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于飞看了一天的书。
隔壁的刘总师听说了于飞的事,没什么反应,稳坐钓鱼台。
第二天,于飞一大早来到总师办公室,就靠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似乎是打起了瞌睡。
哪怕谢宇军将总师办公室的门合上,但也被一些打着各种借口的人看了去。
于是于总师对于打赌毫无信心,开始自暴自弃的说法开始流传出去。
看到这种情况,谢宇军真的很无奈,一脸绝望,心道:“于总师啊,你哪怕是做做样子也好啊,至少人家还知道你努力过,现在这样,以后怎么混,你倒霉,我也会跟着完蛋的。”
于飞自然不会理会外界这些留言,在脑海中的仿真系统里,于飞正在试验着他的想法。
在于飞上辈子的印象中,三代坦克其实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于飞也没准备完全将其推到重来。
炮塔部分是不需要更换的,125毫米滑膛炮,基本上可以应付世界上所有的类型主战坦克了。
不过考虑到有些极为变态的防护,于飞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炮射导弹,备弹10发。
整体外形方面,于飞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小小的调整了一下,这些小调整,也是为了更方便安装新设计的装甲。
动力部分完全推翻重做。
之前军情局蒋丰文的嘱托于飞并没有忘记,所以晚上的时候,于飞抽出了不少时间研究蓄能的问题。
通过努力,于飞在超级电池和新式电容的研究上有了进一步的成果。
因此,在新设计的坦克上,于飞准备使用混合动力,就是那种在后世电动汽车上用得比较多的插电混动。
主动力依靠电力,同时配备了应急使用的小型柴油发电机。
总重量超过两吨的新型电池组,容量超过了5000度电,就算不充电,也可以让坦克拥有超过3000公里的续航。
新型超级动力电池包,加上基于超导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电磁轨道材料)设计的新型电动机,组成的新型动力装置,不仅高效节能,动力也非常强劲。
理论上,哪怕在坦克满挂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百公里加速10秒内,同时拥有超过120公里每小时的公路最高行驶速度。
不仅如此,新式动力组合,比原来使用柴油动力节省了相当一部分的柴油机组和燃油的空间,重量也大大减轻。
于飞将这部分空间和减轻的重量都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多余的空间用来增加了备弹量、大功率内置空调和人员活动空间。
老实说,兔家一直以来的武器设计传统,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极端追求装备性能,在人员舒适度方面考虑得不多。
很多时候也是很无奈,不是不想考虑,而是没有那个条件去考虑。
而于飞修改后的设计,就相当的奢侈了。
因为能源充沛,所以配置的大功率空调,完全可以使得驾乘人员在坦克里面和待在空调房里都差不多。
三防方面于飞自然也有考虑,更大更先进的过滤装置,让坦克内的人员不仅安全,而且不会有任何发闷的感觉。
置换出去的冷气,不会直接浪费,而是先用于电池组冷却。
减轻的那些重量,于飞并没有省下来,而是将其大部分换成了装甲,不论是尾部、底部、侧面、还是顶部装甲,全方位的强化。
当然,顶部装甲是被重点照顾的地方,现在很多打击坦克的武器,都拥有攻顶设计,因为通常情况下,顶部装甲是比较薄弱的。
而于飞的新设计,就是要让对方,连顶部都打不动。
经过改进后,整个新式坦克在重量还略微有所降低的情况下,拥有了极为变态的防御力。
自动装弹机方面,于飞进行了优化,主要优化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将原本自动装弹、人工装药改成了全部自动装填。
关于这一点,于飞倒不认为是四零一所之前的研究人员不会设计,而是以前坦克内部空间不足,设计人员必须做出取舍,有心无力。
第二个优化的地方,是增加了炮射导弹自动装填这个新选项。
于飞还重新设计了坦克的液压悬挂,新设计坦克的动力太充足了,原本的悬挂设计已经不适应新式坦克的高速行驶。
这方面的技术,于飞储备充足,直接把陆战装甲的液压技术上改一改就可以用在坦克上了。
除此之外,光电探测、雷达、激光干扰及压制系统都是从陆战装甲的技术中修改而来。
因为坦克可以承载的重量和体积比陆战装甲大得多,所以这些技术全部都是加强版。
坦克的核心控制系统,和之前的三代坦克,肯定没法通用,于飞直接重写了一份。
不是他不相信四零一所的研究人员能做出来,而是要依靠他们的话,一个是时间长,二一个会让于飞想达到的震撼效果打一部分折扣。
【今天发六章】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