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1939年下半年,石友三在冀南有了一定实力以后,就接受蒋介石派来的复兴社成员、黄埔四期学生臧元骏担任第69军政治部主任,全部撤换了八路军方面引进的进步政工人员。并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惨杀八路军地方干部,摧毁抗日*政府,主动进攻八路军,不断挑起冲突。八路军击败石部之后,石友三率部向鲁西逃窜。蒋介石对他私自撤离冀南的行动严厉斥责,见形势不利,他便与日军签定了共同防共条约。其内容是:一、互不侵犯;二、互通情报;三、互相协助。正当石友三一步步踏上卖国求荣道路时,卫立煌瞄准了这个大汉奸。

别廷芳,河南内乡县人,是个土生土长的土皇帝。别廷芳自称南阳13县联保主任,在这13个县内,别司令的话就是法律,他私设公堂,委派官吏(县长),发行钞票,组建军队。由于别廷芳势力强大,使这里形成了一个谁也管不了的独立王国,历届河南省主席商震、刘镇华、刘峙等,明知省政府的政令在这里行不通,却也无可奈何。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别廷芳用大量银元买通了国民党南阳专员朱玖莹,呈请第一战区及河南省政府委任他为“河南省第六区自治军司令”,给以他率领南阳13县民团武装的合法地位。这样别廷芳就更加不可一世,动不动就割下人头,藉以威胁属区内的老百姓。zuqi.org 葡萄小说网

1939年发生在河南的“竹沟惨案”就是别廷芳的民团所为。竹沟在河南省确山县以西70里处,位于桐柏山和大小金山之中,是一个不到200户人家的偏僻山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这儿就是红军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谈判,确定了共产党在竹沟的合法地位。因为竹沟位于延安、华北八路军和南方的新四军之间,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干部来来往往,转赴敌后,这儿成了老区到前方的中转站。*领导人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时曾住在竹沟。新四军的第二师、第四师、第五师的发展壮大,无不和竹沟有着密切的关系。竹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爱国青年,他们来到这里以后,经过学习、训练,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八路军、新四军中去。竹沟以延安为榜样,在这里办起了抗大分校,办起了教导队,这里的知识青年自己动手砍树、割草、做砖、做瓦,盖起了宿舍、学校,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军事技术,造就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当时竹沟被称为“小延安”。

国民党顽固派早就瞪大眼睛注视着竹沟。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河南省确山县县长许工超奉了重庆的指示,纠集了确山、信阳、汝南、泌阳别廷芳的民团常备队以及第一战区豫南游击队戴民权所部1800余人,诈称是国民党第68军的壮丁队,强行进入竹沟镇,突然向驻在竹沟镇的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发起攻击。留守处的新四军战士奋起自卫,激战了两天一夜,终因寡不敌众,只好在11月12日夜晚自行撤出竹沟镇。这些凶手们将竹沟抢劫一空,惨杀了住在竹沟留守处医院内的新四军伤员、干部、战士、家属共计200多人,抢走军服1000多套。自此以后,共产党的这个“小延安”不复存在。

卫立煌是个顾全大局的抗日将领,从来不主张搞*摩擦,其他地区的*事件他管不了,发生在第一战区的“竹沟惨案”他不能不管。许工超不仅是确山的县长,还是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的特派员,又是奉了重庆的指示,来头不小,卫立煌是惹不起的。想来想去,卫立煌把这股怨气发泄在别廷芳身上,准备收拾南阳这个土皇帝。

一天饭后,卫立煌和郭寄峤在院中散步,卫立煌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寄峤兄,有两件事你看如何处置?其一,石友三和日本人拉拉扯扯,搞得满城风雨;其二,南阳的别廷芳自行其事,政令难以统一,不整顿一下不行呀。”

郭寄峤思虑了一阵说:“处理这两件事,可先易后难,别廷芳虽说是山里的老虎,调虎离山,便好处置。石友三的事还要从长计议。”

卫立煌同意地点着头:“参谋长就是参谋长,确是这样。”

(2)计赚别廷芳

南阳街头。

一棵古槐长在道旁,枝叶如盖,树荫尤凉。大树下端坐一人,年龄40岁上下,面似红枣,双目生辉,身穿青竹道袍,足登圆口布鞋,肘挎拂尘一柄,显然一幅道士打扮。道士身后挂一布制的招牌,上书“猜字、相面、卜卦”六字。

那道士正在闭目打坐,正好别廷芳来到这里。别司令今日也是一身便衣打扮,两个卫士只是远远地尾随着,并不近前。别廷芳是个很迷信的人,遇上相面、卜卦的江湖艺人,总喜欢站在一旁看热闹。

正好一个20多岁的汉子来到摊前,哭丧着脸说:“先生,我猜字。”说着把一元纸币放在摊上。

道士双眼微睁,拿出一块木块说:“把你猜的字写在上面。”

那汉子踌躇着:“写什么呢?”

“随心所欲。”

汉子将心一横,在板上写下一个“死”字,嘴里说着:“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道士看着汉子的满脸愁容,侃侃而谈:“看来不久前你有一件喜事,是新婚之喜吧?”

那汉子一惊:“你怎么知道?”

道士说:“这不是明摆着嘛,你看“死”字,一条被子下面卧着一对鸳鸯,还不是新婚之喜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