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让大家震惊一回,所有投他们的势力老大,包括重要的手下都有册封。
册封的这些职务,连赵九龙等人都还没任命。
赵佶一改以前的昏庸,封这些人的职务,和他们的能力恰到好处。
这就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太上皇英明,我大宋有希望了。”
陶庸和一些老者激动落泪。这些年纪大的人,多数都拥护赵佶。
质疑的也有,杨国安很不服气,他手下的一些头目,也被封为将领。
其职务,简直和他心中的黄金职务完全一样。
“九爷,这些真是太上皇所任命?”
赵九龙怕大家为职务的事争吵,影响团结,做得很过分,完全没考虑到大家的怀疑:
“绝对不假,太上皇在这里之人,并非我一个,可能听取过那些人的建议。”
赵九龙快将赵佶,塑造成明朝的皇帝了。
杨越感慨道:
“这手段?远比我们厉害多了。”
赵九龙没有放弃赵佶的名头,他发现用对方之名,要比他自己的方便得多。
夸的夸得升天,骂的双耳都要生疮。
“太上皇有令:建议投军为兵之人,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对自己武艺有信心的人,仍可以从军。”
“太上皇有令:所有从军之人,必须和本势力划清界限,不能再有所关联。”
这两道命令,让大家对赵佶刮目相看。
规定年龄,不但能减少战斗的伤亡。
还能让民间地方保留劳力,发展生产。
和本势力划清界限更贴心,万一以后金军打来,也能避免他们搞诛连政策。
现在报名从军的有两千多人。
加上赵九龙以前的兵马,他的部队已有四千人。
过几天远不止这点,今日只是英雄大会。
有些势力,还要留人守老巢。多数是老大带着一些人来,人并不多。
英雄大会还在进行,一骑打破大家的气氛。
“大人,刘大人带了数千兵马,向我白风寨赶来。”
“数千兵马?”大家呆住,彭大川面色凝重:
“这么多人,绝非是来参加大会,刘豫想搞什么鬼?”
赵九龙生出很不好的预感:
“做好战斗准备。”
陶庸呆呆问:“刘豫岂敢乱来?真要如此,朝廷也不会原谅他。”
赵九龙越想越急,历史上,刘豫投了金国,建立伪齐。
上次刘豫如此姿态,赵九龙以为受他的影响,已改变历史。
“人心是最可怕的东西,一念为佛,一念成魔。是佛是魔?我们去看看就知道”
……
白风寨外,赵九龙的心,落到深渊。
至少七千兵马,浩浩荡荡开到寨前。
一千多骑顶在前方,所有官兵,带着杀伐之气。
陶庸也感觉到这股惊人的杀气:
“刘大人,你想干什么?”
刘豫父子骑出,拿出一道圣旨:
“皇上有旨,赵九龙冒充太上皇钦差,罪大恶极,由本官带回临安审查。”
“啊!”惊呼声从赵九龙四周传出。徐平大人也不喊了:
“刘豫,定是你进谗言,我们这就去临安说清楚。”
陶庸拿出书信:
“这绝对是太上皇的亲笔,赵大人他绝没冒充钦差。刘豫,你敢欺君?”
刘豫心里还有些忐忑,刘麟最爽。
他虽没受什么罪,被关在这里,视为平生最大耻辱。
“赵九龙有罪无罪,自有皇上审讯。不相关的人走开,敢包庇反抗者,杀无赦。”
赵九龙盯着刘豫手中的圣旨,脑袋飞快转动。
赵构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只是现在是李纲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