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州离开的王笑云,没有了之前在凌州的意气风发,虽然他在青州文会上侃侃而谈,到底是考虑不周,想法天真。若非一番主战之论,只怕会沦为青州士子的笑话了。
得到青州势力给予的帮助,王笑云也是一路研读那些朝中大臣的名姓与事迹,期望从中找到自己的为官之道。但是,青州势力再如何强大,还是无法触及承天道这种惊天之秘。
只有一个当朝左相苏沐的名字,在一众朝廷官员中,最为主战。或者说,边疆战事,多与此人有关。观他生平,极富传奇性。
起于微末,家中亲眷皆为陈国士兵所杀,因为借读邻居书籍,识文断字,是乡里出了名的士子。但旁人劝他登科入朝,也好改善陈国之境。其却云:此间国,不足淑!自有明主取而代之。
旁人大惊失色,陈国腐朽人尽皆知,但似他这般直截了当得说出,便太过张狂,唯恐惹火上身,纷纷与之绝交。
不多时,这话已然传入京中,当时陈国之主昏庸,对此虽然十分愤怒,却是极为鄙夷,“其言我国将陨落,岂知己命将无乎?”
一语既出,早有臣属领命而去,持杀而来。
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苏沐,一家老小尽为之屠戮。那陈国将领本欲将苏沐带往都城问罪,苏沐却嘲讽道:“鹰犬之爪,岂可玷污吾身?此国之灭,由苏沐始!”
说罢,苏沐持剑就戮,年三十而已,风华正茂。
苏家满门被杀,尸首被置于市井街头,无人敢收埋,成为陈国震慑周边的方式。民众怒积已久,由此勾连,一朝宣泄,持农具而杀官吏,破府衙而分钱粮,天下各州闻之,云集响应。
雄踞北方州郡的虞国趁此良机兴兵,收拢民心,整治军纪,与民众秋毫无犯,逐渐有倾覆陈国之势。
而苏沐一家尸身,因被陈国军队镇压叛乱,与义军大战中而不知所踪。
如此传奇的人生,到此本该了结,苏沐之语虽有戏剧夸大之处,也是流传极广的美谈。
不料,虞国与陈国划江而治之时,苏沐却出现在虞国朝堂之上,众虽惊异其有死转生之事,却更讶其定国兴战之谋!
“君与陈划江而治,后何以为?”抛开苏沐身上的神异不谈,其本身并无修为,也不知如何进了朝堂,只是这番问话,让当时的虞国国君极为震撼。
陈国衰败,到底是天下正统之主,虞国兴兵,已是不忠,若是此刻长驱直入,一举颠覆陈国,一来兵粮准备不足,二来恐背天下骂名。即便虞国有颠覆之心,时机未到,不可轻言。
苏沐之语,实乃惊世骇俗。
“当缓图之!”
虞国国君没有直言该如何,但是倾吞陈国之志,表露无遗。
苏沐言:“缓图则事变,剑宗御兵决、谋圣庞青云,将军封临含,皆为不世人杰。陈国国主昏庸,正是一举颠覆陈国之良机。若是他日,陈国国主崩,谋圣庞青云扶其幼子即位,亲摄政,必整军容,明法治,陈国当续百年国祚。而虞国国主您,则是一方诸侯名,半点不得民心。唯有此时此刻,一战而天下定,一战而民心归!”
苏沐之语,震撼朝堂,如此言论,当真语不惊人死不休。
无人知晓那日朝议如何结束,只知虞国国君临终前封苏沐为左相,尽揽大权。
在虞灭陈的战争中,苏沐稳居后方,与虞国二皇子付明学,共商大计,不数年,已立大虞王朝,君臣和睦,一时传为美谈。
王笑云合上书卷,揉揉自己的眉心。一路行来,他看了不少京中官吏的档案,多少都有蛛丝马迹可循,究其根本,都逃不脱两个字,利益。
就像是京州尹幼子卫天朗,本该是京官一伙,却与青州势力纠缠不清,实则是与其兄争权,各有所向;青州将军府李宾,自然是以青州为先。
如此种种,皆有牵涉。唯独这当朝左相苏沐,令人捉摸不透。
当年苏家满门被杀,却是他祸从口出,因有此劫。后投身虞国,谋陈国天下,尚在情理之中。但是,他是如何重获新生,又怎有这般雄才伟略,实在令人无解。若说是自邻家书中习得,那天下士子就该含愧自绝了。
同时,在覆灭陈国之后,左相苏沐大仇得报,又已是耳顺之年,早该告老还乡,却依旧活跃于朝堂之上。
有言称,左相苏沐感念虞国大恩,北方武国隐忧未定,誓不回乡,如此忠义之举,更为天下倾心。
但王笑云却总感觉这其中有哪里不对,在没有确切了解北方武国的实际情况前,他还不能下定论。
不过,在离开青州前,赵广志曾告诉他,主战的不仅是武将,还有左相苏沐,最主要的是,依旧是那句,迟恐生变。
即便在王笑云心里,武国之患的确该彻底铲除,却也是等待恰当时机,似左相苏沐之语,实在是有些过于冒进。
“也好,正因这种诡谲形势,才能让我一展雄图。凌哥儿,小婵姑娘之事,有一天我会让你亲自吐露实情。至于你所说的靖平天下,我会帮你完成。”
顿了顿,王笑云又道:“京都书院与皇室的之争,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存在,能够让王朝安稳,这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事情,无需纠结。至于青州与京都之争,呵呵,到底是人不为己啊。”
从青州到京州一路平坦开阔,王笑云一路也算行得轻松。而他刚到京都,找了落脚的地方,打算不日将往书院时,却遇见了老熟人。或者说,是李承义主动来找的他。
“王兄,久违了!”
李承义经历过凌州的事情,显得成熟许多,面对王笑云,也没了往日的倨傲,此刻相见,礼数周全。
王笑云也回礼道:“李公子。他乡遇故知,真是某之荣幸。”
“闲话少叙,我有话与你说。”
王笑云落脚的客栈不算大,但毕竟是天子脚下,一应文雅之物皆置办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