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战役的结局,如同一阵飓风一样,传向各地,每一个听到消息的人,无论是百姓、官员、勋贵亦或是江湖豪杰,都觉得自己仿佛在听天方夜谭。
昭武皇帝即位人皇,又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的事情,世人还没有消化好,官员、勋贵或许因为新帝登基,两国交战忙的如火如荼,但对于百姓、江湖豪杰而言,想要走出昭武皇帝驾崩的影响,都还是个时间问题,更别说从嘉陵江接踵而至传来的消息了。
随着消息远传越广,镇岳杀碑的威名也越来越远,当然也会越扯越离谱,从镇杀十数万宁军,传到镇杀数十万宁军,再到镇杀上百万宁军,吓到宁军主将,那个川蜀大奸,白十三屁滚尿流,仓惶渡江。
不过这些事情只在平民百姓中流传,稍微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整个宁国都不一定有士兵百万,抛开镇岳杀碑本身,他们现在对于谁操控镇岳杀碑更加好奇。
镇岳军乃至朝廷对于这方向的信息一字不提,而事实上,真正知晓就是林川来操控镇岳杀碑的人,也不超过两手之数。
叶钧、常哲、闻博远、当今圣上一定会知道,或许会有几员大臣,以及那位给林川送信的士卒。
而现在这个不知道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目光的林川正一脸痛苦的在床榻上躺着。
叶钧、常哲、闻博远三人围在床榻之边,或坐或站,纷纷焦急的看着林川。
昭武皇帝在创造镇岳杀碑之时,考虑到一个将领不可能永远不离开一地,对面的白十三是个例。
所以镇岳杀碑有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副主,所谓副主也只是在神器之主远离神器之时,可以临时操控神器的人。
镇岳杀碑三十年才能认主一次,一次认主也只给神器之人一次任命副主的机会,这次宝贵的机会用到了叶钧身上,使得这个因为使用军魂,身体提前衰败的将军,重新回到之前的状态,不过失去了使用军魂的能力。
昭武皇帝创造镇岳杀碑可以说思虑良多,但有得必有失,镇岳杀碑有着奇相尺没有的后遗症。
林川在使用镇岳杀碑之后就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大脑动不动就会被杀意所充斥,那天若不是山顶只有林川一人,说不定林川已经在上面大开杀戒了。
现在回到军营,也好不到哪去,林川这个状态,为了隐藏林川的身份,叶钧等人不能让旁人接触林川,只能由常哲、闻博远二人轮流看守,一旦林川进入嗜杀的状态,只能物理致晕。
常哲看着林川,皱着眉头说道:“圣上旨意还未传回吗?”
“毕竟涉及又一件神器,圣上与几位大臣自然要好生衡量,不要着急!”
闻博远拍了拍常哲,安慰的说道,不过常哲一点都不领情,一把打开闻博远的手掌,不忿的说道:“有什么好衡量的,虽然是镇岳杀碑的威能,但小川对于此战也是大功之人,借太合剑一用,有何不可?”
“先帝辞世,如今太合剑正是无助之态,我等想借神器余威帮小川消弭精神上的症状,朝廷也要考虑太合剑脱离皇城高手如云的保护,能否确保安全。”
“去去去,就你大道理多!”
二人还在争吵,叶钧正握着林川的手腕,运转先天之气牵动体内镇岳杀碑的力量,不断沟通着林川体内镇岳杀碑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力量,共同消弭后遗症残留在林川体内的力量,只是速度太忙了,对于那些力量来说如同愚公移山。
感觉到体内镇岳杀碑的力量开始晦涩起来,叶钧就很自然的收回了手掌,自己只是一个副主,林川在神器辐射范围之内,自己能够调动的力量实在有限。
看到叶钧收回手掌,常哲连忙向叶钧问道:“叶将军,小川怎么样了,有没有好点?”
叶钧叹息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聊胜于无吧,若小川是先天境界,神器的后遗症影响不到他,可小川只是后天境界,这股异种的力量深入小川的身体,借用外力只能一点点拔出,若是有太合剑皇道之威,这个过程自然会快上很多。”
常哲与闻博远二人闻言失望的叹了口气,叶钧起身离开,大战方止,军中大小事务多如牛毛,每日前来为林川拔出异种力量已经是叶钧尽可能挤出来的时间了。
叶钧离开后不久,常哲在帐中来回走动,只觉心中闷得不行,向闻博远招呼了两声,就走到外面透气去了,走着走着就来到营后大门,看着门后通往郡中的官道,心中嘀咕着:若是朝中旨意现在就出现在门口多好啊!
念头刚刚从脑中划过,常哲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踏踏踏”的马蹄声,心中一惊,连忙跳到望塔之上,放眼望去,还真有几匹快马在急忙赶来。
“不会这么准吧?”
常哲一边心中嘀咕着,一边期待的看着,等那几员骑兵再近一些,开口大声喊道:“前面可是京中来使?”
那几个骑兵显然南没有想到,这么远的距离就有人向自己发问,愣了一下,大声喊道:“正是!”
常哲兴奋的跃下望塔,连忙命令守门将士打开营门,将士们见是常哲没说什么,直截了当的打开营门。
骑兵冲进军营,刚刚翻身下马,常哲就凑上去问道:“谁是主使?圣旨在谁身上?”
几员骑马哪里遇到过这个局面,又是一愣,反应了一会当头那人走出来拱手说道:“标下郑察添为主使,这位是岑公公,圣旨在岑公公身上。”
话音刚落,常哲直接抓起二人跃到营帐一声,一路飞跃直冲大营主帐而去,只在原地留下一句“你们自己过来”。
朝中来的旨意内容不多,除了论功行赏,就是对镇岳军接下来的安排,旨意中刻意避开了剽姚都尉林川,这是朝中的默契,不想让林川进入太多人的视野。
直到圣旨最后才要求闻博远带入进京述职,说是闻博远入京述职,不过几人都知道这是给林川回京的一个掩护。
“怎么又是你回京述职!”
虽然朝中没有把太合剑送过来,但让林川回京治疗也不错,听完圣旨,常哲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不过怎么又是闻博远回去,前不久不是才回去吗?
对于常哲的问题,闻博远不知道怎么回答,总不能说朝廷嫌你蠢吧?只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可能朝中觉得你武艺高强,军中离不开你吧。”
“是吗?你也这么觉得?哈哈哈,没错没错,就是这样,哈哈哈…”
常哲没心没肺的笑着,闻博远与叶钧二人,一脸怜悯的看着。
林川的情况自然是越快越好,没有人愿意拖着,所以随意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伙京中前来传旨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就被常哲毕恭毕敬的送走。
林川已经从嗜杀的状态中醒来,回首朝叶钧将军、哲叔等人告别,与闻博远二人跟随述职的队伍一同离开。
大家都是骑马上路,速度很快,当天就到了塘关边上的码头,在午夜之前就乘船来到了镇岳关。
再次回到荆江郡,林川心中不由觉得万分复杂,这块土地承载着自己与两位爷爷的回忆,但现在自己两位爷爷先后离世,再次看到故土林川只觉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林川没有沉湎在这些思绪中太久,现在他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这些情绪还是能够控制得住的。
从荆江郡前往京城武阳,需先穿过荆楚大地,再穿过淮扬大地,才能进入中原大地,来到武阳城。
众人一路快马前进,白日赶路,晚上到驿站休息,很快就穿过了荆楚大地,来到了淮扬大地。
来到淮扬大地,林川别的没有感受到,但匪寇截径之事却是多了不少,不是说有哪伙想不开的匪寇,出来拦截有着闻博远这种先天三境的队伍。
这应该是先帝建阵之事的后续影响,周边地区的匪寇都被璟国(新帝登基、嘉陵江之役结束成国不管是明面上的衙门,还是隐藏在暗中御事都督府,都没有余力调查此事,后来前去调查,线索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林川内心依旧坚定的认为就是璟国干的。)
虽然没有匪寇敢对林川一行人出手,但正在出手的匪寇被林川一行人遇到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比如此时。
林川一行人就看到前面上百匪寇正围着一辆马车攻打,马车边上已经倒下了20来人,看着装束,有7、8人是马车的护卫,余者皆是丧命的匪寇,此时马车一圈只余20来人还在抵抗,若没有外人介入,看样子也支持不了多久了。
一阵冷风吹来,带来的血液的腥臭味,闻博远闻到这个味道顿时面色一变,连忙紧张的看向林川,却见林川两眼通红的猛吸一口气,嘴角僵硬的扯开,露出一个僵硬而又渗人的笑容。
“驾!”
闻博远还没来得及对林川做点什么,林川已经一枪打在阿骓臀上,阿骓吃痛,牟足了劲儿,向着那伙匪寇袭去。
对于林川单骑冲入,其他人自然觉得很是茫然,虽然杀匪救人乃是应有之意,但像林川这样不与他人相商,直接冲出去的也是少见。
感受到其他人的疑惑,闻博远打了个哈哈,解释道:“林都尉急公好义,见有匪寇截径,那是片刻也忍不了,这些匪寇不过都是些后天之人,修为参差不齐,虽然人数不少,但对于林都尉而言,不过尔耳,诸位与我一同看着吧!”
虽然闻博远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但除了几位京中来人,大家都知道这是对他们几个说的,林川在后天境界的制霸能力,镇岳军的每一员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闻博远看到没有人准备上去共同杀敌,暗暗松了口气,若是有人非要冲上去,自己还得想法子拦住,不然真怕小川一时兴起,把自己人也砍死了。
看着匪寇很自觉的朝林川冲来,常哲再次隐晦的点了点头,懂事,不用担心小川一时兴起把马车那边的人一起宰了,等小川杀的差不多再去救场,杀意到时候也消散的差不多了,不需要物理致昏就能够止住!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