河东方面,秦朗依然驻扎在河阳县,夏侯霸也依然驻扎在温县,两面夹击之势,围困大汉在黄河北岸唯一的据点,孟津渡北岸,以及北中城。

这两个地方,不是秦朗和夏侯霸不想拿下来,而是他们拿不下.三年的时间里,秦朗和夏侯霸都试图出兵攻下孟津渡北岸,最次的目标也得是攻下北中城,但都没能如愿。

反倒是让这三年在孟津渡北岸驻守的柳隐和在北中城主持防御的张翼,名声大噪。

尤其是张翼,曾经依靠北中城内的三千士卒,面对秦朗和夏侯霸加起来三万大军的合攻,坚守了十天,最终等来了柳隐的援军.天下擅守之将,莫过于此。

孟津渡和北中城不下,大汉在黄河北岸始终有一个桥头堡,这让曹魏方面非常的不安。

但如今之势,已经是汉强而魏弱了,曹魏打不下北中城和孟津渡,再不安,也只能忍着。

北线的局势,现在是曹魏处在防守的态势之中。

而南线这里,东吴的局势要好的多。

一方面,东吴现在的国力还行,自从荆南之战后,孙权已经有五年多没有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战事了,一直是在休养生息当中。

另一方面,东吴在长江方面,有强大的水军护卫,在淮南地区,有天下名将陆逊镇守。

东吴水军,在赤壁之战以后,就是当世公认的天下第一,而孙权这个人,这点战略眼光还是有的,经过了赤壁之战,孙权敏锐的发现了,要想保住江东的基业,那么水军就是他最可靠的资本。

因此,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孙权始终没有缩减对水军的投入,一直在试图保证水军的战斗力。

虽然吧,这些年随着水军统帅的凋零,东吴的水军作战能力确实下降了一些,但这些基本都是在战术层面的运用不佳,战略层面的威慑力还在。

大汉的荆州水军,在文聘和羊衜的率领下,虽然发展的很快,可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兵力规模还是兵员作战经验,还是无法跟朱然率领的江东水军比肩的。

因此,这三年的时间里,荆州方面除了开发荆南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强对水军的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淮南和青徐方面.三年前,徐庶就任兖州刺史之后,就开始了对兖州南部地区的收复作战。

但,作战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徐庶的对手,毕竟是陆逊。

陆逊这个人吧,虽然在这个时空没有了火烧夷陵的战绩,但淮南破曹休一战也算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可真正让陆逊名震天下的,却是在这三年内,跟徐庶在兖州的来回拉锯之战。

经历了第五次北伐,徐庶率领北伐军主力摧枯拉朽一般的占据兖州,击退司马懿后,徐庶也已经是被天下人公认为名将的存在了。

虽然第五次北伐获胜的真正原因,是前期的战略规划精准,是曹魏方面自己出篓子,是魏延等人在轻兵深入后的搏命拼杀但天下人毕竟不是个个都是战略家,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看的那么通透。

而且,徐庶可以用堂堂之兵,逼得司马懿狼狈防守,本身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可就这样,挟着兖州大胜之势的徐庶,却在收复兖州南部的几次战斗中,跟陆逊打的不相上下。

这里面,固然有徐庶和陆逊都不想扩大战争规模,彼此都有意收手的意思,但是吧,这本身也是陆逊能力的体现。

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士卒东出西进,时刻都能威胁到兖州中部的安危,有时候徐庶打着打着,就从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守。

这就导致了双方小规模作战了近三年时间,彼此之间依然在兖州南部来回拉锯。

徐庶顺利的收回了陈国全境,给颍川郡增加了一道南侧的缓冲区,但陆逊也顺利的驱逐了毌丘俭,全据了梁国。

双方各有收获,但同时,也都拿对面无可奈何。

而这样的战果,大大的提升了陆逊的名气毕竟天下人都知道,东吴士卒的陆战能力是三国之内倒数的存在,可陆逊硬生生的靠着这样的士卒,打出了跟徐庶平分秋色的战绩,那就只能说明,陆逊的临阵指挥能力,其实是超过徐庶一个档次的。

而这,也是让陆逊能名震天下的最主要原因。

可陆逊却有点高兴不起来。

自己的能力被天下人认可,这点陆逊还是很开心的毕竟他都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

但是吧.取得这样的战果,陆逊其实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兖州南部的这四个郡国,并不在吴大帝孙权的预想范围之内。

孙权现在的重心,并不在对外作战上,而是在整理国内的政局上。

东吴的嘉禾三年,也就是大汉发动第五次北伐,正跟曹魏争夺兖州的同一年.东吴的太子孙登,不幸病逝了。

孙登一死,孙权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儿子那么简单,他在东吴内部的这一系列政治布局,也全都失去了可以倚靠的支柱。

这三年的和时间里,孙权不得不重新开始布局,筹划东吴继承人和政治布局的问题。

但无奈,孙权的剩下的儿子里,孙虑虽然已经成年了,但因为之前孙权全力培养孙登的关系,导致孙虑就是一个边缘人,没有政治班底,也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贸然让孙虑上位,是有被世家大族们架空的危险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孙权只能放弃孙虑,从剩下的未成年儿子里选.只是,孙权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扛到这些未成年儿子们长大成人,顺利的建立起足够的班底。

因此,孙权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显得比较急切和激进了。

也由此,孙权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整理内部关系,重新筹划继承人的问题,安定内部政局上的,对外,孙权其实并不看重。

对于兖州南部的四个郡国,按照孙权给陆逊的要求,其实是能守就守,要是守不住,可以派人去跟蜀汉那边沟通一下,卖蜀汉一个面子,但凡能换到一点好处,送还给蜀汉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曹魏方面的盟约.老曹家拿我大吴当枪使,老子给他扛了三年事儿,牵制着徐庶三年不曾北上,大吴已经够对得起曹魏了。

反倒是曹魏方面,徐庶跟陆逊打了三年,也没看到曹魏往黄河南岸增派一兵一卒.到底是谁先违背的盟约?!

嘛,至少孙权就是这么想的。

可陆逊不能这么想啊.陆逊是真的不想轻易的放弃兖州南部的四个郡国。

倒不是陆逊多么的贪图土地,纯粹是从淮南防御的角度去考虑的。

有了这四个郡国在手,万一将来蜀汉南下进攻淮南或者东进进攻徐州,陆逊就有足够的战略空间来调度兵马,可以更好的协调青徐和淮南的防守。

可如果没有这四个郡国在手,蜀贼只需要强攻占据下邳郡,就可以完全切断淮南和青徐之间的联系,陆逊就算想支援青徐都做不到了。

虽然说,东吴占据了青徐已经有十余年了,民心还算归附,以诸葛诞和诸葛瑾两人的能力,坚守一时还是能做到的.但如果蜀贼真的全军而来呢?!

一个徐庶,陆逊还能应付,但如果张溪,诸葛亮,魏延,邓艾等人,全部出兵青徐谁来应对?!

有些事情,陆逊必须往最坏了去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