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萧炜和江家大少爷打架,最后两人都是一身伤,但这事是萧炜先挑起来的,又唆使自己二十多个护卫围攻江大少爷一个人,怎么说,都是理亏的一方。
萧老亲王领着一大帮银麟卫的人来江家讨要一个说法,最后,却灰溜溜的离开了。
银麟卫尽责的把收集到的口供都交给了官府王大人,这件事就转移到了王大人的手上。
在京城里,这种世家子弟因一言不合就打架的事情时常都能发生,王大人基本上每年都要处理十几个这样的案子,手段也早就驾轻就熟。
只要没弄出人命的案子,王大人一般都只是做个和事佬,再找几个下人抵了案子就是。
当然,也有不听劝告且还威胁他甚至用势压人的人,他也不怕,遇到这种人,他就会摆起京城知府的派头,把犯事的人直接抓进大牢里去。
在京城里,就算是皇亲国戚皇孙贵族犯了事,官府要抓人,谁也不敢阻拦。
谁阻拦,就是阻碍官差办事,王大人就能随时给你扣一顶谋逆之罪。
所以,一般王大人在不想得罪人,以劝告犯了事的人家用银子和下人来抵案子的时候,通常对方都会答应。
这样,既不得罪人,还能让人家欠他一个人情,一举两得,王大人何乐而不为呢。
这次的案子,王大人又想重操旧法,他先去萧家劝说了一顿,让萧家的人出面去向江家的人道歉,毕竟此事是萧炜先挑起来的,萧炜是犯错一方。
可惜,萧老亲王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孙子时,他才不管谁对谁错,总之,把他孙子伤成了这样,就是江家的人不对,他要江家的人跟他道歉,还要江道仁赔偿银子给萧家。
王大人好说歹说,萧老亲王都不同意,王大人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不过,萧炜伤的极重,到现在都还没醒来,他就算想要抓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这人一搬动,扯动了伤口,出了什么事,那他就得不偿失。
所以,王大人想了又想,又去了一趟江家。
江道仁的态度比萧老亲王好多了,但脾气也非常固执,他认定了是萧炜的错,就非得让萧家的人来跟他道歉,不然,他就要告上金銮殿,让皇上来主持公道。
王大人那叫一个头痛呀,“皇上正病着呢,哪有精力管你这档子事情啊。”
“哼,皇上病了,不是还有二王爷么,再说了,万岁爷的病总有好的一日,本官就等着万岁爷的病好了,再进宫去告状,我就不信,他萧家在京城里还能一手遮天不成。”
王大人好说歹说,说了一箩筐好话,但两家的人都不打算妥协,更不想先向对方折腰俯首。
王大人那叫一个头痛,没办法,只好先派人去萧家,把那日参与打架的还未死的十多个护卫们全都给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
至于萧炜和江家大少爷,两人都还昏迷不醒,他就是想抓人审问,也不敢这时候去抓,只好等两人的伤势好了再说。
可是,令王大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第二日,萧炜突然死了。
萧炜的死,让原本风雨欲来的萧家,瞬间吹起了十二级的狂风暴雨,还闪电雷鸣不断。
萧炜的母亲,也就是萧亲王世子妃,她原本就因为先皇后的死而悲痛欲绝,郁郁寡欢了近一年时间,这时候,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死了后,无疑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亲生的一对女儿,不到短短一年时间,全都死了,萧亲王世子妃伤心欲绝,悲痛万分,当即就在萧炜的灵堂前,喷出了一口老血,是真的吐了血,而后,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在萧炜去世的当日晚上,就彻底的疯了。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佛头着粪。
萧家的人彻底怒了。
次日一大早,萧老亲王饭也没吃,就穿着一身丧服,进宫求见皇上,要向皇上讨要一个说法。
皇上病了,哪能见他。
二王爷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萧炜死讯的消息,在听到小公公来禀,说萧老亲王来了时,他的一双眉宇就紧蹙的厉害。
在皇上病发作完事,睡着了后,二王爷才去见了萧老亲王。
萧老亲王这次一定要见到皇上,不见到皇上,说什么也不走。
二王爷怒道,“怎么,你还想谋逆不成?”
在二王爷的心里,萧炜那是死不足惜,一个纨绔的败家子弟,就算今日不死,等来日等皇上病好了,灭了萧家的威风后,萧炜那性子的人也一样活不了。
何况,萧炜行事张狂,心狠手辣,这几年,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暗地里,想要他命的人,可不在少数。
等哪天,萧亲王府失去了今日的荣华富贵后,那些个想要他命的人,还不排着队来杀他?
“老臣不敢。”萧老亲王做出一副惶恐的样子来,对二王爷矮了一截身子。
他可怜兮兮道,“二王爷,老臣只是想跟皇上讨要一个说法,那江道仁欺人太甚,把我家炜儿活活打死,炜儿可是我萧家下一任世子,是我萧亲王府未来的萧亲王,今日却命丧江家人之手,他江家若不把凶手交出来以命偿命,我誓不甘休。”
一副江家人不交出凶手,就不走的架势。
二王爷漫不经心的睨了他一眼,端起茶杯,抿了半杯茶,这才做出一副哀痛的样子,道,“老亲王,萧世侄的死,很意外,就连本王都没想到。”
只是断了几根肋骨,且大夫说了,没伤着要害,可人在当夜却死了。
这个意外,让谁也想不到。
二王爷可惜遗憾的哀叹连连,“只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萧世侄先挑起来的,如今,他去了,他的死总不能一味全怪在江家小子的身上吧。”
萧老亲王听得二王爷的话中,有庇护江家的意思,老脸立马拉长,怒气腾腾,“二王爷此话何意?难道我萧家子孙就白白死了不成?”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