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

雍正二十年, 雍正退位,雍正的大皇子爱新觉罗弘晖继位,三朝元老张廷玉任内阁首辅。

同年,张廷玉之妻姚怀玉离世, 张廷玉悲痛欲绝, 三月之期后, 身体情况差到不能上朝。勉强挨了半年, 张廷玉致仕, 回乡养老。

回乡后, 张廷玉终日住在麻溪河畔, 看书,钓鱼。偶尔, 他八十岁的师兄姚元景,会拄着拐杖过来看看他, 师兄弟二人喝一杯淡茶, 聊聊年轻时的往事。

乾元三年,八月初一, 还有五日就三年整了。

白发苍苍的张廷玉望着麻溪对面的青山轻叹一声:“怀玉, 快三年了,也不知道你在地下过得好不好。”

姚元景慢悠悠地走过来:“肯定过得好,怀玉这辈子没少积德, 她若是过得不好, 这地府还有天理吗?”

张廷玉哑然失笑:“师兄, 咱们还能跟阎王爷讲理?”

“能, 咱们这把年纪了, 黄土都埋脖子上了, 咱们离地府的大门近, 阎王爷,鬼差,肯定能听见咱们说话。”

姚元景笑着对他说:“我晚上走夜路时经常小声嘀咕,我跟鬼差说呀,要索命就先索我的命,我是你师兄,让我先走,好留你这个师弟给我养老送终。”

“师兄,我七十,你八十,咱们师兄弟何必谦让分个先后呢?不如一同死了干净。”

到他们这个年纪,已经算非常长寿了。他们的亲人,朋友,早就已经逝去,若无儿孙承欢膝下,这日子,真没什么过头。

姚元景劝他:“能活还是多活久一点,说句厚脸皮的话,如今这天下,也有咱们一份功劳,是咱们师兄地看着一点点到如今模样,我还没看够,无奈年纪已经到了,你且多活几岁,帮我多看两眼。”

“听师兄的。”

麻溪上划来一艘手摇的小木船,划船的几个后生从跟前过,其中一个身穿白袍,留着一头散乱长发,做狂士状的小年轻对岸上两人大喊。

“姚老先生,张老先生,我们要去前头武校跟人打架,你们可愿前去帮我们助威?”

那狂生身边的朋友大笑,也跟着喊:“张老先生,小江要去挨揍了,您过去护着些咱们小江吧,好叫那群习武的小子下手轻些。”

张廷玉已习惯了如今年轻人的放肆不羁,他笑问:“这次又是因为什么打架?”

狂士小江不服气道:“那群练武的小子说我读书背诗没用,要想做个于国于家有用之人,要么去考菁华大学,要么习武守护边疆。我要告诉他们,学造车造船有用,习武保卫边疆有用,我读四书五经写诗也有用。”

“你觉得有什么用?”

狂士小江得意又骄傲:“张老先生,我觉得他们学的是术,我悟的是道。”

姚元景看师弟一眼,这小子有点意思嘛。

张廷玉耐心问他:“乡邻皆夸你聪慧,说你十二三岁就熟读四书五经,十五六岁做出来的诗词就很惊艳,这几年,你可悟到什么了?”

狂士小江沮丧,眼巴巴地望着他:“悟到的都是小道,大道还需先生教我。”

人呐,上年纪了,脑子就不动了,姚元景听到这儿,才知道,这个头发乱糟糟的小疯子,这是来找他师弟拜师来了。

张廷玉摆摆手:“你且去,打你的架去,你这样吵闹,把我的鱼虾吓走了。”

狂士小江只好委屈巴巴地走了:“张老先生,明儿我还来。”

小船划走了,一群鸭子又游了过来,脚下摆动着,脖子高傲地昂起,呱呱乱叫,看来今日不是钓鱼的好日子。张廷玉收起了鱼竿。

“师弟,那是谁家的孩子?”

“你不认识?江升弟弟的小孙子,江流。”

姚元景想起来:“江升的弟弟江迟,如今任江西巡抚,官位也不小,他的孙子,怎么不带在身边自己教?”

江升是徽商领头人,他的弟弟江迟年轻时读书艰难,一直考不中进士,等到三十多岁考上菁华大学,菁华大学毕业后入仕,一路高升。

晋商、粤商、浙商、赣商都送了家中子弟去菁华大学读书,顺利考中的,入朝做官的,官职都不高,江迟算是五大商行子弟中的翘楚了。

“江升曾亲自上门拜访过我,他说江流这个小孩儿跟他其他兄弟不一样,身上一股狂劲儿不好教,请我给管教管教,我给拒了。我都这把年纪了,亲孙子我都不教,哪有心思教别人家的孩子。”

姚元景叹道:“真是不一样了,咱们那会儿,商人家的子弟,谁不是夹着尾巴做人,到他们这一代,满汉无分别,朝廷也不打压商户子弟,如今的孩子们呐,一个个都张扬天性,活得越发有滋味了。”

可不是,别看江流这孩子整日疯疯癫癫的,没个正经样儿,他身上那股鲜活自由的劲儿啊,羡慕都羡慕不来。

“小孩儿挨打,你不去瞧瞧?”

“不去,他们经常吵架打架,下手有数儿。再说,旁边还有老师盯着呢。”

几年前,朝臣建立了陆军指挥官学校,海军指挥官学校,全国各地同时也建起了许多武校,这些孩子一边读书一边习武,他们以后要走武将的路子,日日跟人切磋,知道轻重。

姚元景望着远方的青山:“师弟,快到三年之期了,永安和子安也该回来了吧。”

“嗯,永安已经着人送了信件回来,后日就到。”

怀玉年轻时生了一场重病,张廷玉夫妻要孩子要得晚,老大永安出生时,张廷玉已经三十出头了。

永安呢,十八岁给他定的亲事,本来准备及冠就成亲,谁知女方家有亲人去世,守孝三年,那姑娘和永安成婚时,永安已经二十三岁了。

到如今,张廷玉已是古稀之年,大孙子还是个垂髫小儿。

说起家里的孙子,姚元景笑道:“永安当官当得好,皇上信重他,他和子安兄弟俩把你们张家好好传下去才是正经,孙子嘛,晚一些就晚一些。”

姚元景拿自己家打趣:“我家孩子倒是成婚早,我曾孙都有了,那又如何?都是不争气的。”

“读书不行,做学问不行,做生意也不行。我那群儿孙,唯一的好处就是知足。罢了,不给我惹事儿,也算他们孝顺了。”

姚元景每回说起自己家的子孙,总是一堆抱怨,说到最后却总会念儿孙的好处,可见他这个老祖宗是个舍不得下狠手教育孩子的。

张廷玉听师兄唠叨儿孙几十年了,耳朵都听起茧子了,说起教育儿孙,张廷玉年轻时定会觉得自己教得好,家里两个孩子都出息,可菁菁家三个孩子,特别是小的那两个,都没见他们夫妻怎么教,孩子就这般长大成材了。

弘年从小性子就稳重,带着弟弟弘希一起,就算他们阿玛额娘不在家,读书这些事他们自己就能处理妥当了。

如今,两个孩子也二十一了,弘年已经成婚,如今领着户部主理的差事,听说办事极为老道。弘希还未成婚,是个待不住的,这几年带着叶氏商行的侍卫、掌柜满世界乱跑,一两年才回来一趟。

可见,孩子跟孩子还是不一样的。

张廷玉想了许多,这些事却不好张口跟师兄说,免得扎了师兄的心窝,师兄明日不肯拄着拐棍来瞧他了。

两个老头子在溪边坐到傍晚,江流和他的一群朋友回来了,江流脸上青了一块,露出来的胳膊也是,他狂乱的头发看着更乱了。

狂士小江去跟人打了一架回来,变成斗败的小猫咪,小可怜样儿,姚元景见了,顿时笑出了声。

一群半大孩子走了,姚元景也要走了:“师弟,明儿见。”

“明儿见。”

姚元景走了两步,想起什么,又回头问道:“师弟,可曾收到菁菁的信?”

“月初收到了,信从天津送来的,我估摸着他们俩应该回京了吧。”

两年前,太上皇退位后,担子交给皇上,太上皇坐船去美洲找直亲王父子,两年都没有回来。

胤禟和叶菁菁夫妻常年在国外游玩,也跑去了美洲,一去一年多,一点消息也无,张廷玉偶尔也会为他们担心,毕竟他们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怀玉走了已经三年了,菁菁肯定会回来看望怀玉吧。”

张廷玉不知,菁菁上次来信里也没提。

“会来的,他们今年不来看看老头子我,明年说不准就看不到了。”

“师兄,您又来了。”

姚元景笑了笑,他这样说,自然有这样说的道理。

就像他说的那般,人老了,就在往地府走,等真的靠近阴阳交界的那扇门时,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应,他知道,他活不了多久了。

三日后,姚怀玉的忌日,永安和子安带着妻子和儿女回老家,胤禟、叶菁菁夫妻俩也带着儿孙前来。

永乐笑着喊了声干爹:“永安哥和子安给您在溪边建的这栋小房子可真好,三年了,都没被雨水淋坏。”

张若霭笑道:“怎么说话的,好歹是木房子,我们手艺就算再差,三年也能撑住吧。”

三年前母亲去世,父亲悲痛难以自抑,一定要去坟前搭茅屋守坟,永安和子安两兄弟怕父亲身子骨受不了,好说歹说,才说通父亲,在村口建一栋屋子,村口这里没有阻拦,能远远瞧见母亲的坟墓。

张若霭望向河对面的青山,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过去的三年里,父亲日日都像他这样望着母亲的方向吧。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父亲虽一心念着母亲,希望父亲也能想想他和弟弟,活得更长一些。

弘年、弘希两人扶着张廷玉,弘年道:“干爹,皇上知道我们要来看您,专门给您带来了礼物,一会儿您瞧瞧。”

“劳烦皇上还挂念我这个老头子。”

“干爹,您乃三朝元老,又是数得着的能臣,太庙的位置都给您空出来了,皇上怎么能不惦记您。”

叶菁菁瞪小儿子:“弘希怎么说话的?”

弘希双手一摊:“好吧,我道歉。”

张廷玉笑道:“老人家,怕什么死不死的,早晚有一日。”

“虽然大家早晚都有这一日,但是能不提就别提,给自己招晦气。”

“好,不提,都别提,咱们一块儿长命百岁。”

胤禟笑道:“姚元景都能活到八十,张廷玉你要努努力,像姚元景看齐。”

姚元景掏了下耳朵,慢悠悠地走过来:“我怎么听到有人念叨我。”

姚元景看到他们夫妻,假装恍然大悟:“哦,我的弟子看我来了。”

胤禟配合地喊了声老师:“老师,您这年纪,耳聪目明的,就别装耳背了吧。”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今儿是怀玉的忌日,碰巧是个大晴天,咱们慢慢走着上山吧。”

老朋友前来,儿孙也归家,张廷玉今日心情大好,不肯叫人抬着上山,他要自己走。

被人抬过来的江升,扶着侄孙江流下轿,咳嗽一声:“张阁老自己动腿走路,我这个小商人不好僭越,也下地走两步吧。”

“哟,江掌柜如今说话这般谦虚,你这个五大商行的领头人都说自己是小商人,其他做生意的商户都不敢搭话。”

江升笑得温和:“人老了,胆子也小了。我也教家族后代,别太张扬,胆子小,活得久。”

“你瞧瞧你说的都是些什么话,朝廷什么时候要拿你们开刀?”

弘年提醒阿玛:“商税。”

从雍正朝后期开始,朝廷重农政策得到彻底的实施。普通百姓家里有余粮,能养活更多的孩子,大清近十年,人口得到极大的增长。

农民交税交的少,国家要建铁路,要研发新式战船,对商业贸易征税就征得多些。

“江升啊,说句实在话,如今商税你们觉得重不重?”

江升很干脆地摇头:“如今不重,我觉得很合适。至于以后,说不准。”

朝廷收税的政策采纳了叶菁菁提的分阶梯纳税,街上做小买卖的货郎,进城卖菜卖粮的农人都不用纳税。需要纳税的是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小商人,以及大商人,两者之间缴税的税额也不一样,总的来说,赚得越多,纳税越多。

以前朝廷的海军不强,朝廷只能通过固定的税关收税。可如今,朝廷对国家掌控力很强,无论是出海做生意,还是在国内做生意,只要是大额交易,纳税是逃不掉的。

也不能逃,若是逃税被抓住一回,以后几年查税的都会盯上你,生意就不好做了。

胤禟问儿子:“你们户部要提高商税?”

“没有提高商税的意思。”

胤禟看向江升:“弘年说没有,你话里有话是什么意思?”

江升问:“朝廷要重修驰道,不用我们配合?”

“江叔说的是这个事啊,永安哥,你来说。”

张若霭解释道:“江叔,修驰道确实需要大笔的税收支持,朝廷的意思是,用沿海州府收的税支持云贵川藏等地建驰道,并没有说要提高商税。”

江升脸色缓了缓:“既是如此,朝廷该查贪了。”

“有地方官用朝廷征税做幌子跟商户收银子?”

江升点了点头:“多是偏远地界,咱们这里,还有江苏、浙江、广州等地还没听说。”

弘希怒道:“贪官真是杀不尽,等回京后我去跟皇上请旨,这事儿我去办。”

弘年:“我一个户部主理难道处理不了几个贪官?你不是要去叶家坡么,你去做你的事去,户部的事我自会处理。”

两兄弟扶着张廷玉走在前头,张廷玉笑道:“弘希也别生气,一茬一茬的贪官多的是,查到了处理便是,可别气坏了自己。”

姚元景:“咱们国家能有如此这般,是太上皇一手带起来的,太上皇在,那些人不敢胡来,就算有贪污的,尾巴也藏得严实。如今新皇登基不过三年多,新皇又是个顾全大局的性子,那些人呐,尾巴都不愿意藏啦。”

胤禟露出个阴笑:“这有什么,立威嘛,多杀几个,多死些人,这个威呀,就立起来了。”

“当着怀玉的面呢,别左一个杀,又一个死的,吓着她了。”

子安小声吐槽:“贪官和我娘站一块儿,还不知道谁吓谁呢?”

永乐、弘年、弘希姐弟三人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孔渔抱着女儿走在永乐身边,连忙空出一只手扶住她:“上坡了,小心看路。”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张若霭扭头看了眼孔渔,孔渔微微点了下头:“永安哥,有话跟我说?”

“没有,觉得你挺细心,以后继续发扬。”

“多谢永安哥夸奖。”

坐在爹爹怀里胖嘟嘟的小姑娘眨巴着大眼睛,看着张若霭,咧嘴冲张若霭笑。

张若霭嘴角翘起,这小丫头,跟永乐小时候可真像。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走到坟前,叶菁菁拿帕子擦墓碑:“怀玉姐姐,我来看你了。”

张廷玉看着爱妻的墓碑,也露出个淡淡的笑:“你若还在世上,肯定日日都能见到我吧。你若去地底下了也不要紧,等等我,我很快就来找你。”

“爹!”

张若霭不爱听父亲说这个。

张廷玉扭头对两个儿子说:“你们也有妻儿老小了,又都这么大的人了,没有我,你们也会过得好。你娘不一样,她一个人孤单,她念着我,我不能叫他久等。”

夫妻情深,儿女也比不上,在场的小辈都暗中叹息。

生离死别啊,这种痛,只有真正深情的两人才能感受到。

祭拜完之后,大家下山时,脸上多了几分怅然,不如进山时笑容满面。

下山的路上,胤禟一直握着叶菁菁的手,下午午休,屋里没人时,胤禟对身边人道:“我希望我能活得长些,我给你送终。”

半睡半醒的叶菁菁精神了,睁开眼笑,伸手搂住他的脖子:“我若死先死,你不会想跟我殉情吧。”

“你若是想,爷也不是不能答应。”

叶菁菁给他一巴掌:“这世界如此之大,有趣之事如此多,如果我先死,我希望你能代替我多看看这个世界,也多爱护咱们的孩子。”

胤禟不接话,他问:“若是我先死,你待如何?”

“我呀,找几个英俊的面首,带他们……”

胤禟听不下去了,俯下身就吻,吻了好久不松口,叶菁菁憋气,直拍他肩膀,他才松嘴。

胤禟委屈:“爷不许。”

叶菁菁大笑,亲亲他的嘴角:“骗你的。”

没有你,其实这个大千世界,好像对我也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叶菁菁靠着他肩膀:“或许,我会搬去山里住吧,清静,我用余生想念你。”

胤禟听到这话又舍不得,他又说不出让福晋去找面首的话,只好叹气道:“还是你先死吧,我死后面,就不用担心你了。”

靠在他怀里,叶菁菁无声地笑。

小辈们当差的当差,读书的读书,一个个都很忙。姚怀玉祭日过后第三日,一起赶回来的小辈们都走了。

胤禟和叶菁菁多留了些时日,陪姚元景和张廷玉说说话,等到八月底才回京,他们约好明年开春再会。

“听年羹尧说,春城的春景乃是一绝,师兄,等来年开春,我们夫妻来麻溪接你们,咱们一块儿坐火车去春城赏春。”

春城啊,张廷玉年轻时候去过一次,真是天赐的好地方,山美水美,连春城的风,都跟别处不同。

张廷玉笑着点头:“说好了我还要给师兄送终,师兄能活到明年,我肯定没问题。”

姚元景笑道:“阎王不催我,我还能活好多年呢。”

“那咱们说好了。”

结果,他们失约了,没有等到明年开春去春城赏景,甚至没有等到过年。

十一月中旬,姚元景去世。

十一月底,姚元景的头七后,张廷玉去世。

胤禟和叶菁菁夫妻一个月送走两位老友,伤心到睡不着觉。

看重的朋友一个个都没了,叶菁菁头一回觉得,自己也有年纪了,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当祖母的人了。

十二月初朝廷下旨,赐姚元景谥号文端,张廷玉谥号文正,两人皆配享太庙。

乾元五年,张若霭入内阁,皇上赐他一块牌匾,三代阁臣。

安徽桐城五大世家,自此,麻溪张家为魁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