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在海的那边
这么多功劳,让李世民满意的同时,还有些担忧。
李承乾表现愈出色,那他的处境也就越危险。
未来新皇登基,肯定是要拿他开刀的。
但如果他碌碌无为的话,李世民又有点恨铁不成钢。
所以现在他很矛盾,既怕李承乾做大,又怕他因为势力不够遇害。
“父皇,其实儿臣造船,确实是想出海!”李承乾说道:“咱们大唐人眼中的天下,其实并非真正的天下,在大唐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像美洲大陆、欧洲大陆、非洲大陆等等。”
“那些地方有很多农作物,不占田地,一年两到三熟,而且亩产几千斤,若是能推广至全国,那便能保证大唐再无饥荒!”
李世民挑了挑眉,有些疑惑,“你说真的?”
“儿臣敢保证,绝无半点夸张之意,所以现在大唐应该大力发展水师!”
听到这话,李世民嗤笑不已,“这点父皇就得说说你了,早在前隋,朝堂便建立了水师,而大唐立国之后,先皇和朕都曾发展过水师,如今大唐舰队数百,驰骋水域,无任何敌者!”
在隋以前,水面上的船只,大多数都用于战争,就算不是战船,至少也是为了运送战略物资的船只,基本上民用的船只占很小一部分。
当时谁能够掌握打造战船的能力,谁就能够在长江以及黄河上成为霸主。
从秦王朝一统天下开始,水师就充当了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对楚国的威胁,还是增强虎视天下的能力,水师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到了三国时期,水师力量,直接决定了三国的格局。
东吴将长江和汉水都笼罩在自己的水师力量之下,从而打造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南方帝国。
南北朝时期,刘裕打到了长安地区,但是并未守住多久。
北魏拓跋焘开始在黄河北岸打造水师,试图阻挡刘义隆北伐军的进攻,也为日后南下做好准备。
一直到隋王朝时期,杨广带兵南下,攻灭了陈后主陈叔宝以后,隋王朝再次一统天下。
而隋炀帝挖掘的大运河,更是将水师发展至了巅峰。
如今的大唐水师,基本上是逮谁灭谁,像倭国、高句丽,若是单纯用水师打仗的话,恐怕要不了几个回合,就会被覆灭。
水师的强大,反而让李世民对它不怎么上心。
因为再发展也就那样了,还不如多去考虑一下怎样增强大唐国力,
李承乾见李世民满不在乎的模样,不由得说道:“父皇,儿臣刚刚说了,您所认为的‘天下’,与真正的‘天下’是不一样的。”
“父皇你可曾想过,在海的那边,是何种风光呢?”
“…”
李世民神情充满了迷茫,如今大唐虽然万邦来朝,不过都是大唐附近的帝国。
至于那一望无际的大海…
对于大唐百姓来说,大海是神秘的,若想征服大海,很可能会受到海龙王的惩罚。
李世民不信那些,但确实能力有限,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抱着敬畏,所以李世民就自然而然的将它给无视了。
见李世民似乎有些意动,李承乾便继续趁热打铁,“父皇,儿臣所说的发展水师,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纵横水域,而是纵横整个大海!”
“儿臣已经让人发明出一种大船,它能够容纳成千上万人,并且不惧海上风浪,有了那些大船,大唐水师便可以出海,顺着海域一直航行,就能到达其他国家。”
“父皇,那些人都是些茹毛饮血、尚未教化的蛮夷,肯定抵挡不住精锐的大唐水师,到那时候,大唐的疆土就能扩大无数倍,甚至于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李世民呼吸都沉重了许多,之前李承乾扯了一大堆,他都没放在心上。
可是一听到能扩大疆土,那就戳到李世民的点了。
现在大唐确实有种高手寂寞的感觉,除了不能打的之外,没有一个能打,大唐承平这么多年,若是不见点血,大唐君臣的血性恐怕都被磨光了。
李世民每天都拿出疆域图,盯着上面大唐的疆域,恨不得立刻下令让边防军趁着夜色偷偷摸摸把边关界碑往旁边挪挪,这样挪个几十年,说不定就能在不声不息中把其他国家的国土给变成大唐的。
李世民对这个想法很心动,但又觉得这样做涉嫌侮辱别国君王智商,于是就只能无奈的放弃了。
所以每晚,他都幽幽的盯着堪舆图,就跟黄鼠狼盯着鸡似的。
李世民对疆土的渴望,比后世那些房地产商还要强烈,连他自己都有些怒自己不争气…
“你说能扩大疆土,能扩大多少?”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如果不算海面的话,比几个大唐都大,而且当地土着都是些蛮夷,尚未开化,如果大唐王师能够征服他们,并且安排人去教化,给他们灌输以大唐为尊的思想,这样要不了多久,那些地方就会成为大唐的国土…”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眼角微微抽搐着,显然内心十分不平静。
“承乾,你说的这些,当真吗?”
李承乾的话,可以说已经颠覆了李世民的世界观,在他看来,大唐的版图就已经够大了,然而在那一望无际的海外,竟然还有着比大唐更大的疆域。
而且听李承乾这话,那些守着疆域的人,似乎…很好欺负?
这种感觉就像面对着一个身怀财宝、但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只要轻轻一动手,就能把他身上的财宝据为己有…
不得不说,李世民心动了。
“父皇,儿臣所言绝非妄语,而且以前儿臣在广州碰到一位阿拉伯商人,他带来了一种叫红薯的东西,经过儿臣的试验,发现这红薯一亩可产上千斤,且很容易存活,不用浪费过多精力!”
“另外,儿臣还让人将红薯的种植之法编写成农书,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种植出红薯来!”
听到这话,李世民张大嘴巴,也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他嘴角扯了扯,哑然一笑道:“承乾,你该不会是疯了吧,天下哪有这么神奇的作物!”
不是他不想相信,而是不敢相信。
亩产上千斤,开什么玩笑,他做梦都不敢梦到这么夸张的事。
李承乾微笑道:“父皇,您之前不是说为何黔州十万百姓,却没有饥荒吗,就是因为这红薯。”
“儿臣想着,如果百姓们都能种植红薯,那么天下的百姓,将不会再有饥荒!”
“此刻黔王府中,就有一千斤红薯,父皇可派人将它取出,然后安排户部的人种植,要不了几年,就可以推广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