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八年后, 雍正九年,清明。

刚过完年节不久,太皇太后薨逝, 这几年身体已大好的康熙生了场大病, 在畅春园养了两个月, 今日清明祭祖,他这才从畅春园中出来。

康熙被奴才扶着下马车, 看他佝偻的背, 苍老的脸,和寻常六十多岁的老人并无区别。

“皇阿玛!”

正当壮年的雍正上前扶着康熙,康熙微微抬起下垂的眼皮, 看了眼老四,随后又低下头, 走他的路。

只见他脚步滞涩,慢慢挪动着步子。

“走吧, 敬告天地, 也给你皇祖母上炷香。”

御驾和銮仪卫都跟在身后,康熙却不肯乘坐,他今日定要一步步走上天台。

雍正也不着急, 他扶着皇阿玛慢慢走着。

四月的北京还很凉快, 上台阶才走到一半,康熙已经大汗淋漓。

雍正轻叹,皇祖母之死, 让皇阿玛的精气神损了大半。

康熙和台阶较上劲儿了,他一步步往上挪着, 每登上一步台阶, 他脑子里都滑过一个旧人。

八年前, 他在畅春园里接见刚从新南疆回来的陈廷敬,那时候他意气风发,前年人没了;去年夏天从福建坐船来天津,陪他游菁华大学的李光地今年也没了;还有墨家那位总爱挤兑他的墨家巨子墨玄也死了……

佟国维这个狗东西,每年都说要病死了,今年都活到八十了,还没死。跟他谈论数学难题的梅文鼎,这个老东西今年八十四了,比佟国维还能活。

不知道走了多久,康熙一脚迈上最后一阶台阶,他转身看向台阶下,老一辈的皇室宗亲没几个了,站在下面的都是新一代的爱新觉罗子孙,一个个二十来岁的年纪,风华正茂。

康熙侧头看看距他几步之远的儿子们,老迈的康熙还是不能理解四儿子今日的安排:“都进去祭祖?”

除了老大在福建海军,老八在红河港来不了之外,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九胤禟夫妻、老十胤俄、十二胤裪、十三胤祥、十四胤祯,连四个年满二十的皇子十六、十七、十八三个都在,只有他最年幼的皇子胤祎今年十一岁,跟着他的侄子们站在台阶下。

“大清有今日海晏河清的模样,都是兄弟们和九弟妹齐心努力的结果,祭祖这样的大事,兄弟们和九弟妹自然要参与。”

老态龙钟的康熙看向九儿媳,叶菁菁笑着回视他。

这八年以来,她的菁华大学培养出许多人才,加起来有近两千余人,这些人中,一小部分有天赋的人留在菁华大学做研究,超过一半的人去了菁华钢铁厂、菁华船厂工作,另外有四五百人进入朝廷办事,从最基层到中央,到处都有菁华大学的学子,男女都有。

菁华校报、大清报都在她影响之下,把控舆论的过程中,她把她的影响力植入到大清的方方面面。

这八年是康熙老去的八年,却是她叶菁菁崛起的八年。

如今,她在朝廷内的地位,就算是雍正都不能轻易撼动,何况是身为太上皇的康熙,叶菁菁自然不怕他了。

“皇阿玛,吉时到了,儿子扶您进去吧。”

康熙无声叹息,慢慢走进天坛,一身吉服的叶菁菁走在一众亲王当中尤为显眼。

固伦恪靖公主被雍正从归化城请来,她站在台阶下,看着九弟妹一步一台阶地走上顶端,走进象征着皇权威严的天坛,她忍不住激动地红了眼眶。

大清报如今的副主编之一,和硕醇亲王胤祐的儿子弘曙,拿着手里的笔赶紧记下:雍正九年清明,太上皇、皇上领皇叔们,及菁华亲王、菁华大学士、菁华大学校长、大清报主理、瑞亲王福晋董鄂菁菁,进天坛祭拜天地。

弘昱瞥了眼弘曙的记载,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旁边其他堂兄弟都伸长了脑袋偷看,弘晖看了之后扑哧一声,弘盼、弘昀两兄弟对此不发表意见,只有勇亲王胤祯的儿子弘春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弘曙哥,你这么记录真的行?咱们这些兄弟的阿玛就不说了,你亲阿玛,我七伯,名字就隐藏在’皇叔们‘三个字中?”

“你对九婶也太好了吧,你可真行,这么多封号,九婶自己都没你记得清楚。”

永乐偷偷溜过来,看了眼弘曙哥记了啥,看完后顿时也笑了:“弘曙哥,上月我额娘获封菁华亲王才上了报纸,这月又上报纸,你不怕大清百姓看着烦了?”

上月蒸汽火车研发成功,雍正封赏了参与蒸汽火车研发的所有人,叶菁菁这个一力推动这个项目的菁华大学获封亲王爵位,和瑞亲王的爵位一样,都是世袭罔替,可以传给后代的铁帽子王。

弘曙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咱们皇室里,如今除了四伯最受百姓爱戴之外,第二就要数九婶,百姓巴不得月月都能瞧见九婶的消息。”

弘晟这位菁华大学《海外报》的主编赞同地点点头:“咱们《海外报》,报道的都是海外诸国的新鲜事,跟九婶根本毫不相关,每月收到全国各地百姓寄来的信件中,依然有许多人提到九婶。”

弘晖笑道:“永乐,九婶这般受百姓爱戴,你说等你承袭菁华亲王爵位的时候压力该多大呀!”

“我没啥压力,菁华大学都是我额娘创下的,我额娘说,我安生当好二代,把菁华大学传下去就行了。”

弘时羡慕了:“还是九婶好,不像我皇阿玛整日训斥我,说我不上进,怎么还没大学毕业。”

弘时是雍正的四儿子,前头大哥弘晖、二哥弘盼、三哥弘昀都是雍正二年一次就考上了菁华大学,四年后顺顺当当毕业。

弘时比前头三个哥哥小几岁,轮到送他去考菁华大学时,前年愣是没考上,把雍正气得够呛,骂弘时丢了他的脸。灰头土脸的弘时努力了一年,去年九月总算考上了菁华大学,他才读了半年,他皇阿玛就催他早些毕业,说朝廷缺人干活儿。

弘时无语,前头他的哥哥们,加上叔伯家二十多个堂哥,这么多牛马还不够皇阿玛使唤的?他今年才十三,都还未大婚,怎么就轮到他干活了?

永乐安慰弘时:“四伯就是这样的性子,今早在天坛外面碰到我时,也催我了。对了,也催弘年和弘希了。”

弘年和弘希是永乐的弟弟,他们俩是双胞胎,雍正二年十二月出生,今年也才七岁,如今还在菁华小学跟弘历一块儿混着呢。由此可见四伯有多丧心病狂。

弘时叹气,他皇阿玛自己爱干活,他不爱干活儿呀,他只想跟二哥弘盼一起在家养病休息。

弘盼瞪弘时一眼:“生病有什么好,别胡说八道。”

弘盼小时候跟弘晖一样生了场大病,当时差点人就没了。好歹被太医救活了,可病根还是落下了,就算如今已经成年大婚,身子骨依然弱得很,不如弘晖康健。

和弟弟一样想摆烂的弘昀建议弟弟:“你的会计课学完了,再好好学一学文,等毕业后来翰林院,哥哥我带你修书,咱们在翰林院一起混日子。”

弘晖听到只想叹气,他一共四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系都还行,只是一个病恹恹,两个想躺平,还有一个小弟弟弘历才读小学,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他这个大哥真是不好当。

弘晖拍拍永乐的肩膀:“你好好带弘年和弘希,顺便也教教弘历,弟弟们都不干活,这还得了?”

永乐今年别看才十四,她已经从菁华大学毕业了,学的是数学和外语,拿了两本毕业证。皇室的兄弟姐妹中,能拿两本毕业证的也就那三两个人,弘晖很信任她。

弘盼、弘昀、弘时三兄弟都赞同大哥的话:“永乐,你一定好好教教弘历,弘历皮归皮,那小子人还是聪明的,教好后叫他跟大哥一起为大清拉磨。”

弘盼虚弱地捂住胸口:“我想为皇阿玛分忧,可惜有心无力。”

弘昀和弘时也学弘盼捂住胸口:“我们……”

“行了!”

弘曙、弘昱、弘晟、弘昌、弘春,都在看热闹偷笑,弘晖气不打一处来:“你们差不多得了,再过分,小心我去告诉皇阿玛!”

弘昀脸皮厚:“告诉皇阿玛吧,皇阿玛最好夺了我身上的差事儿,反正修书的活儿我也不想干了,我想出海去叶家坡玩儿一趟。”

弘晖黑脸:“你们一个个的,就知道玩儿,心都玩儿野了!”

“哼!大哥难道不想去叶家坡玩儿?”

大清报和海外报长年累月地宣传着,别说他们,就算是普通大清百姓知道叶家坡如今有多热闹,海外的新鲜玩意儿只要来大清,头一站就是去叶家坡。

皇子皇孙们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上年纪的固伦恪靖公主站在最前面被他们吵得脑袋疼,却没有训斥他们。

让他们吵去吧,皇室的皇子皇孙们能处得如此和谐已经非常难得了,就当他们在交流感情吧。

皇上跟兄弟们关系好,下面的侄子侄女们受家里长辈影响,同辈堂兄堂妹之间关系也十分亲近。

皇孙们的中心人物是弘晖,皇孙女们的中心人物是已经定下的下一辈菁华亲王永乐,他们大多是十多岁二十多岁的年纪,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儿,不吵闹也不可能。

固伦恪靖公主闭目养神,不过一会儿,耳边的吵闹声突然没了,她疑惑地睁开眼睛,看到台阶上头的人正下来,她了然地笑了。

小猴孙们碰到如来了,这不就老实了。

雍正要送康熙去畅春园,皇子皇孙们为了表示孝道,自然要跟着去。不过他们只送到畅春园门口,等太上皇和皇上去九经三事殿了,他们扭屁股就跑去畅春园里玩儿去了。

永乐从小就在畅春园里玩儿着长大,畅春园里的景色对她来说早就不稀奇了,她去找她玛嬷去。

八年过去,宜妃的眼角也长出了皱眉,不过这不影响她的容貌,她笑起来时,比年轻时更添几分味道,依然还是个美妇人。

永乐还在院子里就喊玛嬷:“您的宝贝孙女回来啦!”

宜妃喜笑颜开地从屋里快步出来:“怎么就你一个,你阿玛额娘呢?还有你五伯五婶他们呢?”

“阿玛额娘他们跟叔伯婶婶他们喝茶去了,弘宇跟哥哥他们玩儿去了,我不爱去,就回来了。”

宜妃抱着孙女猛亲一口,拉着孙女进屋:“头一回去天坛拜祭,肯定累了吧。”

“还行吧,我们就站在台阶下,不觉得多累。不过我看玛法肯定很累,四伯扶着他从台阶下来,我看玛法脖子上都是汗珠。”

“咱们不提你玛法,我问你,今儿除了你和你额娘,皇室妇人里还有谁去天坛了?”

“还有固伦恪靖公主。”

“别叫得那么生分,四公主是玛嬷侄女,你姨婆的女儿,你该叫她一声姑妈。”

永乐拉着玛嬷撒娇:“永乐跟姑妈头一回见,这不是不熟悉嘛。”

“你姑妈是个能耐人儿,以后你就跟她熟悉了。”

宜妃又是骄傲又是感叹,菁菁真是不得了,以女子身份入阁还不算,上月封了亲王爵,这月就能跟皇室的爷们儿一起进天坛祭拜天地,连永乐也能沾光。

宜妃鼓励孙女:“你额娘比你姑妈更能耐,以后你也不能差,等你长大了,也生个聪慧的女儿,把爵位再传给你女儿,绝不能把你额娘留给你的爵位传到男人手里。”

“玛嬷,我知道的。”

永乐读了那么多年书,已经明白妇人在这个世上的艰难,她知玛嬷这般说,并不是不喜欢她的弟弟们,也不是不喜欢她以后的儿子,玛嬷只是想,在这个世上,有个妇人位居王爵,让天下妇人看到妇人也可以凭本事身居高位。

宜妃今日太激动了,她道:“你不知道,今早听说皇上宣你额娘和你去天坛时,畅春园里有多热闹,德妃、惠妃、荣妃他们都跑来祝贺,夸你额娘的那些话呀,你玛嬷我听了都脸红。”

永乐捂住脸笑:“姑妈也夸我额娘了。”

“她该夸,若不是因为你额娘做得好,让皇上开了先例,皇上也不会把她请回京来。”

古往今来,妇人王爵加身,站在亲王列和皇帝一起祭拜天地,这还是头一回,多么荣耀的事!

“大清报会报道吧?”

“会,弘曙哥说,下半月的头版头条就是皇室清明祭拜天地。”大清报在大清境内销量非常高,月报只发行了半年,就改为半月报了。

宜妃道:“等报纸刊发了,玛嬷去买它十份收藏,等玛嬷死了,这些报纸都放进嬷嬷坟墓里。”

“好呀,我也买十份,到时候也放进我坟墓里。”

“呸呸呸,你一个小姑娘,说什么晦气话。”

永乐笑道:“玛嬷,人总有一死,没什么好怕的。您都不怕,我也不怕啦。”

永乐年纪还小,自然不怕说到死亡,康熙是怕死的。

康熙怕死,他怕他死了之后老四更加肆无忌惮,把大清的祖宗家法都败完了,大清还是大清吗?

“你登基不过十年,你看看朝堂上,内阁中,军机处,还有多少满人?朕在位时满汉各一半,如今汉人占六七成,满人才三四成,这样下去,你是想大清被汉人偷走大位吗?”

康熙目光如刀:“海军中,董鄂长吉的儿子董鄂图江娶的是李光地的孙女,鄂尔泰的儿子辉海娶的是粤商林敬的女儿,还有多少海军将领娶的是汉女?”

“皇阿玛,汉臣得用!”

“呵,得用?你开了一道口子,让汉臣看到上位的希望,他们为自己为家族,怎么会不得用?你脑子被狗吃了不成?”

被骂了雍正也不急不恼:“皇阿玛,您说的,满汉一体!”

康熙拿起桌上的茶盏丢过去,雍正不紧不慢地躲开:“皇阿玛解气了吗?”

康熙气得拍桌子:“你是满人,大清的江山姓爱新觉罗!”

“儿子保证,以后大清的江山依然会姓爱新觉罗。”

康熙不信!

“老九福晋都能进天坛,假以时日,汉人是不是也能进天坛?”

雍正没有否认,康熙大怒!

“胤禛,过些时日难道你要宣布,大清正统是华夏吗?”

“为何不能?儿子觉得九弟妹说得对,华夏大地上,咱们满人不过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其中一支,和欧洲白人,非洲黑人相比,咱们华夏土地上的百姓无论民族,根子上都是同文同种,咱们必须自己统一起来,捏成一个拳头,才能朝大清之外的地方打出去。”

叶菁菁授意菁华大学办《海外报》,给大清百姓宣传海外的国家,海外的民族,海外的战争,就是要借助海外洋人,把大清内部团结起来,攘外安内。

叶菁菁做的这些,都是在雍正授意,汉臣支持下完成,等到全国铁路连通,云贵川等地,新疆、西藏等地,边疆各民族都将加入其中来。

“胤禛,你是爱新觉罗家的叛徒,朕要废了你!”

“皇阿玛,晚了!您若是走出畅春园,去大清各处瞧一瞧,从东到西,从南至北,大清建国至今,我才是大清历史上最受百姓拥戴的帝王,就算是您,您也不能越过儿子发号施令。”

“满人呢,满人和蒙古不反了你?”

“有吃有喝有仗打,海外的宽阔的土地和丰沛的矿藏等他们去占领,他们计较这些小节算什么。”

“皇阿玛,您还没发现吗?老一辈的满人蒙古人死得差不多了,新一代的满人,他们心里想的是海外,他们不想跟祖辈一样被死死地限制在一小片地方,等着朝廷赏的那三瓜两枣。”

康熙多聪明的人呐,从海参崴、菁华大学想到海军,想到叶家坡,想到近年来绿营蒙古八旗十分频繁的换防,南北兵将调动,有多少满蒙八旗的士兵已经去海外开过眼界了?

“胤禛,你把你自己想得太聪明了,你以为开了眼界后蒙古八旗是你能掌握的?他们若是起心动念,你用什么挡住他们?”

“不用挡,用利益团结他们就行了。”

大清报、菁华校报、海外报,这九年多以来,一直在干一件事,叫所有百姓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内部自己争就算了,该对外的时候绝对要团结。

“呵,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们团结起来针对爱新觉罗呢?”

“针对就针对吧,灭亡的王朝多的是,不差咱们一家。”

胤禛不等皇阿玛骂他,就道:“皇阿玛,您也曾是帝王,不知道您有没有做过预知梦?”

康熙瞪着他,老四究竟在说什么?

雍正突然笑了:“算了,儿子跟您说这些做什么。”

父子俩不欢而散,雍正却并不在意,走时还对康熙说:“皇阿玛您年纪也不小了,有空跟儿子生气,不如多出去走一走看看大清变成何等模样了。你这把年纪,看一眼就少一眼。”

从他登基后,前五年的两件大事,加强海军力量,尽量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第二个五年,还是在继续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全力支持蒸汽火车研发。

今年是雍正九年,蒸汽火车的技术难关都被攻克,从这月开始,第一条试运行铁路,从天津到京城,已经开始修建了。

第三个五年,第四个五年,他要把铁路通到边疆,让大清百姓团结一心,开疆扩土,和全世界较量!

“皇阿玛,您出来了,玛法是不是骂你了?”

不懂事的弘时,一句话就让雍正黑脸:“赖在畅春园做什么,没事儿就回学校去,若是不能按时毕业,看朕不打断你的腿!”

弘时挨骂,其他人默不做声,雍正也没放过他们,雍正指着弘昱、弘晖、弘晟、弘曙、弘春他们几兄弟:“你们都是当差的人,不赶紧回衙门当差,在这儿混玩儿,真当你们是混吃等吃的纨绔子弟吗?”

雍正把儿子侄子都骂了一顿,轻哼一声,一甩衣袖走了。

一群堂兄弟们对视一眼,默契地跑过去按住弘时一顿锤,你这个嘴臭的狗东西,害他们无端被骂。

“小爷我自从去了兵部当差,整日被十四叔使唤得跟条狗一般,小爷哪儿就是纨绔子弟了?”这个愤愤说话的是直亲王府的弘昱大阿哥。

“我这般要是纨绔子弟,京城街头的纨绔子弟们怕不是要哭死了。”这个怨气冲天的声音是在刑部当差的弘晖。

“呵呵,小爷我真是倒霉有你这么个臭弟弟。”这是弘昀。

胤禑、胤禄、胤礼三个当叔叔的赶紧拦住大侄子们:“别揍了,揍坏了回学校,老师还以为弘时被人欺负了,这要说出来,还不是丢咱们皇家的脸。”

“叫他去告状吧,爷不在乎!”

弘盼和弘昀两个同母亲哥下手一点都不手软,弘时左躲右闪,找准个空档逃跑了。

“嘿,这小子,溜得真快!”

“别叫小爷逮住你!”

今日畅春园里人多,弘时聪明,跑去找皇祖母德妃。

德妃对几个孙子们都挺好,弘时跑去告状,这事儿吧,德妃也无能为力:“好孩子,玛嬷叫人送你回学校去好不好?”

弘时只好委屈巴巴地点头:“那好吧。”

弘时从后门溜走,也是寸得很,刚巧碰到玛法,他上前请安。

“去哪儿?”

“回玛法的话,孙子回学校去。”

“别去学校了,朕要去出门去转转,你跟朕身边伺候。”

弘时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康熙带走了。门口的奴才赶紧去禀报德妃,德妃不知道康熙发什么疯,只好叫人去宫里通知老四。

雍正吩咐人去打听,打听消息的人回报:太皇上带着四阿哥和一群侍卫已经出京了,去的是天津方向。

知道皇阿玛去天津,雍正就不管了,他道:“召工部尚书张廷玉来。”

雍正三年,吏部尚书李德明致仕,工部尚书姚元景调任吏部尚书,原工部侍郎张廷玉升为工部尚书,报馆副主编田文镜调任工部左侍郎。

张廷玉赶到乾清宫,刚跪下请安雍正就叫他起来:“你过来瞧瞧,今年咱们先修哪一条?”

“回皇上,您不是早就定好了,先修从京城经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再到福建这一条路线吗?”

“朕想着,南北有运河,有海运,似乎并没有草原一线急迫。”

雍正说的草原一线,指的是海参崴经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到甘肃安西州这条线。这条线修起来后,再修几条往北的支线,粮草就可经铁路到大清边疆。

“皇上,您这是在防备沙俄?”

“雍正四年,沙俄对奥斯曼帝国用兵,打输了,最后转而打芬兰,企图通过芬兰把战争推到芬兰身后瑞典国土上去,拉锯这么多年,瑞典颓势十分明显,我看瑞典的同盟国不会再支持瑞典了,瑞典战败在即。”

雍正指着准噶尔地区:“三年前,沙俄入侵准噶尔,被咱们打回去了。朕瞧着,等沙俄彻底解决完瑞典,就该回头打咱们了,咱们必须早做准备。”

修铁路是个大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他们提前些准备,事到临头才能不慌。

不等张廷玉回答,雍正下定了决心:“先修北方的铁路!南方海疆尽在咱们掌握,现在是顾北疆的时候了。”

张廷玉提出:“若是为了备战,最西边,从安西州经青海、四川、云南到安南国这条线也该修起来,这般,东南亚的粮食就可以直送西北。”

雍正颔首:“你给忠郡王、直亲王传信,安南国那边该动手了。”

计策早就定好了,张廷玉很快写完两封短信交给雍正看,雍正看完点头,苏培盛用印,把信密封好,由内侍、禁军领信,从天津出发,坐快船前去南方。

前几日就已收到朝廷秘信的新南疆省总督董鄂嘉年,正在新南疆的最大铁矿厂、煤矿厂巡视。皇上已经下旨,他们必须尽快送足够多的精煤和铁矿去天津,整个大清都要动起来了。

“总督大人,巡抚大人来了。”

“师兄来了,快请过来。”

今年开春,董鄂嘉年从福建巡抚升为新南疆省总督,朝廷给他配的巡视是他师兄李复,师兄弟两人来新南疆还没一个月,这就忙起来了。

一般有亲属关系,同门情谊的都不会外派到一个地方,他们师兄弟被同时派到这里时还茫然了一阵,后来天津传来消息,说是蒸汽火车研发成功,瑞亲王福晋被皇上封为世袭罔替的菁华亲王,那时候他们就明白了。

朝廷派他们来这儿,就是希望他们能齐心协力地干好挖矿这件事。就为了这一个目的,新南疆省重要职位上的人大半董鄂嘉年都认识,剩下的人就算他不认识,这些人都认识他姐姐董鄂菁菁。

菁华大学的毕业生,给董鄂嘉年打下手,只有助他的,没有给他扔绊脚石的。

对了,雍正为了更加方便地任用菁华大学毕业的学子,规定,菁华大学的毕业生,只要拿到学士文凭,就等同于进士出身。

若是有硕士文凭,就等同于翰林院出生的一榜进士。若是博士文凭,博士文凭他们值得雍正亲自给他们安排官职。

博士后等同于内阁阁臣,菁华大学有博士后文凭的那几位,都是菁华大学每个学院的领头人,镇院之宝,根本不可能进朝廷任职。

董鄂嘉年没有期望过硕士以上的能人在他手下干活,能来几个学士就很不错了。

师兄弟两人没有那些客套,李复跑过来就道:“海军能调的军船,四大商行能用的商船,都来咱们这儿了,港口外头的船都排着队等着进来,咱们得再快一点。”

“再快也要靠人把矿运到码头,咱们这儿哪有这么多人。”董鄂嘉年道:“叫我说,菁华大学搞出来的蒸汽火车该在新南疆建一条,从矿厂到码头,这样咱们能省下不少事。”

李复一拍巴掌,兴奋道:“你说的这法子,我看行!”

“赶紧的,快给你姐姐写信,给咱们走个后门。”

董鄂嘉年说干就干,写了封信交给李复:“这儿离不开人,我在这儿守着,你找快船赶紧送回京去。”

“行!”

天津港,厚实的铁轨从钢铁厂运出来,许多工人抬着一条铁轨喊着号子往前走,这条铁轨已经铺了十里路了,铁轨铺得越远,抬铁轨的人走得越远,花的时辰就越久。

唐子归从工地上骑马回钢铁厂,跟孔思、墨家二公子商量:“这样运铁轨太慢了,叫我看,咱们该用火车车厢运铁轨。十里路,工人抬着铁轨走过去至少要半个时辰,火车开过去多块。”

“行是行,咱们试运行的火车车厢内已经安装好了座椅,咱们得先叫人把座椅拆下来。”

“那就赶紧拆,别耽搁。”

工人人手不够用,唐子归去菁华大学蒸汽火车学院里吆喝了一声,一群学子拿着工具跑去钢铁厂帮忙。

拆座椅才拆到一半,又一组抬铁轨的工人回来了,唐子归叫他们先歇一歇,一会儿再叫他们动手。

原来被学子们打扮得花里胡哨的车厢被他们拆得七零八落,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车厢停在铁轨起始点上。

“各位兄弟,听我的,先抬两根铁轨放火车车厢里!”

唐子归吆喝着工人兄弟抬铁轨,孔思就在火车头忙活,和新手火车司机折腾机器。

听说蒸汽火车今儿就要正式点火,菁华大学内没课的学子都跑过来凑热闹,康熙的马车还没到菁华大学就被拦住了去路。

弘时掀开马车帘子,看到一个还算熟悉的脸就喊了声:“学姐,你们干什么去?”

“去看蒸汽火车,唐厂长他们说工人抬铁轨太慢,要用火车送铁轨过去,我们去帮忙。”

弘时还想问什么,学姐已经跑了,弘时嘿嘿一声:“谁不知道谁啊,说什么去帮忙,就是看热闹去了。”

弘时从马车上跳下去:“玛法您自个儿坐马车吧,孙儿有事忙就先走了。”

可怜康熙人老腿脚慢,根本跟不上弘时,等弘时跑远了他才轻哼一声,叫侍卫扶着他过去。

如今的菁华大学不止这一个大学,校区附近散落着好几个中学、小学,还有各种生活区,宿舍。

到处都是年轻人,康熙就算被侍卫扶过来,也根本挤不进去,他只能远远地看到钢铁厂外头空地上人潮涌动,他们说的火车就像一个长条形的盒子。

“都让开都让开,要点火了!”

学子们的尖叫声似乎都能把那个铁盒子掀翻,康熙被侍卫扶着后退了好几步。

“呜~”

“呜~”

火车头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车头冒出了白烟。

“嗷!运行起来了!”

“赶紧跑起来!”

康熙盯着那个大铁盒子,好似真的动了。

康熙抬起头,踮着脚焦急地想看清楚:“那群年轻人推动的?”

侍卫不知道,但是他觉得应该不是。

“哐当!哐当!”

火车慢慢地跑起来了,跑过学生簇拥的那段路,跑向更远处,康熙看到了完整的火车,在平稳的铁轨上,好似在贴地飞行!

“啊!”

“额滴娘嘞!”

“蒸汽火车的学院的师兄师姐们,你们是我的神!”

一群学子们哭着笑着,不知道谁先起头,唱起了菁华大学的校歌,康熙听到了其中两句:明德、求真、务实、自强,团结起来吧,菁华儿女的目光,要看向世界最远方。

弘时被师兄师姐们抬起来抛向高空,他哈哈大笑,嘶吼着唱着菁华大学的校歌,唱到世界最远方几个字,他几乎是呐喊出来。

康熙不赞同老四把爱新觉罗置于危险之地,可当他亲眼看到年轻人的热血为大清的前途点燃,他还是没压住激动的心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