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朱瞻基的搞钱之法;选妃开始!

郑和听后,深以为然,他回想起南洋使臣的种种嘴脸,沉思道:“率军南征,攻克南洋固然不难,但长久固守,恐怕得不偿失。”

朱瞻基见郑和与自己不谋而合,心中欢喜,遂提议:“若是在南洋设立都督府,如同西汉时期管理西域那般,由你担任总督,你以为如何?”

“设立都督府?”郑和重复了一遍,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如此确实能逐步掌控南洋诸国,但所需钱粮……”

朱瞻基笑着打断他的话:“南洋自会分担一部分。”

至于大明实施的海禁政策,更是严酷无比。

任何擅自出海贸易的行为都被视为走私,一旦被抓,不仅人头落地,家产没收,妻女亦被送至教坊司为妓。

尽管如此,江南富豪们依旧冒险出海,每年总有人不幸落网,使得整个社会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人人自危,生怕锦衣卫的敲门声响起。

朝廷宣布,竞拍赢得出海资格,这消息对全国富豪和商号来说,无疑是天降喜讯。

这可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啊!他们纷纷拿出全部实力,投入到这场激烈的竞拍之中。

但这次朝廷的玩法颇为巧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开叫价,而是采取私下填写报价的方式,谁出的价格最高,谁就能获得出海的机会。

原本有些商人还想暗中勾结,以最低的价格共同买入,然后合作共赢,可这计划却被朝廷的这一招瞬间打破,大家不得不单独应对。

看似简单的填写数字,却耗费了两个时辰,商人们紧张到汗流浃背,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徐滨将中标者的资料和银票整理停当,放进一个木盒,急忙赶往雅间。

此时,朱瞻基已经成功说服郑和,正商讨着下一次远航的日期。

徐滨到达后,将木盒置于桌上,行礼道:“太孙殿下,郑大人!”

朱瞻基露出微笑:“都结束了?”

“一切顺利!”徐滨说着,将木盒推至朱瞻基面前,“这是中标商户的名册和拍卖所得的银票。”

朱瞻基审视名单,特意圈出了四家来自陕西、四川、山西、湖北的商号,认为这些需要被重点审查,尤其是那些可能是藩王代理的人,必要时将他们排除在外。

对于大明的这些藩王,他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朱瞻基对于“养猪”之业兴致缺缺,指示身边的人:“将这几份名单交给老四,着他仔细审阅。”

徐滨沉思片刻,应声道:“我立刻去办。”

朱瞻基取出银票,共计二十余张,每张最少一万两,累计总额高达数十万两!

这笔数目,不算巨额,却也非同小可。

要想补足北伐的军费,至少需要万两白银。

即便是纪纲宝库中,也不曾见过如此巨额的银票。

或许,有一个人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朱瞻基手持银票,询问:“他究竟是谁?”

徐滨思索后回答:“此人名为万三千,名字颇为奇特。相传他偶然寻得传说中的沈万三聚宝盆,因而一夜之间财富暴涨,其慷慨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万三千?

聚宝盆?

朱瞻基对这个名字颇感兴趣,但对于聚宝盆的传说却不以为然。若真有此宝物,恐怕早已被皇室收入囊中。这万三千,或许日日生活在担忧之中。

他淡然吩咐:“去告诉万三千,我愿以万两高价,聘请他担任十三行总会长一职。”

此言一出,郑和差点将口中茶水喷出,心想难道太祖皇帝复生了?

徐滨也未曾料到朱瞻基会有如此大的手笔。

很快,他便带回苏州的万三千,只见万三千进门便跪地叩首:“草民万三千,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目光扫过跪地低头的万三千,深知他对皇权的敬畏已刻入心扉,语气淡然地问:“你听明白我的话了?”

万三千小心翼翼地抬头,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听闻圣上将要亲征蒙古,我愿捐献一千万两白银以示支持。”

郑和猛地将茶碗置于桌面上,斥责道:“太过放肆!”

万三千立刻改口,满脸惶恐:“小人该死,失言了。我愿出资一万两,担任十三行总会长。”

朱瞻基从袖中取出令牌,抛给万三千,宣布:“拿着这令牌,你才有资格晋见我。自今日起,你便是十三行总会长,需迅速制定商会规章,发展十三行。”

万三千接过令牌,如获珍宝,泪眼汪汪地誓言:“小人必定不负太孙厚望,定将十三行打造成大明最盛大的商会。”

朱瞻基点头表示满意,心中却好奇这个万三千是否因沈万三的故事而心生畏惧。

突然,他若有所思地追问:“你与沈万三有何渊源?”

万三千坦诚回答:“小人自幼听闻沈万三事迹,心生敬仰,故而改名万三千,但实际上我与沈万三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朱瞻基轻轻点头,即便有亲缘他亦不会宽恕罪行,平静地说:“往后你无需以卑称己,我赐你锦衣卫总旗之职,以便行事。”

“多谢太孙!”

万三千激动地叩首致谢,他看重的非总旗之位,而是能成为太孙的亲信,待太孙登基,他便是旧邸之功臣,眼见太孙端起茶杯,他悄悄退下。

徐滨一旁点评:“此人确有眼色!”

朱瞻基含笑回答:“十三行交于他我才安心,那些官员行事过于刻板,偏好以条条框框自限,哪比得上商人之灵活,十三行行事独特,正需此类人物掌舵。”

手中握有二十多万银票,朱瞻基心中对皇爷爷有了交代。

太子父亲提及军费尚缺万两!

若一次性献上万两,是否会显得过于张扬,让太子父亲显得无助?

朱瞻基思量后从银票中取出了万两,有了这笔钱,战事起时,太子父亲便不必忧心粮饷。

皇宫之内,

朱瞻基刚一返回,就被太子朱高炽悄悄拉进书房。

“儿啊,你这是何意?”

朱高炽满脸笑容地说:“你这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知,明日便是你选妃之期,那‘如意’你打算托付何人?”

那‘如意’所归之人,便是未来的太孙妃。

朱瞻基皱着眉头,无奈地问:“父王,母后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朱高炽微微一笑,回答:“这事儿我哪能做主,还不是你母后的意思,她瞧中了尚义家的姑娘……”

朱瞻基听后,只留下一个苦笑,转身回房休息。

时间如流水,转瞬间便到了大婚之日。

一次迎娶两位佳人,她们皆是国色天香,各有千秋。

皇宫内张灯结彩,忙碌了数日,终于等来了这喜庆的时刻。

婚礼现场,丝竹之声悠扬,皇帝朱棣高坐在上位,俯视着这一切。

太子朱高炽与太子妃张氏身着朝服,并肩坐在下首,面带微笑地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的目光扫过身边的两个锦盒,一个装有白玉如意,另一个则是香囊。

白玉如意象征着太孙妃的地位,而香囊则代表着太孙嫔。

太子妃张氏目光坚定,脸上的微笑暗示着儿子,应当将白玉如意赐予胡善祥。

“有请秀女!”

随着尚义的声音响起,两侧的太监缓缓推动屏风,向中央移动。

屏风后,胡善祥与其他宫女身影若隐若现,宫女们眼中流露出羡慕之光,胡善祥即将跃上枝头变凤凰,从一名普通宫女蜕变为皇家的孙媳,令人称羡。

“撤去屏风!”

太监们轻手轻脚地将屏风撤去,胡善祥的倩影渐渐显露出来。

身着洁白长裙的孙若微与气质高雅的胡善祥,一同映入朱瞻基的眼帘。

孙若微显得局促不安,而胡善祥却保持着由内而外的宁静,显然是宫廷生活的磨砺所致。

然而,往往表面上的沉静,内心却隐藏着更深的不安。

“呈上如意!”随着命令,一位小太监连忙跪奉装有白玉如意的精致锦盒至太孙面前。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