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庆国文坛都被北齐压过一头,这也是庆帝的一个心结。
如今,北齐使团人数不多,其余各地来的人,如那东夷城四顾剑的徒弟云之澜,若论文采,庆国人还从未放在眼中。
所以,若是在此交接文坛传承,他们最大的对手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北齐人。
可以说,此次文坛较量,优势全在庆国。
本来庆帝还兴趣乏乏,可一听是这等好事,立马来了精神,笑容满面的看着庄墨韩说道:
“既然是庄老先生提议,朕自是支持。”
言罢,庆帝双手后负立身高处,目光睥睨的看着殿中众人:
“难得老先生有此用心,诸位,朕便作一个见证者,见证那文坛传承永垂不朽!”
“但有心接此传承者,尽可诗文竞出,以争高下。”
李云睿听到这都懵了,这是她的意思吗?
她不是让庄墨韩把犯闲和诸葛轩的名声搞臭吗,怎么突然就开启文坛传承了?
在场的人,要说最兴奋的,还是太子李承乾和二皇子李承泽。
这可是文坛传承啊,若是让他们得到这名头,那天下文人墨客还不以他们为尊。
作为皇位的窥觑者,得了这文坛传承,那绝对是皇位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可以说,李承泽现在比李承乾更加上心这场比试。
原本李承泽只是来看热闹的,没想到现在都要亲自下场了。
然而庆帝的一句话,却让摩拳擦掌的众人都暂且安静了下来。
“这样吧,犯闲,朕让你起个头,你可好好斟酌,莫要辜负庄老先生的一番好意。”
之前犯闲就一首登高展现才华,庆帝对登高一文亦是赞赏有加。
能写出此等诗句的犯闲,不求保持水平,但凡只要能创作出不比登高太差的诗词,此次文坛传承就必然落在庆国头上。
最重要的是,犯闲是他的儿子啊,儿子接了这文坛传承,不也等于他自己接了吗。
怀着这般私心,庆帝一言便让所有人按捺住了开口颂诗的冲动。
正与诸葛轩碰杯饮酒的犯闲,此时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如今听到庆帝这么一说,犯闲晃悠悠的站起身,尽显年少轻狂,没有丝毫的犹豫的便开口笑道:
“臣,遵旨!”
言罢,犯闲便转头看向了对他报以笑意的诸葛轩,随后举止豪爽,言语洒脱的高声念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瞧着犯闲像是打算半句半句的背下去,诸葛轩迅速起身,抬手搭了一下犯闲的肩膀后朝着庆帝拱手行礼:
“外臣诸葛轩见过庆帝,既然是文坛传承,自然就要分个高低。”
“小范大人文采斐然,轩不才,愿接小范大人上句或下句,一来得以补全诗文,二来若是诸位觉得轩所对不好,自当甘拜下风,换人接上。”
“若我北齐全部败下阵来,文坛传承自就在庆国内部决出,陛下以为如何?”
庆帝深深的看了眼诸葛轩,要是犯闲刚刚没有开口之前诸葛轩这么说,他还得考虑考虑。
可犯闲这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出来,庆帝信心十足,一扬手边定了下来:
“好,既然是决出胜负,自要有你来我往,诸葛轩,由你对决犯闲,朕,准了!”
诸葛轩拱手一摆后拎起桌上酒壶,与犯闲相视一笑,随后朗声念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诸葛轩一句诗出,群臣侧目,就连庆帝也惊讶了一瞬。
庄墨韩笑而不语的坐回了原位,对于诸葛轩的文采,别人不清楚,他可是心知肚明的。
就算犯闲能写出登高那般千古绝句,庄墨韩也相信,诸葛轩绝对不会败下阵来。
众位大臣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诸葛轩这句话诗,他们一听就知道接的是上半句,而且无论是对仗还是意境,都十分符合犯闲吟出的那一句。
一时间,本来还想鸡蛋里挑骨头的南庆众臣都纷纷低下了头。
他们倒是能瞎掰出问题来,可这很容易,但要出一句接的比诸葛轩好的诗,那可就难住他们了。
毕竟诸葛轩接的这一句,与犯闲所出的下句,简直就是浑然一体。
犯闲想笑又不敢笑的看着诸葛轩,自己是只记得千古名句,可没想到,诸葛轩居然背得整首诗。
接下来的场面犯闲已经能想象到了,但是能与老乡在这里装逼一场,犯闲一身热血也是十分沸腾的。
毕竟孤独了这么久,对于那个回不去的世界,犯闲也想让那个世界的诗词惊艳再现,这算是一场魂牵梦绕的对决,也是犯闲和诸葛轩对那个世界的缅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犯闲一句喊出,顺手一抡便拎起了两坛酒,一坛自己抱着喝,另一坛则是扔给了诸葛轩。
两人酒坛一碰后,四目相对时,千言万语尽在酒中诗里。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