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调侃地说“你这疯话,在唐朝是要砍头的!以小见大,可见你是个雄心勃勃的女中豪杰!
女侠!咱们去碑林其乐无穷吧!”
妹妹说“好嘞!侠客兄妹一起去碑林,观赏闻名遐迩的历代石刻吧。”
吾和妹妹游览了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成为汉唐历史文字宝库的碑林。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
碑林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碑林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吾在秦始皇陵上呼吸着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的冲霄之气。
吾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上,呼吸到跌宕起伏的大汉时代才能焕发出的豪气。
吾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上,呼吸到远播海外的盛唐霸气。
经过几天的站桩,吾的大周天接近大成。
在旅游期间,姑姑全家利用业余时间陪同冷啸天兄妹吃了著名的羊肉泡馍,老白家油泼面,biangbiang面等西安名吃。
妹妹边吃边说“这些小吃是我吃到的最有特色的西安名吃,今生回味无穷。谢谢姑姑和您们全家的热情款待。”
5天很快过去,吾和妹妹感谢姑姑一家人的盛情接待坐火车回到京城。在火车上无事可做,吾即兴吟诗一首。
《游西安》
为获真气便行动,计划登华山。
妹妹得知争着去,同意便心安。
山因险峻而赞,人因慕名而攀。
气因功夫而练,心因华山而燃。
游盛唐风貌华清池,看历史宝库古碑林,蹬初唐辉煌双雁塔。
站桩于秦皇陵边,贯注于汉长安遗址上,呼吸于唐长安遗址前,运转大周天。
带着满意的感叹,是相伴,是欢颜,是期盼。
妹妹高兴我安然。
妹妹对这次旅游非常满意,回家将自己的感受对父母讲述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1971年6月,厂里又来了一批71届初中毕业生,他们里面有很多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的子弟。
10连共进来5人,团支部又有新成员进来,就组织活动让大家互相认识。许多老青工到了年龄开始退团,共青团组织内大多数是小青工。
吾感觉团支部活动,就是为平常聚集不到一起的青年人,提供一起相互交流、相互熟悉的便利条件和活动场所。
新人一来,团支部就会组织所有年轻人开展家访,其目的是让大家相互了解每个人家庭情况和让每个家长了解子女身边的年轻同事。
吾跟着家访几次后,有好几个家长托人找到吾,提出要自己女儿和他处对象,吾当即婉言谢绝。此事,闹得当事女青年,见到吾都不好意思说话了。
她们就让他人向吾转达“这事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家长瞎张罗,请不要介意。”
吾回复“我清楚,拉郎配是不会成功的。我们是同事,你该干嘛就干嘛。该喜欢谁就喜欢谁,我们俩只是同志关系,没有任何男女之间的关系。”
工厂内身材好、气质好的不少年轻女职工,用直接或间接办法,向吾明里暗里的表露情愫。吾却没有看中一个,因此只是意会不置可否。吾这时,心里只想着练功和熟悉社会。
吾的心里向往的是大海和远方,只是在内心深处,留着地方给真爱和未来妻子,因为还没有机缘相遇,只好把自己盼望处对象的那根筋封闭起来。
7连的刘鸿生、胡心诚和赵毅住在一个宿舍,赵毅是在第二年分到工厂,父亲在国家经委工作。吾经常到他们宿舍,谈天说地畅谈人生。
工厂的宿舍里,每晚人员流动频繁,欢声笑语不断,简直成为一个展示学识和知识的俱乐部。
这里,也是人与人之间学识和知识比拼,修养与生活习惯的对比。吾很多知识是在这些聊天中得到的,很多小道消息也是在聊天中传播向四方。
冷啸天讲到这里停止了讲述,准备回家。
我说“您的年轻时代虽然物质生活不如我们这个时代,但是,你们开朗、坦诚相见、蓬勃向上的风气特别适合交朋友。”
冷啸天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也有同感。”
我说“那您下次就重点聊聊您是怎样交朋友的好吗?”
冷啸天说“只要不耽误你的学习和练功,没问题!”
我已经感觉老师与我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心越来越相通,我就敢于提出自己的兴趣所在,请老师有目标的述说。
我随着与老师的许多次交流,学到了老师许多内在的气质,已经变得沉稳了许多。待人接物也学会以礼相待,再加上父母传给我的少许旗人贵气,令我到哪里都会展示出不同于常人的气质。
在父母的活动下,2001年5月我转到409中学,被分到初二4班。
少年心境的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逐渐熟悉,周围的同学都是陌生人,但他们也是懵懂状态的少年,好奇心大于排外心。
我的同桌是一个叫宿若怡的女生。
宿若怡长着一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一张不论什么时候都能说出大道理的小嘴,再加上她留着一头流云般的黑发,身材也适时地发育开来,显出少女特有的吸引力。
她待人大方得体,有着一股亲和力,在这个班级里,老师、同学都喜欢她、佩服她。
宿若怡看着我这个与众不同的插班同学,对我礼貌、友好地笑了笑。我回以傲然一笑,就是这一笑让宿若怡心里留下莫名好感,非常愿意帮助我。
5班的女生们,也在暗中观察着这个傲气十足的新同学周想天。
5班的男生们,看到来了一个新的插班生,就对我开始各种试探,最先和我接触的是一帮学习较差,又比较抱团的同学。
到校第一天第一节课下课铃响,一个叫郜云台的同学走到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