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生死间大恐怖

“河道不是堵住了吗,这些船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海上来的,漕船走运河,这是祖制,赵贞吉这是违制,他……图谋不轨!”

“是李青云,他们家就是做海贸生意的,是他要毁了百万漕工所食,他要废漕改海!”

满载的漕粮船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大浪。

朝野上下议论不休。

一部分屯粮的米商扼腕痛惜,这国难财又没发着!

“方漕台,方部堂,这件事你可一定要管啊,赵贞吉不经请示,擅自将漕粮从海上运来,他这是要做什么,他把大明制度当做儿戏了。”

“翁漕台,你可不能坐视不理啊,多少人靠着漕运吃饭,再这样下去,社稷动荡,民怨沸腾,你我都是大明朝的罪人啊。”

方廉和翁大立再次被架了起来。

只不过这次没了张四维,没了杨博和一直默默出力的晋党,声势小了不少。

朝野之中更多的,还是夸赞赵贞吉灵活应变,解决了京城粮食紧缺的问题。

大家都不傻,张四维都被发配广西了,这时候该帮哪一方说话,是明白得再不能明白的事了。

纵使部分人心中有怨,也得把怨藏好了。

“走海路,这李青云当真是敢赌,海面茫茫,稍有风险便是全盘倾覆。”

“别的不说,这么大的船你见过吗,这种船怎么会翻?”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当然会翻,爷爷我可是见过三宝太监的大宝船,那才是一等一的大船。”

“可再大的船,也大不过海上的风浪。”

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多,鉴于李青云这个不奏而行的动作,朝野中充斥着漕运与海运的争论声。

部分官员或许不是真的赞同废漕改海,但是既然李太师有这个意思,那我就是这个意思。

政治投机,只要不损害切身利益,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这,也恰恰是李青云所说的,势。

方廉和翁大立终究还是没了退路,再次被架起,上了一道疏反对海运。

以李青云为核心领导人的内阁对此表示高度重视,李青云表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要重视有经验的老同志提出的意见,但不能一味的盲从,要紧扣住大明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使命担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判断。

于是乎,在内阁组织领导下,开廷议召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

正统以后,凡所议之事属某部,则由某部之尚书或侍郎主持。

漕运之事当隶属河漕衙门。

吴桂芳成了当仁不让的主持者,但谁心里都清楚,真正在幕后操纵的人是谁。

对于方廉等人而言,当务之急是怎么想出办法在廷议中反对李青云。

想完之后发现,没有办法。

朝堂其余派系基本上已经成了散沙。

纵使是搬出定国公徐文璧、英国公张溶这样的人物,也没法在国策方面造成更大的影响。

“还有两日廷议将开,我等难道就白白等死不成,任由那李青云颐指气使不成?”

“如今还有什么办法,难不成,你现在就入宫面圣,让皇上下诏阻拦李青云?你猜皇上听谁的?”

“两位国公入宫面圣皆不得,你们谁又能比国公爷的脸面大?”

“大不了,再闹一场,让那李青云看看我等的决心,废漕改海乃是大逆不道,再推行我大明朝便会瓦解冰消。”

“还闹?谁来闹?谁敢闹?内阁八百里加急廷寄已经送到了王崇古手上,他人现在已经到了京城,你猜他会是个什么下场!”

“……”

王崇古满身疲惫的从马上下来,将近五天五夜没有睡觉,只饮了少量的清水,体力心力都已用到极限。

“传内阁意思,要王将军立马到文渊阁去,李阁老与张阁老有事邀谈,不得耽误。”

一个面容稚嫩的小太监应该是在这盯了许久,就等着王崇古一到,半点时间都没给。

王崇古硬生生将火气压了下去,挤出笑脸对那小太监问道:“这位公公,不知道两位阁老唤我入京所为何事,可否提点一二?”

这五大三粗的汉子挤出谄媚的笑着实是有些吓人。

小太监往后退了一步,面无表情的说道:“王将军抬举了,奴婢不过是个传话的,能知道什么事,还是快些到文渊阁去吧,两名阁老可都在等你了。”

王崇古心一沉,心里那股不安的预感越来越重。

他自然也知道张四维事败一事,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单单是他。

驻守边关的将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都在张四维的怂恿下参与了进来。

怎么就挑了他做杀鸡儆猴的典范。

他心里满是不甘,但李青云根本不给任何时间让他接触人,他连事情的原委都没法了解。

“王将军是不认识路?奴婢领你去。”

从驿站到文渊阁的路并不短,但王崇古分明觉得眨眼就到。

隔着远远的廊道,能看到内阁的大门,再走进几十步,到了一处十字的路口,那小太监突然停住了脚步。

“公公怎么不往前走了?”王崇古小心问道。

“就到这儿就行了,劳烦王将军在这儿等一会儿,奴婢先到里面通报一声。”

王崇古脸上表情没有变化,心却漏了一拍。

下马威,一定是李青云他们设计的下马威。

大太阳在头上毒辣地晒着,王崇古精神肉体都拉紧的弦,弦拉的太久,已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这么晒了小半个时辰,王崇古恍惚间想到,若是自己再年轻一些,一定会不管不顾闯进那文渊阁里,将这李青云揪出来暴打一顿。

至于后果……

有一本叫《水浒传》的话本已经讲清楚了,武将擅闯文渊阁,下场会比闯白虎堂还要严重十倍。

“王将军,王将军。”

旁边传来一道尖利的声音,让王崇古打了一个激灵。

转身一看,却是另一个面生的太监,年岁比刚才那个要大些。

孟冲上下打量着王崇古,虽然进了京城后此人已经卸甲,但暴晒半个时辰,已然满身大汗。

换做一个文官,怕是早已经昏厥在地。

倒是个好汉子,就是跟错了队伍……孟冲想道。

“敢问公公,可否进阁了,我听另一位公公说,李阁老有急事要召见我……”王崇古说道。

孟冲指了指文渊阁门口的方向,道:“王将军,你往那看……”

文渊阁的门口出现两道红袍人影。

“左边那个是李青云李阁老,王将军久在边关,还未见过李阁老本人吧?”孟冲笑吟吟说道。

王崇古望了过去,闷声说道:“京察的时候见过两面,不过李阁老应该是没见过我。”

孟冲点点头道:“右边那人王将军定是见过的,你在高阁老府上见过。”

美髯公张居正,见过一面便不会忘的。

王崇古望着两人,站在门槛处的两人也看了过来。

目力极好的王崇古看得清楚,李青云在张居正耳边说了一句话,手指向了他这里。

隔得太远,声音传不过来,王崇古试着听了两下,什么都没听到后只好放弃。

“公公……”

“王将军,在边关的战绩近来可是相当惊人,内阁里都在念叨着给王将军往上再提提位置。”孟冲说道。

若是换个时节换个环境,王崇古听了这消息定然欣喜若狂。

但现在这情况,眼前这老太监说的必然是另一个意思。

“公公谬赞了……”

“确实是谬赞了,”孟冲突然打断王崇古的话,脸上的笑容褪去,道:“九边重镇,偏偏就王将军的守区战果喜人,张阁老稍微查了查,你猜发现了什么?”

“王将军不愧是山西人,做的一手好生意,旁人只能等着俺答来犯,王将军对外出击不止,对内也是重拳打击,这些年是有多少我大明的子民死在了大明的将士手中?”

王崇古怕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手脚冰凉,冷汗止不住地往下流。

那边,李青云还在与张居正说着什么,只看见李青云凝视着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杀良冒功,谎报军士人数,吃空饷,喝兵血,这些毛病不止王将军有,”孟冲如数家珍,每说一样,就像是一记重锤砸在王崇古心上。

“但是王将军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张四维这件事上做出头鸟。”

“李阁老觉得应当严惩王将军,威慑三军,但张阁老认为不妥,王将军毕竟劳苦功高,镇守边关多年,应该留一个体面。”

王崇古声音变得沙哑,苦笑着说道:“敢问公公,两位阁老到底是何用意,可否给王某一个痛快。”

孟冲摇摇头,话说完,吓唬到人了,那他就该走了。

孟冲一走,又只剩下王崇古一人站着。

在王崇古的视角里,李青云和张居正好像在争吵。

这是在讨论我的下场……无需别人说,王崇古自然的想到。

他以为自己纵横沙场这么多年,对生死一事已然看淡,但如今的场面实在是折磨。

生死在他人一念之间。

他引以为傲的武力全然没有用处。

这便是制度的恐怖,权势的可贵。

张居正一定会保住自己的,我与他这般熟络,就算是看在高拱的面上,他也要保住自己。

可他保得住自己吗,李青云铁了心要杀自己,朝堂现在又是他说了算……

王崇古铁一般的汉子,心理防线在逐渐崩溃。

而远处的两人,

张居正脸上表情多少有些无奈,道:“你有意安排这场大戏,就为了吓唬王崇古,这是何必?”

“那不然该如何?”李青云反问道。

张居正道:“若是要树立典型,那就直接杀了了事。”

“叔大兄在说什么?我没听错吧?”李青云觉得奇怪。

张居正摇摇头,没有多做解释。

真要是牺牲了王崇古,便可完全平息这次漕运事件的影响,何乐而不为。

至于私情什么的,他连徐阶和高拱都能背刺,区区王崇古又算得了什么。

李青云摇摇头道:“还不能杀,杀一个王崇古改变不了边关,也改不了大明兵制流传了这么多年的恶习。”

“但是得压服这王崇古,他是边关里最为骄横,资历最深之人,这样的人,居然与我不熟,那便只能让他吃吃苦头了。”

张居正表情有些无奈:“你这般说法,倒是比王崇古还要骄横。”

那咋了?

这也就是我心软,我要是让海瑞林润来处理这王崇古,他连三族都留不下来。

“时机也差不多了,叫他入阁吧。”李青云转身就走,张居正望了那个低着头佝偻着腰的汉子,摇了摇头。

“王将军。”

是那个一开始进去通报的小太监……王崇古回神过来。

再望前方,门口处已经没了两人身影。

有戏,还愿意见他,那便还有机会……王崇古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

进了内阁大堂,李青云与张居正坐在高位上饮着茶。

王崇古一进门,铁塔一样的身材像被推倒一般跪在地上。

“这可怎么使得,王将军快些起来。”李青云“惊讶”大叫一声,吩咐太监将他扶起来。

几个太监扶不动王崇古。

王崇古将头埋下,道:“末将有罪于社稷,跪着就好。”

李青云与张居正面面相觑。

“天大的罪过也抵不过将军的功劳,还是快些起来吧。”李青云上前将王崇古扶起。

说来也奇怪,几个太监扶不动的人,李青云手还未发力,王崇古便顺势起身。

主打的一个顺从。

“近来朝堂上沸沸扬扬在商讨废漕改海一事,王将军怎么看?”李青云问道。

“末将一介粗人,不懂国事。”

“你懂,王将军兵功斐然,迟早要入阁拜相的人物,怎会不懂?”李青云笑吟吟说道。

张居正在一旁出声说道:“李阁老便是支持废漕改海的人,王将军觉得如何?”

王崇古没有一丝犹豫,斩钉截铁说道:“李阁老国之柱石,做这改变,想必定是对社稷有利。”

“那便算是英雄所见略同。”李青云大笑道。

“明日的廷议,王将军务必要出席才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