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2号盒子极端环保主义

幸好,这两个姑娘还在,没有提前离校。

学校还未到正式放假,已经有不少人,不打招呼就去南方打工了。

等毕业那天,家长会来领毕业证,有的干脆就不领。

赵红城在询问王娜二人时,陈源跟行智,也在谈这个案子。

陈源把芦芳芳案,从头到尾又想了一遍,问:“芦芳芳晚上七点多出去,她是溜达着玩呢?还是要跟什么人见面?”

行智说:“应该是要跟什么人见面吧。见面的人应该就是凶手。”

陈源说:“赵执法者反复说,芦芳芳不好看。我看了看发来的照片,其实这个判断有偏差。这个芦芳芳年龄不大,但你看穿着,很成人,跟真实年龄比甚至有点儿老气了。”

行智看着照片,说:“是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不太像,看起来有十八、九。”

“不,不,这穿着要像二十一、二呢——这姑娘肯定还有香水之类的一系列化妆品。她爸妈重男轻女,给她的钱不会多,估计就顾住基本生活。认真查一下,应该有新发现。”陈源说道。

行智叹气:“现在的小姑娘啊,不知道怎么想的。别说芦芳芳这样的,就是城市里的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买个苹果手机,就敢拍果照贷款,那些贷款还都是高利贷……”

陈源也无奈:“人不自觉地成为物质的奴隶。再加上各种金融黑恶势力的怂恿,花兜里没有的钱,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消费主义。”

行智对詹妮弗的花销很好奇。

她已经很赚钱了,怎么还愿意委身男人……

陈源对这个也挺好奇的。

吃穿住用,其实这个花不了多少钱。

豪华游艇,奢侈品包包,高尔夫球场金卡会员……

这些顶级的东西是巨耗钱的。

很多物质主义的女孩浸·淫其中,犹如被端上砧板的鱼,被人磨刀霍霍却不自知。

不过,行智的疑问,倒是提醒了陈源。

FBI的注意力放在了收入端,詹妮弗的消费端则忽略了。

她除了给老爹的生活费外,还有什么花销呢?

陈源向西蒙申请调查,西蒙同意了,令探员们配合陈源。

陈源利用FBI的权限,调查詹妮弗的银行流水,根据支出他做了个图表。

大学学费确实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身负重债;生活费也是一笔大支出,但这笔钱方在出了。

豪车以及奢侈品,也是方在出的,包括那双红色高跟鞋。

其他鸡零狗碎的东西,集中起来也不算什么。

最近三年最大的支出,是捐款!

詹妮弗连续三年,给一家环保组织捐款,第一年二十万美金;第二年三十万,今年是四十万。

一个出卖自己肉·体的女生,把辛苦赚钱的钱,捐给环保组织,这是什么精神?

陈源想不通这里面的逻辑。

行智说,“这也很正常吧。据说日本有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妓,然后她下海养这个男·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詹妮弗也许是个环保狂热分子,所以才会这样……”

西蒙和斯塔姆教授也这么认为。

现在环保人士越来越多,环保组织的宣传,和动员能力,是非常恐怖的。

前不久,还刚刚发生了环保组织的几百名成员果体游行,呼吁大家用马桶后不要冲水,从而节省水资源……

环保是好,但极端环保主义,就让人无语了。

陈源不觉得詹妮弗是个极端环保主义者——要不然,她也不会有豪车和包包啊。

坐一次私人飞机,碳排放量得有多少?!

豪车都是油老虎,跟环保根本不沾边。

有些奢饰品衣服,就是昂贵的皮草,这是环保?

但是西蒙不觉得有问题。

他把精力,放在了筛查那些客人上——这些客人甚至有国会议员,他得协调各种关系才能调查。

其中有两个有犯罪前科的人,詹妮弗案发生时,他们就在当地,这让西蒙精神大振。

两组探员分别行动,一组在夏威夷,抓到了凶悍的黑市军火贩子托兰。

托兰被押到夏威夷机场时,当地记者已经蜂拥而至,托兰承认他杀了詹妮弗。

“我是她以前的顾客,现在她有名了,就不肯服务我了,这很让人生气,不是么?”

很快,该新闻传遍美国。

看着新闻,陈源尴尬:“被打脸了。”

随即,各路记者开始对托兰进行新闻轰炸。

就在这时,另一组在坎宁抓了邪·教成员莫耶斯。

令人意外的是,他也承认杀了詹妮弗,理由是他要发展詹妮弗入教,她不肯,所以就杀了……

记者们又蜂拥着采访莫耶斯。

莫耶斯侃侃而谈,介绍自己教派的教义……

“不花钱就做了场广告!”

斯塔姆教授关了电视,“这家伙肯定是耍诈。”

行智说:“有一就有二。他耍诈,那个托兰也有可能。”

果然,两天后,两人都翻了供。

托兰是想尝尝成名的滋味,而且他在机场这么一承认,等于是给同伙示警,告诉他们自己被抓了,别进行交易了。

现场痕迹、残留指纹,以及其他证据,都不符合二人。

西蒙被这两个家伙涮了。

本来,公众关注点已经开始转移了,现在又被拉回来了,西蒙的压力更大了。

他除了排查那些客人,又回到了陈源提供的方向上。

一个并不环保的人,给环保组织捐钱,这本身就是个很奇怪的事情。

但凡是不符合逻辑的时候,背后一定有着符合逻辑的原因。

陈源跟西蒙说,这个符合逻辑的原因,查到它,也许就揭开了詹妮弗案的谜底。

西蒙认为,詹妮弗给环保组织捐款,很符合逻辑。

副总统戈尔,家里每月用电19241度,是普通家庭的21倍,人家照样干环保干得风生水起。

行智也不觉得这条逻辑有什么问题。

中国一个潘姓富豪,还热衷于开着大排量豪车,去郊外测PM2.5数据呢。

环保已经成了作秀的一种手段了。

“不,不。”

陈源坚持,“你们认同的逻辑是成功学的,对詹妮弗不适用。要知道,她第一次开始捐款时,还不是什么‘美·臀公主’呢。”

斯塔姆教授支持了陈源。

对于一个女大学生来说,她捐的钱,真不是个小数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反常的行为。

西蒙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查了查。

詹妮弗捐款的这家环保组织,规模并不大,但很有特色:它是一个面向青少年的环保组织。

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向青少年宣传环保,同时它的宣传手段,也大部分是由青少年执行。

比如,青少年做义工,到街头上派发传单。

成人派发传单,也许会被拒绝。但小孩子派发传单,大部分人都不会拒绝;

比如,组成一个青少年合唱团,每逢节日便举办节目,合唱团巡回演唱,拉赞助,攒人气;

比如,该环保组织每年都选出“环保小天使”,穿着定制的衣服,向人们募捐。

在西蒙的要求下,该环保组织不得不拿出账目。

三年前,詹妮弗捐出了第一笔款。

环保小天使是美莉亚,当时刚刚7岁,她第一次被选为“环保小天使”,很兴奋。

出去募捐时,遇到了詹妮弗,詹妮弗一下子开出了大额支票,美莉亚获得当年的“天使之星”,报纸和电视台,都报道了此事。

西蒙去学校找了美莉亚。

这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金黄色头发,长得有点儿像《哈利波特》电影中的赫敏。

她看到西蒙有些紧张,问什么答什么。

她家住在一个不错的小区,她上的也是富人区的好学校。

父母也都是社会精英,父亲是硅谷一家网络公司的中层,母亲是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

问不出什么,西蒙带着失望回来了。

陈源却非常感兴趣。

他看到美莉亚的照片,就觉得精神大震。

“你们觉得,她跟她父母长得像么?”陈源问。

“父亲和母亲都是白人,但确实不太像。”

“查一下,应该不是亲生的。”

“这……”西蒙犹豫了。

陈源说:“你不觉得,这个美莉亚,跟詹妮弗长得有点像么?”

两张照片并到一起,大家都惊呆了:如果一开始不觉得,现在则越看越像了。

“你是说,这个美莉亚,是,是詹妮弗的女儿?”

西蒙张大了嘴巴,“天啊!”

一个二十五岁的姑娘,有一个十岁的女儿?!詹妮弗可从来没有过生育的记录。

“但她有过一次堕胎的经历。”

陈源说,“那个把诊所,从底特律搬到硅谷的私人医生,跟这个美莉亚,绝对有关系。”

……

如果把网贷逼死人的数量统计出来,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赵红城在县城一个网吧找到黄毛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魏熙苒跳井自杀了。

黄毛的消息,还是魏熙苒透露给赵红城的。

赵红城听到消息后,立即把黄毛揪到一个废砖场,“你是不是对魏熙苒报复了?”

“不是我……我连鸡都不敢杀……”黄毛在泥坑里哀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